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间宏,日本小说家。1915年2月23日生于神户东池尻,父亲为日本佛教一个教派的教祖,在他10岁时去世。他自幼承受父亲的衣钵教育,但后来日益醉心于马克思主义。1932年人第三高校习文,在学期间发表诗作,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乔伊斯、安德烈·纪德和普鲁斯特的强烈影响,还曾师从象征主义诗人竹内胜太郎,高校毕业前后,越发接近马克思主义,并对革命运动甚为关心,并参加地下学生组织“核心”和关西劳工运动。1938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法文系。后在大阪市贫民救济机关工作。1941年被征入伍,被派住中国华北,翌年因病从菲律宾战场遣送回国。1943年因违反《治安络持法》的罪名,由陆军军事法庭下令逮捕,关进大阪陆军监狱。判处4年徒刑,缓期执行。同年11月开除军籍。这段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成为他日后创作反战小说的基础。1944年春出狱,在军需公司工作。战后开始文学创作,成为一名战后派的代表作家。
战后,他动手写的第一篇作品《阴暗的图画》在杂志上一发表,就受到广泛注意,被认为是战后派文学出现的先声。继之,他又接连发表了《两个肉体》、《脸上的红月亮》、《第36号》、《地狱篇第28歌》和《崩溃感觉》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从各个角度挖掘人们的青春、爱情、个性和幸福是怎样被这场罪恶的侵略战争所扼杀和破坏的,人的欲望和自我意识的矛盾。1952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真空地带》问世。这本书以战时日本陆军为广阔背景,描绘了两名日本士兵,一个有文化的中产阶级理想者和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青年农民的共同命运,该书仍以反战为主题,有力地揭露了法西斯军队内部的黑暗腐败。1949年解放以后,他的作品使用比较直接的散文体,又相继出版了《我的塔耸立在那里》和《青年之环》等长篇小说,后者长达5卷,300余万字,创作时间长达22年(1949-1971),1971年获谷崎润一郎奖。其他晚期作品包括《亲鸳》1973年,《佐山案件》1976年。这些作品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佛教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表明他继续关心社会问题。他还写过许多品论文章,包括品论纪德和萨特。他曾与1947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但在1964年被开除党籍。
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在日本战后文坛上,他的战争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日本战后文学的开始可以说是以他的创作为标志的,"真正称得上‘战后文学'的第一部作品的,就是野间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