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第十九届马街书会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在风雪中的宝丰县马街书会会场精彩上演。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个节目集中亮相,为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首先登场的是河南坠子《咱们的中国节》,该作品由河南曲协选送,由宝丰县人民文化馆“曲艺姊妹花”陆书娟、陆文娟以对唱的方式演绎,诠释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曲协选送的壮族八仙鼓《春风暖》,讲述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修路、种果树,改善村容村貌,使村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事迹,独特的演出方式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这种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
粤曲《滨海抒怀》、呱嘴《挂起红灯唱太平》、盐阜说唱《荡里的小伙在成长》、壶关鼓书《秧歌醉羊汤香》、淮河琴书《找竹筢》、二人转《小两口回门》、苏州评话《夜走狼山》、快板书《虎口除险》等节目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引得观众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精彩瞬间。
在顶风冒雪观看演出的人群中,三名老人引人注目,他们一边观看节目,一边掏出手机拍摄。记者同他们聊天得知,66岁的王德运夫妇和64岁的狄春玉均来自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当天下午冒雪驾车来看演出。“俺们每年都在正月十三正会日的头一天赶来看演出,当天看完回家,第二天正会日一早再来。”王德运说,他们当天看了好几场戏,一边看一边用手机拍摄发抖音。
在演员候场间隙,今年72岁、来自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文化馆的郭贤书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一行来了11名演员,带来的节目是《秧歌醉羊汤香》,该节目曲种属于壶关鼓书,是山西省级非遗项目。“俺们是第一次来马街书会展演,节目排到了最后一个。”郭贤书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平顶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宝丰县委宣传部共同承办,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平顶山市曲艺家协会、宝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宝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宝丰县融媒体中心共同协办。
“第十九届马街书会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报演节目的质量、数量、涉及曲种和地区均超往年,再创历史新高。”宝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文联主席阿卫国介绍,本次展演活动共收到来自中国曲协26家团体会员报送的节目200多个,涉及曲艺类别达59种,经过专家遴选,最终有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个节目入选现场展演,在马街书会会场集中亮相。
马街书会是中国民间的曲艺盛会
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
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
在火神庙旁举行祭拜师祖和收徒拜师仪式
他们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以曲会友
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
等40多种曲艺曲种和上千部传统及现代曲目
在这里集中展现!
马街书会又“回来”了!
此前,受疫情影响连续3年“云端”举办的马街书会,今年终于将回归线下,与期待已久的观众见面。
序幕拉开大戏即将呈现
农历正月初七,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的马街书会主会场南的火神庙前,人头攒动、鼓声阵阵。癸卯年宝丰马街火神庙祭祀拜祖活动正在热闹进行。这一民俗活动也奏响了2024年宝丰马街书会系列文化活动的序曲。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年马街书会期间,还将举行第五届优秀长篇大书擂台赛,第十八届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书状元评选,刘兰芳师徒专场演出、对戏、拜师收徒,打铁花巡演等多项活动。
历史悠久赶会人数达二三十万
马街书会,俗称“十三马街会”,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之称。其传承历史久远、民众参与广泛、影响辐射区域大、传承群体稳定、相关习俗丰富独特。
据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碑记载,元朝延佑年间,马街书会已颇具规模,至今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书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正月十三达到表演高潮。
影响深远大师云集
这一民间文化盛事,早已代代成俗。马街书会,像一座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历代艺人。而每年临近正月十三,马街便热闹异常。家家大忙,打扫房屋,迭好铺盖,备好火食,人人欢喜,满街哼唱。
