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下午,我与出席2015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的河南作家任怀卿、王霞、杜毅文、王国泽、冯文婷相约登游了济南的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公顷,距离市中心2.5千米,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主要有兴国禅寺、历山院、大舜石图园、万佛洞、文昌阁、弥勒胜苑和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
我们来到了千佛山公园的北门,北门为正门。迎面看到的是气势宏伟的四柱三楼石坊,“千佛山”三个字是1922年6月由本寺和尚行洹书字后募立而成。进门后,路两旁是石雕的十八罗汉,他们表情各异,姿态各异,有的怒目而视,有的笑容可掬,形象生动而丰富,给人以艺术享受。
我们面前的一尊侧身卧佛像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涅槃像,长10米,重50吨,姿态款款,仪表雍容,面颊丰富,双肩宽阔,肉髻螺发,双耳垂肩,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部装有寓意祥瑞的“卐 ”字符号,给人以慈祥的感觉,一群信佛的朋友跪地而拜,以祈求佛祖保佑。
尤其令我高兴的是,我在这里遇到了我们平顶山的老乡——观音菩萨。我们平顶山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是观音文化的源头。观音菩萨,是古代东方最著名的慈悲善神。在中国,观音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古语所谓“家家有弥勒,户户有观音“,反映了观音信仰在中华大地普遍盛行和在民众中的深远影响。我们在观音园里看到的白衣观音,她身高15米,矗立在水池中央,法相慈蔼,可近可亲。池周围是各种观音的化身,分别是:自在观音、送子观音、数珠观音、渡海观音、杨柳观音等26尊。
观世音,是佛教的菩萨名。梵文AvalokitesvAara的意译,亦译“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 “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观世音无论是传说还是小说,都说她是菩萨中的红人,不仅把她描写为大慈大悲的菩萨,还说她法力无边,变化无穷。《法华经普门品》中说,遇难众生只要诵其名号,即“观世音”三个字,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因此,观世音这个名字便是根据这个说法,从梵文意译过来的。观世音的名字,随着大乘佛教传人中国后,因唐太宗李世民讳“世”,只能略去“世”字,改称观音。观世音,顾名思义,就是观声音也,一般人都是“听”音,而独她能“观”音,即眼睛可当耳朵使唤。东魏有个叫孙敬德的犯人,念了观世音经即“枷锁自开,牢门自启”。临刑前他又念了观世音经,刽子手一刀砍下,那刀竟然折了三段。
据《悲华经》上说,观世音是男性,他本是一个王太子,名叫不眗,成佛后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的左胁侍。在《华严经》中,说得更明白:童子拜观音,到了普陀山,“风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这都充分说明他是男性。不过佛经上曾说他在“普度众生”时,应机能作三十二种变化,许多佛阁中塑有“六面观音”、“七面观音”,乃至三十三面观音(亦称三十三身),以及“千手千眼观音”,都是他的变相,女像也是他的变相之一。
到了元朝,当时皇室贵族妇女中有个叫管夫人的,经她精心策划,印刊了一本《观音菩萨传略》,从各方面证明观世音是个女性。因为佛教诸多菩萨中没有一个女性,有了女菩萨就可以扩大宣传佛法,特别是对吸引女信徒有好处。而且女菩萨能执行男菩萨不便执行的任务,如送子等。因此,在中国寺院中的观音塑像常作女像。但也绝不是说观音塑像以前就没有女的了。据记载:“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南宋甄龙友题观世音像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又寿涯禅师咏鱼篮观音词曰:“有窈窕丰姿都没赛,提鱼篮,堪笑马郎来纳败。”就是平时我们所见观音画像塑像,莫不多为女身,“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戴缨珞,穿罗袍,乌云盘龙髻,香环结宝明,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一副端庄秀美、慈祥可亲的女性形像。
