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克鲁采费尔斯基到纳格洛夫将军家当家庭教师,和将军的私生女柳波尼卡发生感情,并结了婚。尔后到省城中学教书,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小说前一部分除了描述这对青年人的恋爱故事外,还向读者介绍了贵族青年别尔托夫的身世和性格。别尔托夫秉性聪明,大学毕业时也曾壮志凌云,想做一番事业出来,但十年后还是一事无成。于是“为了换换空气,追求新的印象和新的工作,跑到外国去了。”成了一个虽有才智但却无用的“多余人”。
小说的第二部分集中描写这三个青年人的爱情纠葛和生活悲剧。克鲁采费尔斯基和柳波尼卡平平静静地过了四年夫妻生活后,在他们的生活中闯进了刚从国外游历回来的别尔托夫。柳波尼卡很快爱上了他,但她又不忍心抛开她的丈夫克鲁采费尔斯基。结局是可悲的。柳波尼卡想要得到幸福而终于只能为永远得不到幸福而苦恼,最后积郁成疾,已不久于人世;克鲁采费尔斯基更是郁郁寡欢,成天只有以酒浇愁;而别尔托夫得知自己成了破坏旁人幸福家庭的祸首后也痛苦得走投无路,最终还是重新流亡到外国去。
总之,出身不同但都是心地善良的三个青年人,到头来都陷入了生活不幸的深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悲剧。
这是谁的罪过?赫尔岑向读者暗示,是罪恶的俄国农奴制度制造了这出悲剧。
《谁之罪?》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可悲的生活现实,并且尖锐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别林斯基曾称赞这部小说的作者:“把理智提高到诗的境界,把思想转化为活的人物。”
夏陌2023-01-04
分类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