刘兰芳大师至今已十六次到马街赶会,与马街书会结下三十九年的不解情缘,京韵大鼓艺术前辈骆玉笙大师也曾到访,陶钝、马季、姜昆、唐杰中、赵铮、袁阔成、田连元、侯耀华、巩汉林、郭达、潘长江、范军、常宝华、常贵田等等名家大腕,也都曾把马街当做常来常往的地方。
现代科技传承与保护
为了保护、传承马街书会,宝丰县已经连续7年对马街书会期间的系列活动进行数字化记录,对部分民间艺人的优秀传统濒危唱段进行录音录像;出版的说唱文化系列丛书包括《马街书会唱段集锦》《马街书会长篇大书选》《马街书会记忆》《大调曲牌音乐》《说书人》等;在马街书会会场建设了中华曲艺展览馆、刘兰芳艺术馆、中国曲艺交易中心,把马街书会景区创建为国家级4A级景区。
线上线下同步大象新闻让人过足瘾
今年的马街书会,如果你无法到现场感受热闹气氛,还可以选择在线上同步看大戏。
年味宝丰将带大家逛大集、赶庙会、磨豆腐、蒸年馍,领略生态区民俗、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云上戏台,豫剧《穆桂英挂帅》《包青天》《花枪缘》《寻儿记》,曲剧《舍妻救凤》《千里寻夫》《慈母泪》,让你过足瘾。除此之外,长篇大书系列视频展播、第十八届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第五届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都将同步呈现。
根据参赛要求,作品应为思想内容健康、艺术表现力强、曲种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曲目,且节选自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曲种以河南坠子、三弦书、河洛大鼓、山东快书、大鼓书、琴书、评书等为主。本届擂台赛分初选推荐和决赛评奖两个阶段组成。主承办方严格评选标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德艺双馨,对作品进行评选。获奖作品将在各网络融媒平台展播,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以推动创演水平的提高。
各省辖市曲艺家协会、各省直文艺院团、各省级艺术院校为推荐单位,向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报送。同时,本届网络擂台赛面向全国,欢迎兄弟省份优秀长篇大书节目参赛,由当地省级曲协向河南省曲协推荐报送。
省曲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认真落实《曲艺和传承发展计划》,推进和扩大马街书会在全国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展现中国曲艺文化精华,本届马街书会旨在通过让传统文艺和网络相结合,从田间地头走上“云端”,进一步推出民间优秀曲艺人才,丰富基层群众性曲艺活动,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曲艺事业。
“今年的马街书会长篇大书擂台赛,较之往年无论是参赛作品质量还是演员表演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经过专家评审,在全国各地报送的40余件作品中共有9个作品进入决赛。”宝丰县文联主席阿卫国介绍,自2017年起,长篇大书擂台赛已连续举办五届,作为马街书会重要活动,该赛事关注度很高。经前期线上网络征集,吸引了全国各地书家争相报名。
擂台赛进行中(资料图)
据悉,正月十三第五届长篇大书擂台赛将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原主席刘兰芳,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王印权,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柴京海,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陈梅生、白军选、张高伟莅临现场。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将带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领导和艺术家参加此次盛会。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今年更是带领近五十人的超强演出阵容亮相,国家一级演员多达十余人,为数十万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曲艺表演。
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河南省委省政府、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宝丰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领导及众多知名艺人出席了今天马街书会的开幕仪式。
马街书会作为中国民间曲艺盛会,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已经形成几大鲜明特点:1、规模大,民众参与广泛,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汇聚于此,数十万民众前来,堪称全国之冠;2、传承历史久远,源远流长;3、说书“写书”(与艺人约定说书合同),形式独特;4、内涵丰富,影响辐射区域大、影响力大;5、以书会友,艺乡情深;6、以苍天作大幕,以麦地为舞台。
据介绍,为确保马街书会及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宝丰县委、县政府研究成立了活动领导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四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30多个县直单位及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现场指挥组、安全保卫组、综合协调组、演出活动组、后勤保障接待组、环境秩序组、新闻宣传组等工作专组,明确具体职责和责任人,扎实细致保障马街书会圆满成功。
