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山陀尔(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原来译名为彼得斐,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不但以诗歌为武器抨击封建势力,而且手持武器奔赴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场,为匈牙利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创作是十九世纪匈牙利经典文学的高峰。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一生很短促,但是丰富多采。他出生于一个肉商家庭,有一年春天多瑙河闹大水,弄得他家里破了产。他从幼年时代就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学还没毕业就当了流浪剧团的演员,游遍了祖国各地。流浪的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劳苦大众,熟悉在封建主和奥地利殖民政府压迫下的祖国人民的困苦。诗人于一八四二年开始写作,很早就博得得全国人民的赏识,但他依然一贫如洗,只靠自己的劳动得到微薄的报酬。一八四八年裴多菲从故乡来到布达佩斯,在当代著名诗人维勒士马提的资助下,出版了他的《诗集》,《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情诗集)和《旅行札记》(散文集)。从此成了全国著名的大诗人。他还从德文翻译了海涅的诗歌、从英文翻译了莎士比亚的戏剧。
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五日在匈牙利历史上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裴多菲这个光辉名字是永远和它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天,裴多菲领导革命青年举行民族民主革命起义,发出了革命开始的信号。他在起义的前两天,就写出了革命诗篇《民族之歌》,用传单的形式散发出去。号召废除封建制度,把匈牙利从奥地利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从这一天起,革命的浪潮就席卷全国。裴多菲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为革命事业而战斗,直到生命的结束。
革命失败后,一八四九年一月裴多菲参加了尤·贝姆将军的部队,被任命为贝姆的少将副官,随同贝姆战斗在德兰斯瓦尼亚一带,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裴多菲在歇盖什瓦尔为祖国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
裴多菲青年时代的抒情诗渗透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他在一八四二至一八四五年所写的诗歌,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很接近民歌。他诗中的三个主题思想——生命、爱倩与自由,在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对青年们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民族利益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教育作用。
他的诗歌的人民性不但表现在词汇、风格等艺术特征方面,也表现在抒情诗中人物的选择方面:农民小伙子、小女、侠盗(《无拘无束的人》、《强盗》)、退伍兵士。他的抒情诗(《阿尔费尔德》、《祖国》、《寄自远方》等)反映了他对一个纯朴的、身心坚强、憎恨奴役、热爱生活的人的理想。裴多菲对匈牙利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天主教制度阶段上,创造了充满热情的、忽而是激动人心、忽而是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的讽刺诗(《给在外国的匈牙利人》,《贵族》、《匈牙利的贵族》、《反对国王》、《论匈牙利政治家》,等等);他把自己的诗称作战斗部队,他自己就是这个战斗部队的指战员。
裴多菲的政治抒情诗生动地反映了英雄的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革命事件的复杂变动,也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他对匈牙利全国人民发起的奋起战斗直到胜利的号召,象警钟一般响起来了: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奥地利》、《够了》,等等。
裴多菲的革命的坚定性,他的爱好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照亮了匈牙利人民走向争取自由、建立民主主义社会的遥远的道路。裴多菲的诗丰富了世界人类文化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