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我的鳌头【一百四十二】
提起我与屈江北老师的友谊,还是引用他在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来说明问题吧!
屈指算来,我和进拴弟相识差不多已经36年啦!36年来,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专业作家,我是看着他一步一步成长的见证人。第一次接到他的投稿是1974年,我当时在汝州市(原临汝县)文化馆做创作辅导员。为培养文学新人,文化馆创办了一个文学期刊《红艺》,我在《红艺》编辑部当编辑。有一天,我接到一篇陌生的诗稿,来稿人是临汝镇高中、不到十六岁的学生郭进拴。尽管那是一首平仄不分,韵脚不整的打油诗,但我还是认认真真地给他回了一封鼓励的信说:“进拴同学:你的诗稿已经收到,不宜采用,盼以后努力创作并加强联系,随信寄上一期《红艺》,望查收。”也许是受到了那封信的鼓舞,自此以后,他的来稿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每月最多能收到他二十多篇来稿!估计是一分钱一个的信封他买不起,他的来稿总是用水泥袋内层的牛皮纸糊的信封,上面工工整整写着:“新闻稿件,邮资总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个锲而不舍的文学青年的好感也日渐加深。就这样:他一件投稿,我一封回信,我们的交往日趋增多了起来。尽管当时他的创作仍处在原始冲动和自然流露阶段,根本达不到发表水平。我还是耐心地、一封又一封地给他回信。记得我还用53岁农民通讯员邓立志每年投出400多件稿件,而从未被采用一篇的事例鼓励他——我不想伤了这个有志青年的自尊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