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咏美的“夜莺’济慈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英国文学简史     时间:2011-02-22
14592

   雪莱在他的挽诗《阿都内伊斯》里把济慈比做古典神话中的美少年阿都尼斯,为爱与美之神维纳斯所钟爱。确实,这位浪漫主义天才诗人在他 25岁的生命里,始终热情地讴歌美,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

  约翰·济慈(1795—1821)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马车行,生意兴隆。济慈8岁时进入恩菲尔德一所私立学校读书,校长的儿子克拉克成为他的良师益友,引导他广泛阅读荷马、斯宾塞等人的文学作品。1804年,济慈的父亲不幸坠马身亡,母亲再嫁后又婚姻破裂,损失了许多家财。母亲病倒后,外祖母委托保护人经营济慈弟兄的财产,保护人从中克扣,致使孩子们生活窘困,济慈15岁辍学,到艾德芒顿给一个外科医生当了4年学徒,又到一家医院实习了两年,在1816年取得助理医师职称。这期间,济慈仍然保持对文学浓烈的兴趣。在克拉克鼓励下,他开始摹仿斯宾塞的诗歌进行创作。1815年2月,济慈结识了激进的政论家、诗人李·亨特,受到他很大影响。5月份,他在亨特编的 《检察者》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十四行诗《孤独》。经亨特介绍,他与雪莱、哈兹列特、兰姆等浪漫主义诗人、散文家来往。1816年11月,济慈弃医从文。

  1817年,济慈的第一部诗集出版,收入他在1813—1817年间写的诗歌,大多数诗歌带有较明显的摹仿痕迹,但也有佳作,如《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蟋蟀与蚱蜢》、《睡眠与诗》等,初次显露了他的才华。紧接着,诗人又开始创作长诗《恩底弥翁》,于1818年出版。长诗受到保守刊物的恶意攻击,他们不满济慈与亨特等进步文人的交往,把他归入“伦敦佬诗派”,剥薄地讥讽他的诗才,就像数年前攻击初涉文坛的拜伦一样。这一年是济慈充满不幸和痛苦的一个,手足情深的弟弟乔治经商失败破产,汤姆染上肺结核。济慈在病榻旁照料弟弟几个月,但仍然看着死神夺走19岁的弟弟而无能为力。他与18岁的范妮·布朗相爱,但因为健康和经济原因,婚姻无缘缔结。在种种不幸的打击下,济慈努力写作,1818——1820年初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完成了长诗《伊莎贝拉、《圣爱格尼斯之夜》、《拉米亚》和《许佩里翁》的两章,写了《夜莺》、《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等著名短诗和优秀的抒情诗《无情的美人》等。

