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有一次,笔者曾问及胡先生亲历文艺自由论战一事,他说:“九一八后,我在上海以写作为生。在日本侵略中,我站在中国人立场主张抗日。在国共两党战争中,在民族主义文学与普罗共产主义文学之‘政策’的对立中,我站在自由知识阶级立场,主张文艺、思想之自由。”(裴高才:《胡秋原全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的确,研究国共史,不能不谈到胡秋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在董必武的领导下,参与编辑湖北省党部机关刊物《武汉评论》;第二次国共合作,他是最早的牵线人,促成潘汉年与邓文仪首次在莫斯科秘密会谈;海峡两岸隔绝四十载,他又冲破重重阻挠,公开首访大陆,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能不提及胡秋原:当年他以“自由人”的身份,与左右阵营展开“文艺自由论战”,瞿秋白、鲁迅、冯雪峰等“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领军人物,曾与他“不打不相识”——
当时的上海文坛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是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推举沈端先、冯乃超、鲁迅、田汉、钱杏邨等为常务委员,先后担任中共党团书记的有潘汉年、冯乃超、冯雪峰等);一是国民党把持的“民族主义文学”团体。双方唇枪舌剑,让一般作家非杨即墨。
胡秋原不赞成左右两阵营言论两极的论争。他在自己创办的《文化评论》周刊的发刊辞《真理之檄》,以及《勿侵略文艺》等文章中,既抨击国民党当局垄断文坛,“侵略文艺”,要求还作家以自由。又批评左联不尊重艺术规律,写作什么要由组织决定,侵犯个人创作自由。他强调,《文化评论》的宗旨是:在政治上抗日,在思想上自由。
客观上讲,胡秋原提出的“文艺自由”论,在理论上和操作上均没有错,作者写什么、怎么写不应受到教条束缚、限制,发表、出版不应受到查禁。但由于左联受到当时国际与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领导人为粉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一直秉承非左即右的思维方式,断然否认中间作家群——“自由人”的存在。因此,左联作家对他进行无情攻击。经过持续一年的论战,是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宣传工作的张闻天一锤定音,才纠正左联的左倾关门主义。但胡秋原仍然长期被列入“另类”,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恢复其历史公正。
当胡先生得知周扬在左联成立50周年的大会上坦承:当年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还常常解决得不恰当,不正确,还有简单化、庸俗化的毛病”。他感到无比欣慰,还在其创办的《中华杂志》1989年2月号上,发表了陈漱涵的《张闻天·鲁迅·胡秋原——左联时期围绕“文艺自由”问题的一场论辩》一文。他自己也曾撰写了《关于一九三二年文艺自由论辩》(胡秋原:《文学艺术论集》,台湾学术出版社,1979年版),回忆那场载入中国现代文坛史册的论争。
1988年秋,胡秋原首访大陆的“破冰之旅”之后,先生与家乡联系多了起来,后学曾给他寄去了改革开放后黄陂编纂的黄陂文史资料,其中有几篇是专门回忆先生及其前川中学轶事。他看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专门给家乡写了洋洋万言的亲笔信与文稿。信中既有正面肯定,还以史家的严谨治学精神纠正了多处错误。
当时,一位分管领导答应,拟在《黄陂文史》第五集给予刊载。可是,后来那位领导退休了,且《黄陂文史》改版了。胡先生一等再等,没有消息,他认为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于是,他趁其年届八旬的弟弟胡幼民先生自美国返乡之机,拿着他的亲笔信与文稿,专程到台办与笔者交涉,我这才了解到此事。随后,我用变通的方式,在《黄陂乡音》上连载此文。
1991年,黄陂成立木兰山诗词学会,并准备出版《木兰山楹联集》与《木兰山诗词集》,缘悭一面的学会发起人之一潘安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胡秋原约稿,没想到,胡秋原很快寄来了近作《忆木兰山》一律:
自古地灵人杰出,千秋传颂木兰诗。
奇峰耸立如剑峰,巨石嶙峋似卧狮。
朝罄声回诸圣殿,晚霞光照女神祠。
荆门远望云山外,铁甲琵琶若个奇。
因他生长于木兰山麓,自幼曾习木兰拳,读书时又专门游览过神奇的木兰山,后来还写下了有关木兰山的诗文。他还给笔者来电,希望提供有关木兰山文物的资料,他要从学术的角度对木兰山进行阐发。于是,我撰写了《胡秋原的木兰情》一文,不仅被多家报刊采用,还在省、市获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台湾研究》杂志之约,笔者写了一篇胡秋原评传《人格·国格·学问》,寄去请他审定。先生不仅从字词句到标点符号进行过细的修改,还给我寄来他的文集与相关图片资料。后来,他准备将拙作收入其文集,只是他“书房零乱,遍寻不得”,又让笔者补寄。
《中华心·胡秋原政治文艺哲学文选》在大陆首次出版,笔者在《团结报》上发表了一篇读后感《爱心·忧心·诚心》,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教授专门将样报传真到台湾,胡先生收到后即回电致谢。
先生在弥留之际,嘱咐家属将他生平收藏的万册图书善本赠送给家乡,并将其骨灰安葬于木兰山麓。笔者竭力参与协调,时下已经实现了先生书归故里的遗愿。
几经努力,笔者撰写《胡秋原全传》时,专门以两个小节的篇幅,介绍了胡秋原参与“文艺自由论战”始末,接着又将其收入《无陂不成镇·名流百年》(裴高才、李永芬合著,长江出版社2009年版)里。我想,这既是对左联成立八十周年的追怀,也是遥祭胡秋原百年华诞的书玫瑰花环。
上一篇文学王族:三曹
下一篇余秋雨缺少大师的胸怀?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