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的“香山”条目下,赫然列在第三位的,就是我们平顶山市的香山寺,这里才是观音菩萨布道的正所,“有着突出佛教色彩的真香山惟独于此”。在寺中的观音大士塔下,宋代书法名家蔡京手书的观音史话碑尚存,该碑字体雄浑古朴,笔力刚健遒劲。碑文洋洋洒洒,长达四千余言,详述了楚庄王三公主妙善修成正果的始末,赞扬了她矢志“拔众出苦”的美德。
春秋时期,我们这里地属楚国版图。楚庄王的三公主妙善聪明美丽,纯洁善良,她从小吃斋信佛,一心削发为尼,妙善的这个要求,得到楚庄王的坚决反对,命她饮剑自刎,但剑非但未伤害她,反而断成了千节。于是楚庄王下令把她闷死,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管地狱的净王念她美丽善良,使她复活于火炷山(即香山寺)。据称她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从此,她普度众生,行善天下,她能使瞎子复明,残废复全,母牛多乳,阉人生子,老女得夫,沉船获救。
后来,楚庄王得病,在垂危之际,她不念父王前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亲,使父王转危为安。楚庄王良心发现,非常痛恨自己。为了纪念自己的女儿,弥补内心的愧疚,楚庄王令天下能工巧匠为她塑造一尊“全手全眼观音像”,可是,匠人们把“全手全眼”错听为“千手千眼”了,结果就塑了一尊现在大家看到的千手千眼观音。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广太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称:观世音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说: “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以大慈大悲,普度天下众生于水火之中,超脱世人于尘世之外,于是长出千眼千手。寺院一般造型是两眼两手下,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各配所谓二十五“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六欲天等),而成千手千眼。河南省开封市相国寺的八角琉璃殿(亭)里,耸立着一尊木雕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高约七米,全身贴金,是用一棵大银杏树干雕成的,精美异常。这座观音菩萨像,除正面两手两眼外,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各配所谓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即二十乘二,再各乘二十五,就是千手千眼,意思是:度一切众生,手疾眼快,眼到手到,毫无阻挡。
香山寺三山并立,二龙戏珠,香山寺就是一颗宝珠。据说大、小二龙一度猖獗,直搅得方圆十里地草木枯萎,水瘦山黄,妙善公主制伏顽龙之后,连夜下山,南汲沙河,北取汝水,担水救旱,一桶清水倒出,便有一条淙淙溪流。直到山山泛绿,她才把最后一担水挑向香山寺(即火炷山)。离山五里,深沟挡道,妙善放下水担,动手架桥,桥未修好,鸡叫五更,公主匆匆回山归住,一担水留在桥边,便成了两眼水井。如今,这“一步两眼井”和“三步两孔桥”就留在了山下的石桥营村。
另据传说,就在我的家乡——汝州风穴寺才盖起那会儿,方圆附近,烧香拜佛的老是多,火红得很啊!可就一条不老美:寺里头缺水。要说也奇怪,别处都是风调雨顺,就风穴寺那一片成年不下雨,打井也打不出一点水。咋啦?谁知是香客给老佛爷、观世音烧香上供,没有龙王爷的事,龙王恼了,就把这一带的雨水给停了,把地下的水也给掐了。有一年风穴寺香火大会,人山人海,到了晌午,赶会的人都渴了,可是往哪儿弄水喝呢?有一个人从可远处担一挑水来卖,挑子才放下,几百人挤来要水喝,一挑水也被挤翻了,谁也没喝住一口水。这时候,老龙王听见乱成麻了,就扒开云彩笑了,说:“你们不能了吧?你们光巴结观音菩萨、老佛爷,叫他们给您水喝吧!”正说哩,观音菩萨拿着甘露瓶来了,说龙王:“你咋弄哩?没看这一带的老百姓都快渴死啦!”龙王脸一仰,说: “你管我弄啥?下雨这权在我手里,我想咋下就咋下!”观音菩萨也恼了: “你咋恁不讲理哩?你要再不下雨,咱找玉皇大帝说说去!”“去就去!”龙王刚想走,见观音还不动,看着下头老百姓直掉泪,仔细一看,观音手里拿着个瓶儿,就问:“你那瓶里装的是啥?”观音说:“没任啥儿!”龙王说:“我不信!”观音把瓶儿往下一倒:“你看有啥?”接着,轻轻拍几下,瓶里滴下去两滴水,这两滴水滴下去,一家伙就从山崖里流出两股泉眼,水又大又清又甜。龙王气得没法儿,忽一下儿就走了。
那两股泉水现在还在观音阁后头流着,东北角那一股叫东龙眼泉,西北角那一股叫西龙眼泉。两股泉流不多远,又潜入地下,到观音阁前头又流出地面,流进一个大水池,都说那是因为怕龙王见了生气再给掐断,才潜入地下的。这水池观音成天看着,龙王想咋也不敢咋。老百姓忘不了观音的大慈大悲,就把这泉水叫做“大慈泉”。据说,大慈泉那水喝喝还能治病,延年益寿呢!