农历正月十二,我与高宏亮相约来到了宝丰县马街村。正月十三才是马街书会的正会。但今天已有不少民间艺人赶到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笔者采访时发现,已赶到的艺人中,首次来赶马街书会的艺人多于往年,其中包括7名大学生艺人来书会献艺。
笔者在马街村书会研究会会长张满堂家看到,来自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的27岁大学生艺人郭云凤,正在了解60多位到会艺人情况。
“我是第三年来马街书会,不算新人,但我今年带来了7名大学生新艺人来赶会献艺。从登记情况看,今年首次来赶书会的老艺人也特别多。”交流中,两年前毕业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郭云凤开心地告诉笔者,他对安徽大鼓情有独钟,访师学艺过程中,结识了不少正在学艺的大学生。前段时间,郭云凤与朋友联系,向其介绍马街书会,吸引了开封市尉氏县24岁的李致飞、山东省菏泽市28岁的陈磊、安徽省萧山县22岁的杨永凯等7名大学生艺人来马街献艺。“作为热爱说唱艺术并希望将之传承下去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繁荣、传承马街书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点力。”采访中,来自安徽的19岁在读女大学生王英对笔者说。
“是马街书会的巨大变化才吸引了这么多‘新人’来赶书会。”周口市曲协副主席王在礼向笔者介绍说,马街书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艺人“写书”。以前赶书会的艺人,怕书“写”不出去没人过问,有的考虑到食宿不便也不想来。近年来,宝丰县政府大力扶持马街书会、关怀和保护艺人,马街村张满堂年年免费安排外地艺人吃住等,使许多艺人慕名而来。今年太康县来了27位艺人,首次来赶书会的有16人。
太康县73岁的老艺人张兴安对笔者说,他从艺42年了,但赶马街书会还是首次。“过去时常有同行抱怨,赶马街书会没‘写’走,没挣钱还赔了路费,所以我一直没来过。”张兴安笑着说,去年他从同行口中了解到马街书会的发展变化,今年跟着王在礼来了。“我刚到马街,就有单位来‘写’我了。来马街免费吃住,还有人帮‘写书’,以后我可要年年来喽!”张兴安开心地说。
“老艺人的倍增,尤其是大学生的不断加入,为马街书会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满堂欣慰地对笔者说。
2月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宝丰酒杯”全国曲艺邀请赛在马街书会会场开幕。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郭刚、马小平,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曲华江,中国曲艺家协会研究部主任黄群,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鲁银海等出席开幕式。
此次邀请赛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中共宝丰县委、宝丰县人民政府承办,宝丰酒业协办。
来自辽宁、江西、江苏、宁夏、甘肃、吉林、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广西、山东、天津等13个省区市曲艺团体的近百名演员参加比赛,参赛节目共有24个,涵盖了快板、河南坠子、徐州琴书、西河大鼓、二人转、三弦书等17个南北曲种。来自辽宁省曲协的演员张千开场演唱快板书《朱元璋斩婿》,拉开了大赛的帷幕。据介绍,本次邀请赛将于22日晚举行颁奖晚会。
21日下午,宝丰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八届马街书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八方客人。”
为了赶会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因路途遥远,从初八就开始赶往马街村。每逢正月十三,马街村东头的田野间如同一个大都市,到处是比肩接踵的人群。
凡到马街书会亮书的艺人大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会场上的火神庙里烧香朝拜,然后规规矩矩地为神说唱一段,希望能得到神的保佑,能把书尽快"写出去"。火神庙位于马街村东北侧,应河桥北端的田野间,此庙是沙河、汝河流域中众多火神庙的总庙。
在书会的艺人堆里,有名家大腕、高龄老人,也有四、五岁孩童。有三口之家组成的、也有几人联帮组成的说唱团,你拉,我唱,他演,配合十分默契。当然也有不少唱独角戏的艺人,他们有的在地上栽一根木杆,绑上一个小扬声器,便自拉自唱了起来;有的干脆将小喇叭放在田埂上,坐在土地上或是站在田间自娱自乐。
我们在组委会了解到,今年该县除了积极办好第八届中国(宝丰)马街书会系列文化活动外,还将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聚会”世界纪录认证活动,届时将邀请世界纪录认证协会到马街书会前来认证。
据了解,马街书会,俗谓“十三马街会”,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城南10华里以外的马街村举行。
这天,来自河南各地及山东、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苏、陕西、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
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这就是绵延700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马街书会”。而且于2006年被国务院纳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悠悠应河哺育出的一朵奇葩——马街书会,盛况空前,人山人海。2024年的马街书会,有以下四大亮点:
亮点一
