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九十一】

作者:2855510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5-03-21
8994

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九十一】


忆恩师长华



         这是一个春深似海的雨夜,我独坐书桌前,把手头的《中国作家大辞典》翻到了第425页,几行文字跳进了我的眼帘:
        李长华(1946-1987),原名李小五。河南南阳人。历任《河南日报》文艺编辑、记者,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6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组诗《访秦铁成》,叙事长诗《大别山传》、《三个蚕乡女》等。报告文学《胡耀邦和一个农民》获第二届《奔流》奖。
        这部厚厚的精装本《中国作家大辞典》,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编出版的,只有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才有资格入编此书。但对李长华老师的介绍是不全面,也不很准确的。我手里就有一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长华著的长篇小说《花轿传奇》没有写入简介。另外,李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青年诗歌学会的会长,我持的编号为0014,1986年5月30日发的会员证,签证人一栏就盖着“李长华印”4个篆字的大红印章。
         我认识李长华老师是1979年的春天,我背着一大包稿子到《河南日报》社送稿,遇到了亲切、和善、笑眼眯眯的李长华老师。他认真看了我带去的稿子,挑出了一篇短篇小说说是基础不错,提了几点修改意见,让我住进《河南日报》招待所改稿,并给招待所写了亲笔信,还按上了《河南日报》文艺处的大红公章。信中说:“郭进拴同志是农民通讯员,生活极为困难,住宿费全免。”
         这封信还真管用,《河南日报》招待所的几位阿姨不但免了我的住宿费,还给我粮票,并把别人送的戏票也转给了我,让我到省城的大戏院看大戏。我也发挥我的专长,给每个宿舍的意见薄上都题写了表扬服务员热情周到服务的打油诗,还以读者和听众来信的形式,给报社和省电台投表扬稿,有一篇还被采用,一位即将退休的服务员还因此受到表扬并晋升一级工资,从此对我的服务态度也更加热情了。
         一天夜里,李长华老师带着灵宝县的张志玉老师到我房间来看我,李老师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我1978年初冬第一次到郑州送稿,在街头露宿时深夜被警察当坏人抓住的事,他向张志玉老师介绍了我的情况后,两人都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这天晚上我们一直交谈到12点多。临别时,李长华老师交待:“我们报社对生活困难的农民通讯员有个规定,就是免收住宿费,你以后再来送稿可直接找我写个介绍信,交到招待所就可以了。”
         后来李长华老师真的又给我写过好几次介绍信。时间长了,我也和招待所的所长和员工们都混熟了,只要我往登记室一站,她们马上就笑着说:“农民通讯员回来了,先住下再说。”有时连介绍信也不要了。汝州籍著名作家徐慎一次见了我,也开玩笑说:“人家郭进拴老捣蛋,住报社招待所不用掏钱!”其实这完全是李长华老师的功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二百】

下一篇郭进拴| 《乡情老更深》【一百九十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