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总体评价:试题温和平稳、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亮点突出
温和:语文卷无论是结构、板块、难度,还是知识、技能考查虽与去年全国1卷的风格有较大差别,但与2011新课标卷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变化,对能力的要求体现了渐变性。让学生初一接触有种温和之感,利于树立信心。
平稳:试题知识点覆盖广,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依然是试题命制的出发点和导向。从试卷的构成板块看,保持了高考命题相对稳定性。试卷整体平稳:Ⅰ卷由必考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构成。Ⅱ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由成语、病句、语句衔接、有条件补写、仿写、作文构成。除语言文字运用题16题考查“补写”(常规训练考点)外,其他没有变化,基本保持着近年来该科新课标试题的命制规律,避免了对考生及教学的过分刺激,避免了大起大落,体现了渐变的特点。现代文阅读选的是吕乃基的《进行于世界3的技术》,体现了对前沿科技的关注;文言文仍然是人物传记类《宋史•萧燧传》;古代诗歌是宋朝大词人晏几道的《思远人(红花黄叶秋意晚)》。这些方面的考察具有一贯性,几年与去年试卷考查的侧重点都是一致的。这一方面,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命题及题型的一贯性和命题思路的渐变性。另一方面,更加重视的是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第16题,不是单一的补写考察,限定的条件,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些。其它题目,比如,名篇名句默写的考查,选考题的考查,题目难易估计于011年基本持平,这是2012年试题平稳一面的最大体现。无论文学作品阅读板块老舍先生的《马裤先生》,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板块王国藩先生的《谢德希传》中的片段“谢德希的诚与真”,都对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启迪性与引导性,体现的是新课程的人文关怀。总之,整张试卷基本上属于小坡度慢滚动,渐有变化,较为平稳地完成与新课程新课改教学的接轨,有利于素质教育,激发教师教学革新的积极性。
难易适度:今年语文试题温和平稳,整体上难易适度,没有偏、怪题目,对于稳定考生的心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作文题目貌似温和,写好不易,但诗歌鉴赏题似难实易,第13题成语考查难度较低,16题补写难度较大,加之平时训练有限,得分恐怕不会太理想。补写虽是高考常规考点,扩缩补选仿变都属老题型,但老题新趣,应属于今年语文试题的亮点之一。但此考点由于10多年没有考过,所以,复习备考中易被忽视。还有名句默写等难度都不大,因此,整体看来,难度适中。
导向明确:试题符合“教学大纲与考纲”对于学生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感知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考查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尤其是作文板块,体现语文命题的变化性、灵活性和导向性。
亮点突出:今年语文试题有两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第16题,老题新趣,赋予旧题型新的生命,值得看好,尤其是对考生能力的考察方面,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引而出。
第二个亮点,是作文板块。重视理性思辨,重视社会素养。作文,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道风景和耀眼的亮点。与2011年“中国崛起”相比较,命题形式虽然相同,但其材料实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暗”变,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完成了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命题内涵和形式的改革。应当说力度很大,对教学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指向性,是一次亮点突出的成功的命题。
总的来讲,今年新课标卷作文凸显以下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一,倡导高尚品行。全国课标卷作文题的材料,讲述的是修船工因补好船主忘记修补的洞,最终救了船上的人而得到船主报答的故事。好人好事,古今中外都推崇备至,今年将它作为试题推出具有现实的意义。
其二,思考生活道理。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生活是年轻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
其三,加强哲理思辨。哲理思辨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从选才角度,高校也需要具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学生。
其四,符合课标提升学生能力的原则要求,命题增加了对教学的导向性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着重指导学生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现实和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
其五,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核心;在打击了套作和无病呻吟的文章上,今年交以往任何一年都有所作为。
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的作文试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试题材料所彰显的精神与品质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失的并应大力提倡的,也是需要人们广泛思考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贴近学生实际,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啥可写”的命题思路。是2011年启发考生对重大问题“热”思考之后,引导考生对社会风尚、社会价值体系,人与人、个体与团体,为人处世风范等问题进行一次极富理性思辨的“冷”思考。高尚品行、人生楷模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立意的常用主题,这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今年高考作文改革有两大特点:一是,材料作文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好,可更好地满足高考语文的测量要求。二是,今年的作文均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反映时代主旋律,贴近考生实际,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
基于以上分析,联系2006年“彭宇案”、2011年“小悦悦事件”发生以来,我国舆论关于社会公德有很多热议。在2012年3月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雷锋给人印象最深方面很多,其中那句“雷锋出差一万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相信曾给许多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5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的现实大背景,我们认为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1.从材料整体含义出发:君子之气或君子风格;分内与分外;也可以联系我国现在一些不懂感恩的社会现象阐发,同时还可以从船主知恩图报的行为、修船工做好事有好报、鼓励更多人做好事等角度进行阐释。
2.从漆船工的角度:可以从修船工责任感、默默地做好事、不要报酬的角度阐发,赞做好事,不求回报;踏实做事,高尚为人;举手之劳显风范等
3.从船主的角度:做人当知恩图报等
4.也可以扣住材料谈诚信、忠实、释放善意等,还可以编述做好事不图报酬的故事等
也许有人会问,单单写负责或职责或责任心行不行,我个人认为,应但不会是一类立意,别忘了,材料很明确,漆船工职责是漆船,而“补漏”并不在人家的职责范围之内。
当然,如果反向立意当然也是可以的,比如“只漆船不补漏也无可厚非。”但必须指出:补漏更显出人格风范之伟,应当提倡。总之,作文的立意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应联系社会实际,切不可有悖于主流审美情趣,对材料社会导向性进行颠覆或扭曲式解读。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