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六十六】
振兴乡村,强农、惠农、富农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旋律,践行这个主旋律,听从新时代的召唤,走入基层,走向农村,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书写农民关切,展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变奏,放歌新时代,为新乡村运动的伟大成就喝彩,是时代赋予报告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鲁山脱贫大决战》显示了郭方向新的文学创作追求。这部作品同他此前的作品在叙述表达方面有所变化,虽然也真实地描绘到不少地方、人物的感人事迹,但更多是通过实际论证的形象叙述,强调集体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和理想实现方式,并给以充分的信念坚守和推广。这种个性分明的真实表达,同现今大量更多依附于事实、只满足作简单客观认证表达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有很多区别的。作品中对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胜利的关系,对集体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可能性的观察判断见解,对很多干部存在“爱富嫌贫”意识倾向危害性的发现,对于贫富失衡在人的权利、地位、尊严、精神、情感、行动等方面的各种影响,以及因不公平造成的危险恶果,对“知识”的立场和胸怀态度的分辨警惕眼光等等,都具有深刻独到的犀利特点,令人沉思和震撼。在这部作品中,郭方向将自己思想强悍的创作风格充分表现和发扬,使之成为一种思想精神的旗帜,超越了日常的文学藩属和形态。
郭方向创作出版的8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新著《鲁山脱贫大决战》勇于承担报告文学的这种历史使命,扎根农村,心系农业,情在农民,欢农民之欢,乐农民之乐,谱写了一部生动、激昂的乡村振兴文学变奏曲。作品通过对河南省鲁山县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拢田拢山,流转土地,依靠集体资源集约化经营,科学发展,成功提升集体资源的价值,激活村庄的发展潜力,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改善饮水、如厕、出行、防灾等基础设施,美化村风村貌,开掘村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游品牌,使鲁山县恢复自身历史符号和文化品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形象、如实、生动地塑造了鲁山县领导高瞻远瞩、全心为民、敢想敢干、妙用智慧破解发展困局的优秀的形象,讴歌了鲁山县党员干部锐意创新、勇立潮头,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呕心沥血、肝胆涂地的工作智慧和实干精神。
唐代文学家李翱说过这样一句话,“义虽深,理虽当,辞不工者不成文。”所以,报告文学创作也是需要重视文辞问题的。《鲁山脱贫大决战》延续了郭方向一贯以来在文辞上叙事从容,构思机巧,文字凝练,语言传神,不事模拟,涣然自得,叙述精淬,风格旖旎的特点。例如
鲁山那动人的美景,清醇的湖水,又有这许多绝物,有多少名人高士,墨客骚人,欣欣然景慕而至,依依然尽兴而归,纷纷为她描容作画,吟诗题字。到此开怀畅游,痛饮湖泉,品赏美景,乐而忘忧,乃是一种享受,也是平生一件快事。
朋友,来吧,绿树有情,沙河有意,让我们在鲁山这座天然的大公园里,在奇树幽林中,听一听鸳鸣鸽叫,看一看鹭唱鹤咬,品一品湖水弹琴,再探一探栈桥长廊的雄奇险峻和大自然的无底奥秘吧!
乡情是乡愁里的最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
乡愁是母亲家门外那颗百岁的老榆树,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高大浑圆的树冠像一把大大的遮阳伞,挺立在路边,炎热的中午,附近的人们都去纳凉,我是在老榆树下听着大人们讲故事长大的。每到春季老榆树上结满了翠绿的榆钱,吃一口水嫩嫩,甜滋滋,回味无穷。老榆树那深深扎进泥土的根须啊,也牵绊着我思乡的梦绵延不绝。
乡愁是母亲滚落在腮边思儿的泪滴,夜夜濡湿我思乡的愁绪。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六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六十七】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