  在护理弟弟期间已染病的济慈,到1820年病情恶化,不得不停止写诗,于9月间遵照医嘱去意大利疗养。但是他终于没有敌过病魔,在1821在2月23日逝世于罗马。

  济慈的抒情诗素有很高声誉。这位生性敏感的诗人在他短短5年的创作生涯中。致力于美的意境、形象、韵律的创造。他挚爱自然,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中驰娉想象,进入更高的境界。在 《我踮脚站立在小山上》中,诗人深深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描写花卉林泉,又揉入希腊神话故事。《呵,在夏日的黄昏》描绘夕阳西沉是壮观的画面,对照现实的污浊,诗人“多愿意远远地、远远抛下/一切卑微的念头,暂时摆脱/小小的顾虑,好随处去寻觅/芬芳的野景,自然的秀丽,/把我的心灵骗入一刻欢乐”。济慈热爱古典美,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是他早期诗作中最重要的一首诗,表达阅读荷马史诗时的惊喜感受和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景仰。他的一系列颂诗是他抒情中最好的,都表现美丽的自然、美妙的艺术世界与丑陋的现实的对照。《夜莺颂》是诗人最著名的颂诗之一,诗人听到夜莺歌唱,想在陶醉中忘怀苦闷的现实:“在这里,青春苍白,削瘦,死亡/而“瘫痪”有几根白发在摇摆;/在这里,稍一思索就充满了/忧伤和灰眼的绝望,/而‘美’保持不住明眸光彩,/新生的爱情流不到明天就枯凋”。诗人的想象随鸟飞翔,希望“悄然离开尘寰,和你(夜莺)同去幽暗的林中隐没”。《希腊古瓮颂》与《夜莺颂》齐名。诗人看到希腊古瓮上刻画的动人画面:一组是结婚仪式,一组是祭神游行,青年追逐着少女,他们的恋情和美貌永不消逝,那听不见的笛声在想象中分外甜美:“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就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诗人在惊叹古希腊艺术的伟大和不朽的同时,思索艺术与人生真谛的关系,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著名思想。《秋颂》以赞美的心情描写秋天生气勃勃的精美画面,眼观秋景,耳听秋声,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诗人喜悦中也掺有美好事物瞬息即逝的惆怅,与雪莱《西风颂》中“春天还远么”形成不同的意境。《忧郁颂》中,诗人努力去摆脱忧郁的纠缠。尽管人生充满苦痛,诗人感伤但不忧郁,就像他在《罗宾汉》中唱道: “尽管他们的日子不再,/让我们唱支歌儿开怀。”在 《蟋蟀和蚱蜢》里,诗人描写盛夏的蚱蜢和冬夜炉边的蟋蟀的交替鸣唱,相信“大地上的诗是永远不死的”。

  除了歌颂自然和古典美,济慈的爱情诗《给——》、《狄万的姑娘》、 《灿烂的星》,表现他对真挚的爱情的追求,对女性美的向往。他的政治抒情诗数量不多,但也表现了反对****、追求自由的民主思想。十四行诗《致克苏斯柯》赞扬了波兰爱国志士克苏斯柯的爱国热情,《写于李·亨特先生出狱日》赞扬亨特为了自由刚正不阿的精神,“他和他那不朽的精神正和云雀一样自由而欢欣。”《愤于世人的迷信而作》对普遍的宗教迷信表示愤慨,再次表现他乐观的信念:“那钟声尽在响,使我几乎/坠入坟墓散发的阴冷中,/幸而我知道,他们像残烛/就要完了,这是他们的悲声/在没落之前,而世界将出生/鲜花,和许多灿烂不朽的事物”。

  济慈的第一首长诗《恩底弥翁》取材古希腊神话,通过牧人思底弥翁崇拜、追求美丽的月亮女神辛细亚的爱情故事,表达诗人对美的情愫,对爱的追求。诗的开头便写道:“美的事物给人以永恒的欢乐”,用感官方面的细节描绘美的欢乐和享受。长诗结构较松散,诗句繁缛。《圣爱格尼斯之夜》以丰富的想象力、奇艳绚丽的色彩描写圣爱格尼斯节前夜,一对出身敌对家庭年青人的私奔。是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浪漫故事。《拉米亚》(1819)取材古希腊传说,与中国的《白蛇传》故事有几分相似,美丽的拉米亚在婚宴上被发现蛇精真相,消失无踪,她的爱人伤心而死。《伊莎贝拉》取材自薄迦丘的《十日谈》,贵族小姐伊莎贝拉大胆爱上家中的仆人罗伦德,在其被害后仍坚贞不渝,长诗情节突兀跌宕,极富浪漫主义气氛,里面还穿插了反对社会不平等的插言。未完成的长诗《海庇里安》也取材于希腊神话,但没写爱情故事,而是写天神中王位的变更,以代表美与智慧的阿波罗类型的神替代巨人诸神。济慈的叙事长诗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由于曲折表达诗人的哲学思想,寓意隐晦。

  济慈的诗名在身后,特别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不断上升。他的“天然接受力”的美学思想,(就是“对一位伟大诗人而言,美的感觉能战胜其他一切考虑”)优秀的抒情诗,对维多利亚时代诗人丁尼生、布朗宁、唯美派诗人和20世纪“意象派”诗人都有影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英国文学简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高唱的“云雀”雪莱

下一篇历史小说的宗师司各特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