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卡·库巴拉是白俄罗斯优秀诗人,他与柯拉斯并称为白俄罗斯现代文学奠基人。他出生于佃农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和生活动荡,他只获得一年半时间的学习机会,以后,便努力自学。他酷爱民歌和民间神话,并能背诵无数民间谚语、俗语和成语。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时,他立即投入革命宣传活动,从此,便开始了文学生涯。
诗人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同时,表达了白俄罗斯人民反抗的心声,尽管遭到百般迫害,他仍顽强地坚持写作。高尔基敬佩库巴拉的斗争精神,不仅广泛地介绍和宣传他,还亲自将库巴拉于一九O七年写的一首诗《谁在那边走?》译成了俄文,并称这首诗为“白俄罗斯颂歌”。
一九O八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芦笛》。诗人愤怒地谴责沙皇的反动统治,号召人民起来惩治压迫者。后来,出版的诗集有:《古斯里琴弹奏者》(1910)和《沿着生活的道路》(1913)。在这些诗作中,反映了白俄罗斯农民陷于暗无天日生活的苦况和对于自由的憧憬。《农夫》一诗表达了农民要求获得生活权利的愿望;《我不是诗人》一诗则充满了建立白俄罗斯民族诗歌的信念。在《我不是为了你们……》一诗中,作者宣告了不为压迫者服务的鲜明立场。在《自由人之歌》、《可以……》、《争取自己的自由》等诗中,诗人体现了人民对真理和正义胜利的光辉信心。
库巴拉还写过剧本。在《巴甫林卡》一剧(1912)中,创造了一个反对社会压迫争取自由的动人的白俄罗斯少女形象,预示着新的民主力量的成长。在剧本《覆巢》(1913)中,描写了两代农民对于争取土地和自由的不同态度,新的一代终于放弃了对地主的幻想,走向了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后,诗人热情洋溢地歌唱社会主义建设,歌唱人民的新生活,创作进入了全盛时代。长诗《在奥列萨河上》(1933)反映了在白俄罗斯农村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诗人在广阔的背景上描绘了普通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在《建设歌》(1936)、《献给荣获勋章的白俄罗斯》(1937)、《诚心诚意》(1940)等诗集中,主题仍然是建立新生活。诗人的视野不断扩大,开始歌颂其他兄弟共和国的成就。《我是集体农庄女庄员》、《亚麻》、《女拖拉机手之歌》等诗是诗人优秀的抒情诗作,诗中描绘了集体农庄欢愉的生活图景。在《儿子》、《红军出征》、《母亲送儿子》等诗中,诗人歌颂了捍卫自由独立的光荣的红军。在卫国战争期间,他的诗作《致白俄罗斯游击队员》中激荡着对苏维埃祖国的热爱和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这首诗传遍了前线和后方。
库巴拉的诗作,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流畅,音乐性强,富于民歌风。
库巴拉于一九四一年由于诗集《诚心诚意》而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
库巴拉曾把《国际歌》译成了白俄罗斯文,此外,他还翻译了俄国诗人普希金和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以及波兰诗人密兹凯维奇等人的许多作品。
王怡凡2023-01-04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