千佛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及香火圣地。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泄翠,景色宜人,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明朝著名文学家边贡曾在《九日登千佛山寺》中说:"背岭丹枫直,垂岩紫菊肥"。所说是实,千佛山南北侧有丹枫、黄栌,每到秋天,叶红如霞,光彩夺目。要说山菊,则满山皆是,色有红、白、紫、黄,尤以黄色为佳,盛开季节,争芳斗艳,清风徐吹,馨香扑鼻,令人心醉。这天,来到山上松下,喝着美酒,赏着野菊,吟着诗句,确倒神仙。正如清人朱照《重阳节同人挈酒历山登高》诗所云:
闲招两三友,把酒醉山南。
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
千佛山庙会一年两次,于春季的上巳节和秋季的重阳节期间举行。上巳节是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时固定为三月初三;元成宗大德年间(1310年前后),千佛山庙会始成定例,源自汉代的习俗,三月上巳日到水边沐浴,叫做"修禊"以除不祥。
每年到了旧历九月初九日,是所谓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日子。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济南的重阳节庙会(实际上是并没有庙,姑妄随俗称之)是在南圩子门外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到山水沟。
每年,进入夏历九月不久,就有从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国一些地方来的艺人会聚此地,有马戏团、杂技团、地方剧团、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他们各圈地搭席棚围起来,留一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规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总数至少有几十座。在夜里有"夜深千帐灯"的气派,方圆几十里,颇有点动人的气势。再加上临时赶来的,卖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脑等的担子,卖花生和糖果的摊子,特别显眼的柿子摊--柿子是南山特产,个大色黄,非常吸引人--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
我们来时,适逢千佛山庙会,在通往上山的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有踏青游玩的青年男女,也有虔诚的信佛者去兴国禅寺晋香礼佛,更有的偕妻携儿全家出动。沿途卖山货杂品、香烛元宝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儿童玩具的……琳琅满目;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更使人流连忘返。逛千佛山庙会,成了济南人赏秋的乐事之一。
本次庙会总体规模、活动场次、内容形式等各方面都有全新升级。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每逢这天,古人都要头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游玩。据说这样可以除灾避害,求得生活的安宁幸福。这种"九九"登高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每逢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到千佛山登高。自元代开始,这一天又被定为千佛山庙会,所以就更为热闹。过去,九月初九这一天一早,济南各阶层人士赶来登山,时值深秋,天高气爽,山前山后,盛开的野菊烂漫似锦,清香扑鼻。因此,站在"赏菊岩"上观赏菊花,遂成登山的一大乐事。
除赏菊外,济南人还有吃菊花的习俗,将白色的菊花瓣采下,蘸上面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类做成菊花火锅,配之以菊花浸泡的美酒,在山上野餐,真是别具风味,清香无比。诗人朱照曾在《重阳节同人挈酒历山登高诗》中写道:"闲招三两友,把酒醉南山。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这首诗,正是古人重阳登千佛山的生动写照。
千佛山,之所以敢叫千佛山,就是因为山上的佛多。沿着浓荫蔽日的松柏夹道蜿蜒回环,你会发现,山左有佛,路右有佛,抬头能见佛,低头还能看到佛,千佛山的佛多的没地方躲,只好爬上了千佛崖,躲进了万佛洞。你所见到的佛,形态各异,个性鲜明,有的象是在禅定,有的象是在说法,有的垂手站着,有的开步行走,有的深沉厚重,有的磊落豪雄……他们全无森严之宝相,却有生动之真章。他们或慈悲,或庄严,或圆满,或高高地举在空中,或低的伸手可摸……在数也数不清的佛像中,最为亲切的当数释迦牟尼佛。他嘴角微微内敛,脸上隐隐透出酒窝;他眉宇之间荡漾着春风,端凝的双眼微笑地俯视着芸芸众生;他那略带羞涩的神情,似乎深感东土的陌生,初来乍到的兴奋缩短了人与佛的距离,拓展了人与仙的空间。
沿山道拾级而上,山下隐约可见的建筑群,转眼便来到你的眼前。右边是呈杏黄色的兴国禅寺,左边是暗灰色的历山院,这既是千佛山的两个主要景点,也是千佛山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兴国禅寺”四个金色大字的院门屋檐下,“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的寺门楹联,让每一个走到这里的人都会有一种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之感叹。楹联中的“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概述了寺院僧侣生活场景,而收尾一用“惊醒”,一用“唤回”,旨在表明佛法的高妙,要那些追逐名利,沉迷苦海中人赶快回头。这明快流畅、对仗工稳的楹联,既是一副宣扬佛法无边的对联,也是一副警世醒人的绝世之作。
与兴国禅寺毗邻的历山院,济南的著名学者徐北文教授评价说“如果说兴国禅寺体现的都是佛文化的精髓,那么儒、道、佛三家互相融合的历山院就是舜文化的集大成者。”因为这里建有三清殿、真武楼,既供奉着道家的仙,也供奉着佛家的神,还供奉百姓心中的神:做木匠的鲁班有自己的祠堂,做学问的孔子被请进了文昌阁,观音菩萨在这里安了家,舜帝被请进了祠堂被道教尊奉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虽然历山院看起来象是一个大杂院,但细细琢磨,儒、道、佛三家之所以能够毗邻而居,就是因为三家都能代表着“德泽众生”的精神。
在千佛山的锦屏中,雕梁画栋的“齐烟九点”,依然通览泉城的九座山,古色古香的“云经禅关”,斗拱交错而四个隶书大字极为耐看,而日渐茂盛的唐槐亭,不见了拴马的秦琼,精巧玲珑的“峰回路转”,几经风霜越发显得老气横秋,从王羲之属帖中勾勒出来的“仰观俯察”,仰观的是宇宙之大,俯察的是品类之盛……
我登上了千佛山的峰顶,眺望东去的滔滔黄河,似乎听到了黄河的奔腾汹涌,俯瞰繁华葱茏的泉城,似乎感受到了内心的安宁,而脚下的葱笼储润,蜂飞蝶舞,百鸟嘤鸣,让我临风感受到了人生难得一见的风景。(郭进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