举办“第八届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华夏文明传承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展演”活动。展演的18个节目全部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涉及10个省市14个曲种180名演员。曲种包括评书、西河大鼓、安徽大鼓、单弦、快板书、含灯大鼓、三弦书、河南坠子、东北二人转、徐州琴书、京东大鼓、河洛大鼓等。
亮点二
举办马街书会历届书状元及名人名家专场演出。届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将率全国曲艺表演艺术家和马街书会历届书状元共20多名表演者为大家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演出。
亮点三
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聚会”世界纪录认证活动。根据有关要求,马街书会当天至少要有200棚(摊)说书棚、1000名艺人、10万人次观众共同见证“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聚会”。
亮点四
农历正月十三晚上,举办中国宝丰马街书会全国曲艺邀请赛颁奖晚会。晚会上将表演舞蹈、曲艺、魔术、小品、快板、相声、双簧等传统节目,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将担当主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等将登台献艺。
据马街广严禅寺碑文载:“石渠(石村至马渡寨段旧河名)天设胜,概岩石障水,错若给画,迤逦一二里,间清流激湍,或隐或见,宛然有仙家境……”清代汝州人王敦《应水雅石小诗》道:“十洲涌海上,三峡控江浦,那得移山人,碎掷应水浒……逶迤水似蛇,狰狞石如虎,乱泉触石出,香冽沁肺腑。怪石吞寒泉,平茹复半吐,玲珑由天造,奇辟倩鬼斧……”清代南阳府教喻司士选有诗曰:五老同游应水涯,车集雅集景堪夸。鱼跃绿波声随浪,堤边酌酒柳飞花。石上题诗苔结字,滩静鸥眠影在沙。年年书会来相聚,醉归乃到夕阳斜。”惜上个世纪80年代采石放炮,雅石与诗文俱毁绝。
据马街村火神庙及广严寺碑刻记载:书会最早起源于元延佑年间(公元1316年前后),至今已680余年。据传,670年前,马街村有一位叫马德平的老艺人,桃李满天下,农历正月十三是马老先生的寿诞之日,弟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献艺祝寿。豫西这一带亦有正月农闲写戏听书的习俗,这就形成了年盛一年的马街书会。风摇树簌簌,雨来草潇潇。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琴书、道情、渔鼓、花鼓、清音、河南坠子……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民间说唱,也正如天地间的风声雨声流水声,是人类历史这条河流发出的自然声响,是生活淌过民间带起的铮铮弦音。
马街,这个坐落在应河岸边的看似凡常村落,以其民间文化圣地的身份,吸引了美国、日本等海外学者前来观摩。也因了书会的影响力,1995年和2007年第二届、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分别在平顶山举办,国务院侨办、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摄制组拍摄《十三马街书会》专题录像带被送往各驻外使馆。马街书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宝丰县也因此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5月20日,马街书会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夏禹王之时,有一名叫瘀伯的部落首领,辅佐禹王治水。瘀伯任司徒,管教化,率众凿山开河,疏水入海,足迹遍及华夏,功勋卓著,人民拥戴。因此,禹王赐瘀伯子姓,“封商地,任火正”。瘀伯为造福黎民,建营“火台”,传百姓取用,人们遂奉为“火神”。
当时,黄淮流域,洪水横流,伊洛向南至鲁阳(今鲁山)一片汪洋。瘀伯率众,北开龙门南凿应源(今鲁山梁洼镇)疏洪入海,还民良田。然而,应河水势凶猛,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屡遭洪水威胁。当地民传,应河里有蛟怪作祟,为镇妖邪防水患,百姓便建“瘀伯祠”(后称火神庙)于应河畔。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田园五谷丰登。(民间还曾有黄龙战恶蛟的传说)。曲艺作为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也面临着艺人越来越少,技艺无人继承的危机。宝丰马街书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街书会,俗谓“十三马街会”,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城南10华里以外的马街村举行。这天,来自河南各地及山东、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苏、陕西、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马街。正月十三一大早,各地艺人都从四面八方来到了会场。他们一二结伴,三五为组,在河坡处、山岗上、麦地里、小路旁摆下阵式,扎起摊子,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这就开始了说唱。再看赶书会的群众,一个个扶老携幼,拖家带口,顶着仍有几分凛冽的寒风,沿着乡间公路和村边小道潮水一般向马街涌来。不上半天功夫,马街的街里街外、坡上坡下、庙前庙后,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说的、唱的、听的、看的、游的、逛的,好不热闹。外省外地的艺人来赶会,多是要提前几天动身的。虽然是千里迢迢,但他们从来不用担心,多少年来,只要在正月十三这天来到马街,就一定能赶上书会。不说丽日融融,就是遇到了雨雪风天,书场照样红火。人们打着雨伞,穿着胶鞋,踩着泥泞乡道、乐呵呵地照说、照看,兴致丝毫不减。艺人在会上说唱,是为“亮书”;约艺人说唱,则称为“写书”。