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三十七】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4-30
278

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三十七】


        人生只有奋斗,事业才能成功。回想过去,这倒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能不断地鞭策我奋发努力!38年来,越是受到的打击严重,我写的作品就越多,我把风言恶语变成了写作的动力。正如著名老作家孙犁所说的那样:“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消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我之所以把自己的笔名叫郭笑,也就是要笑面人生,笔对厄运,笑对苦难,笑别昨天,笑迎明天,笑天下可笑之人,为人民带来欢笑……
   我知道,只有舍得,才能得到;我清楚,我做的很少很少,而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很多很多。探索无止境,我决不满足已取得的一丁点儿成绩,在未来的文学之路上,依然会痴梦不醒;会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永无止息的走下去……


第四辑     观音文化


观音故乡的千年盛事  


         6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姹紫嫣红的花朵装扮着观音故乡鹰城的风景,绿意深深的叶子,掩映着夏日的风情。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6月的鹰城,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是歌山诗海。
        2012年 6月8日晚,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王勇超,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部分观音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河南省平顶山市领导赵顷霖、陈建生、李萍、段玉良、邢文杰等出席了授牌仪式。
   在授牌 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向平顶山市授“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牌,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接牌;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扬向平顶山市授“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牌,平顶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裴建中接牌。
   中国民协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 王勇超在仪式上宣读了中国民协授予平顶山“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吴长忠和平顶山市市长陈建生分别在仪式上致辞,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主席段玉良主持仪式。
    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在致辞中指出,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域内有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山寺、白雀寺、风穴寺、中原大佛、三苏园、叶县县衙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等享誉全国。特别是以香山寺为源头的平顶山观音文化,影响广泛而且深远,被誉为“第一观音道场”、“观音祖庭”。近年来,平顶山市重视、支持观音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出了一大批观音文化研究人才;创作了一大批以观音文化为题材,反映观音“真善美”和慈孝和谐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把观音文化同民生民本紧密结合,营造了浓厚的以“慈孝和谐”为核心的社会氛围,演绎出了独特的城市灵魂。希望平顶山市以“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命名为契机,发挥传统文化、观音文化在社会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为文化强市、文化强省,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建生说,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我市“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既是对我市观音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对我市深度挖掘观音文化丰富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推动。我们将以此次授牌仪式为契机、为动力,更大力度地传承和弘扬观音文化尚善崇德精神,充分发挥“中国观音文化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快大香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步伐,把“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这张珍贵的城市名片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带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把平顶山打造成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平顶山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和香山寺景区建设主体工程竣工典礼专题文艺晚会。
    晚会以广为流传的妙善公主出家、修道成正果的故事为背景,用舞蹈、情景剧、歌舞、相声、曲艺、诗朗诵等艺术形式,阐释了观音文化尚善崇德的精神。先后演出了《禅颂》、《矢志出家》、《慧心妙语》、《火烧白雀寺》、《观音菩萨赞》、《观音祖庭大香山》、《圣洁的莲花》、《观世音传说》、《救父·普度众生》、《慈海佛光》等11个精彩节目。尤其是由著名编导张继刚编导,太原舞蹈团、太原幼儿师范学校联合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把晚会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心灵的净化。
 艳阳高照,清风徐来,三山揖拜,五岳来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三十六】

下一篇郭进拴|乡情老更深【二百三十八】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