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人间真情【六】
屡败屡战,铸造成功路
——试说郭进拴“痴文”功成的“韧性”功底
(序三)
程欣会
我提笔写下这个题目,心内着实忐忑,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儿在吵架,甲说:“你一介布衣白丁,凭什么对中国作协会员、市作协副主席指手画脚地评头论足?”乙说:“凭我比他年长是他哥,当年在一个锅里搅过稀稠。”甲说:“你不怕落个拍马溜须的腴上之嫌?”乙说:“拍他?俺主任听我一句好话还能涨涨工资,他哩?能给我发奖金还是能提拔我去联合国当秘书长?”甲说:“人家现在高高在上,你当个职工还是副的(下岗)。”乙说:“他比我高到哪去?我1965年就上坡放牛,他1974年才掂羊鞭。是他的羊高还是我的牛高?谁叫他在博客上写出‘爱文皆我友’哩?”……两个小人儿聒噪得我脑子疼,我急忙抓过酒瓶,喝了一大口闷酒,晕晕乎乎地斗胆写出了下面的文字,但愿郭进拴看后不咬牙切齿就阿弥陀佛了。
我和郭进拴相识是在1977年秋季。
那年,洛阳地区搞故事调演,我和屈江北兄在县文化馆挖空心思编写故事。一天,一个小青年(比我小五六岁)拿着故事稿子来了,经县委宣传部领导认可,让他留下改稿。他就是现任平顶山市作协副主席的郭进拴。
当时,国内形势复杂:打倒“四人帮”不足一年,新旧交替,百废待举,虽然有“抓纲治国”之纲领,但文艺界还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四人帮”的“三突出”理论仍统治着“爬格子”人的中枢神经,在“十年磨一戏”的潜意识中,塑造“高、大、全”英雄形象仍是重中之重。
在此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和屈江北兄“闭门造车”,造出的几个故事都被领导“模棱两可”的不同意见而搁置、枪毙。最后,县领导“高屋建瓴”地定主 题 、划框框指明方向,我们弟兄连明彻夜的开快车,遵照领导意图连改几稿仍没通过,我和江北兄无辙了——改到何时才能达到诸位领导“各抒己见”的“统一认识”哩?我一咬牙,拿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稿子后想:如领导仍是百般挑剔无一定之规,我就回家啃“红薯轱辘”,不再受洋罪了。正在这时,进拴弟来了,他的到来给我俩的创作思维带来了新的活力。
进拴脑子灵活、笔头快,一夜间拿出一个几千字的故事稿子,呈交领导没通过,就又按照领导指示修改,修来改去,如这个(领导)意,不称那个(领导)心,在英明领导指示下改得似是而非、一塌糊涂。我因坚持己见、思想僵化,稿子没通过,他的稿子也因“四不象”被枪毙……
1978年夏秋之交的几个月里,我又去文化馆和江北兄编写曲艺节目。这期间,时常见进拴带一些稿子来找江北兄请教,或去南关文化局剧目组。他每次和我见面,因我比他年长几岁,总要拿出大作虚心请教,我一者因交情浅,二者本人又是一肚子青菜屎的不入流之人,怎敢妄自尊大为人师?只推说以其他老师的意见为准。过后,几位老师(当时文化界的名人)闲谈说:“进拴勤奋有余,热情可嘉。只是底子忒薄,应多读书、多学习!”并说他一夜能想出好几个题材,睡下后再起来写,想哪写哪,没一点深度。还说他卖只羊进城上省,四处乱投稿,结果只是白搭工。(我今日写出这些,不知进拴老弟看后作何感想?)我听后只是笑笑,不敢接言(因我比他没强到哪儿去)。
嗣后,进拴弟发愤学习,笔耕不辍,消息、通讯、文学稿如喷泉般涌出,均因某些原因而“屡试不第”。但他没有气馁,屡败屡战的驰骋在方格之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人间真情【五】
下一篇郭进拴|人间真情【七】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