在正月十三这天,附近很多县区的农民除了赶书会看热闹外,还要办的一件大事儿,就是在会上“写书”——像相亲一样,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去痛痛快快地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的想庆贺丰收,助助兴;有的是修房盖屋,图个吉利;有的要娶媳嫁女,觉得这样的大事应该办得隆重些。这样“写”台说书戏,花钱不多,事儿办得挺美,在村里老少爷们中也很体面。当他们在艺人中相中了自己最满意的之后,便开始商议书价。书价一般是以上年的收成好坏和艺人的水平高低来定的,少则一棚百十元、几百元,多则七八百元,最高也有上千元、几千元的。双方谈妥了书价,艺人就收起摊子随写书者而去,这就算是“写出去了”。如果在这一天没有被写出去,第二天——是正月十四到十六的马街元宵灯会上也会被请走的,最终皆大欢喜。在书会上“写书”,有时一个村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唱“对台戏”的局面,场面好不热闹。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马街书会的辉煌时期,据宝丰县文化局每年的到会艺人登记表显示:1996年到会610摊1800名艺人;但是到了2005年,到会仅有82摊,不足500人,近年来,马街书会参会艺人更是越来越少,参会艺人的平均年龄却越来越大,大部分艺人因生活困难纷纷改行,年轻艺人鲜有出现,曲艺市场逐渐萎缩。在马街书会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河南省政府启动“河南省濒危民俗文化抢救工程”,对马街书会进行抢救性保护,如扩大会期,引入竞拍机制,最大限度的保证艺人利益等,使得一度萎缩的书会重现盛况,2009年度书会艺人达1000多,书棚达180多棚,听书人次达20多万人次,基本重现了历史最盛时期。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马街书会又红火了起来!
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最好的,书价最高的,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这种民间的评选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乐器种类之多,曲种曲目之繁杂,令人称奇。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了。它的特点是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让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比较多。"河南坠子"是书会当中的第一大曲种,到会艺人的80%要说唱它。它形成于20世纪初,有东路、西路、北路之分,因地域性差别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其特点: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唱腔浑厚、淳朴、高亢、畅快。但近年来,由于电子乐器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曲种形态发生变异,且风格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近年来,流动于马街书会上的曲种,除了"河南坠子"之外,还有: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徐州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相声、小品等10多种。在历届马街书会上都可看到一种极为普通的乐器,也就是河南坠子里说唱最常用的一种叫"简板"的乐器。该乐器宽3厘米,长30-40厘米,一般用梨木、红檀木制作,音色微颤清脆。(艺人在说唱时手中打节拍所用)。
还有一种艺人们自制的土乐器,艺人在打简板说唱时,一边拉板胡,一边用腿上绑着的可拉动的木锤,击打木鱼似的木管,随着说唱内容,感情的变化,艺人可用脚牵动木锤可快可慢地进行敲击。这一独特的演唱形式,简直就像一个小说唱团。
当然,书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乐器。比如,艺人自制的说不上名称的大小古琴,一种是坐立弹拨式的古琴,一种是架在肩上用弓子拉的古琴,音色古朴、浑厚,据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的艺人别出心裁,在用唢呐演奏乐曲时,巧妙地用一个小铁碗,在喇叭口来回移动。有时加篾子,使吹出来的乐曲似人与人之间对话,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富有人情味。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随着中原民间文化的发展,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在乡下如果家里"过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即通过对演唱者水平的评估,选择自认为好的,便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价格,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家中演唱。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竟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
在热闹非凡的书会上,观众除了看热闹,还要像相亲一样地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的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致富后还愿的,有盖新房图吉利的,有娶媳妇助兴的,总觉得这样办才会更隆重些、体面些。
好个历史悠久、盛况空前的马街书会啊!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