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九】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09-14
30248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九】


  1978年夏秋之交的几个月里,我又去文化馆和江北兄编写曲艺节目。这期间,时常见进拴带一些稿子来找江北兄请教,或去南关文化局剧目组。他每次和我见面,因我比他年长几岁,总要拿出大作虚心请教,我一者因交情浅,二者本人又是一肚子青菜屎的不 入 流之人,怎敢妄自尊大为人师?只推说以其他老师的意见为准。过后,几位老师(当时文化界的名人)闲谈说:“进拴勤奋有余,热情可嘉。只是底子忒薄,应多读书、多学习!”并说他一夜能想出好几个题材,睡下后再起来写,想哪写哪,没一点深度。还说他卖只羊进城上省,四处乱投稿,结果只是白搭工。(我今日写出这些,不知进拴老弟看后作何感想?)我听后只是笑笑,不敢接言(因我比他没强到哪儿去)。

  嗣后,进拴弟发奋学习,笔耕不辍,消息、通讯、文学稿如喷泉般涌出,均因某些原因而“屡试不第”。但他没有气馁,屡败屡战的驰骋在方格之间。

  然而,郭进拴的战斗精神没得到一些人的赞赏,反而被他们贬成为“庄稼不收年年种,稿子不登天天写”的专业户。(此贬语曾被我用在小说《贺客盈门》的主人公身上。)今年元宵节后,进拴回乡扫墓罢拐到我家,老友相逢,把酒话当年,酒酣耳热之后,我曾敞开心扉道出一些他不知的往事,但始终未敢提及这句逆耳之言,这也许是我现今世故、圆滑之故吧。

  人贵有自知之明——俗话说自己知道自己得的啥病。进拴在“屡试不第”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他上班的第一个月,就用微薄的薪水全部买成书籍,日攻夜读,吸其精华,模仿、借鉴。记得1981年初,我从洛阳参加《洛神》改稿笔会回来,拐到他在临汝镇文化站的屋内,屋里一凳一床,简单明了,只有桌上满当当的堆满书籍,我翻翻全是中外文学名著……1992年春,我和他及常文理去郑州参加河南省首届文化干部辅导培训班,结业归程 去车站候车,他拉俺俩去广场书店,把仅余的一百五十元钱全部买成图书(其中就有贾平凹的《浮躁》)。此后,他看名著、吸精髓,写出了大量的心得和笔记。

  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一有空闲就进城、上省、进京,拜名家为师,聆听教诲。他也曾南下上海进复旦大学,北上京城进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进一步夯实了以后的创作之路。

  有志者事竟成。1979年冬,进拴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山西日报》发了一篇文学评论《喜闻“土豆”泥香味》,《豫西文艺》发了一首诗。接着,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和屈江北合写的现代戏《抓阄分娘》剧本 ……直至现今在各级报刊、电台、出版社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其中有186篇(部)作品在国家和省市获奖。并当选为平顶山市作协副主席、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副主任。

  有喜就有哀,有苦才有甜。别看郭进拴西装笔挺,走南闯北,在天上飞来飞去,在文化界场合人五人六的,想当年坐在羊群旁看书,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甚至跑到砖瓦窑上,借窑火看书。投稿跑到郑州,夜宿街头,被巡警抓住打了一顿,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也被小偷掏走,他只有一路讨饭到洛阳。住不起旅社,就偷扒一辆过路车到白沙,跳车时磕得头破血流昏死在路边……

  世上一般人得道后总爱夸他的“过五关”怎么怎么?闭口不谈“困麦城”如何如何?进拴却不,他从不隐瞒自己屡败的不光彩战绩,他在《痴梦难醒》一文里曾写道: ……

  写啊写,把稿子投遍了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其中有一次就用牛皮纸糊了85个大信封,投出了共计178篇(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故事、剧本等,用一个大包袱包着,背到了临汝镇邮电所,惊得收发员大叫一声:“我的娘呀!你是疯了,一次寄这么多?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种干家哩! ”

  写《抓阄分娘》时,我们五天五夜没合眼,一天只吃两顿饭,后来我们把这个剧本复写了100多份,投遍了全国所有群众文艺类和剧本刊物,最终才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我写啊写,手写肿了,头发写稀了,身子写瘦了,只有稿纸在一摞一摞往长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千辛万苦写了书,又东抓西借、负债累累,自费出书,卖书还债。这不是痴,不是傻是什么?可咱就是这种人,不怕别人笑话! ……

  这就是郭进拴“痴文”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韧性”。

  若他没有这种执着和屡败屡战的韧性,何有今日之成就呢?

  (作者系中华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小说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八】

下一篇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