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乔叟时代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英国文学简史     时间:2011-02-19
14679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文化主要是日耳曼的,盎格鲁—诺曼时代的文化主要是法国的,而14世纪后半叶是成熟的英国文化的开始。乔叟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作家,所以英国文学史常把这个时期为乔叟时代。

  1、朗格兰和《农夫彼尔斯之梦》

  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社会动荡不安。英法两国争夺领土、贸易地,互相敌对,终于引发了持续百年的英法战争(1337—1453年)。英国凭借军事优势,取得了战争第一阶段的胜利。战争提高了英国人的民族自觉和爱国精神,但也给人民带来灾难。当战局变化时,英国议会决定征收人头税来填补军费开支。人祸之上又加天灾。1348年起英国发生三次大规模的鼠疫,当时称为黑死病。英国人口缩减了 1/3,伦敦人口减少了一半,国王和议会却颂布法令强迫劳动、限定工资,以保证廉价的劳动力。本来就不堪贵族、教会剥削重负的农民忍无可忍,揭竿而起。1381年英国东南部各郡农民起义。他们在反教权的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及他的追随者“罗拉德派”的思想学说影响下,用宗教的论据来为自己的斗争辩护。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穷牧师约翰·保尔在他的富有号召力的布道词中大声发问:“当初亚当耕耘,夏娃编织,谁又是老爷绅士?”这场起义尽管很快就失败,但对英国农奴制的消灭起了重要作用。

  农民起义前后农村现实、时代情绪在头韵体的长诗《农夫彼尔斯之梦》中得到展现。这首诗有三种不同的稿本,称为甲、乙、丙本,其中写于1377年左右的乙本最为著名。一般都认为诗的作者是威廉·朗格兰。关于他的生平材料很少。他大概生于1332年,卒于1400年。他的父亲可能是农夫,而他自己是受过教育但没有圣职的教堂助理人员,生活贫苦。

  《农夫彼尔斯之梦》采用了中世纪文学通用的手法,以梦境开始。五月的一天早晨,诗人在马尔文山上入睡。他梦见一片平原,东边有真理城堡,西边尽头是灰暗的塔楼,里面居住着罪恶。平原上聚集着各种身份、阶层和职业的人;国王、骑士、僧侣、商人、手艺人、农夫、乞丐、小丑等等,他们是奔走于真理与罪恶之间的人类的代表。可爱的女士“圣徒夫人”劝诗人寻求真理以拯救灵魂。穿着华丽的“财富夫人”将与“欺骗”结婚,遭到了 “神学”的反对。他们便与“谗媚”、“撒谎”和“狡猾”一起去伦敦国王法庭投诉。国王恐吓要抓“欺骗”等人,他们四处逃散。“狡猾”被商人占有,“撒谎”在卖免罪符的小贩那里躲藏。只有“财富夫人”来到法庭。“良心”拒绝了国王要他与“财富夫人”结婚的建议。国王听从“理智”的劝告,放逐了“财富夫人”,委任“良心”和“理智”为顾问。

  诗人又开始做第二个梦。在人群聚集的平原上,“理智”在传道,七大罪恶(骄傲、奢侈、嫉妒、愤怒、贪婪、饕、懒惰)开始忏悔。成千的人想寻求真理但又找不到路,农夫彼尔斯出现了。他已为真理服务50年,来为人们指路,但他先要耕完自己的土地。一些香客前来帮助,但许多人躲开,有人提议让彼尔斯劳动,他们来祷告。彼尔斯以饥饿来吓唬他们。乞丐和劳动者抱怨工资低,暗示当时国家的强制劳动立法。“真理”带信给彼尔斯,发放免罪符。在与牧师关于免罪符的争论中,彼尔斯声言要放弃劳作改作祈祷苦行生涯。在第二场梦中,诗人在彼尔斯的谈话里展示农村的贫因景象和劳动者的深重灾难,表现同情穷人的民主思想,认为大家都劳动才能找到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诗人又梦到彼尔斯去找寻“良善”、“甚善”和“至善”,这部分出现了许多寓意形象。朗格兰的长诗利用了传统宗教故事形式,其中有很多道德说教、寓言手法,但充满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图画。他显示了上层生活的腐败、贵族的懒惰、教会人士的贪婪堕落、商人的寄生恶习。作者满怀同情地描写了穷人的悲惨生活,也赞颂了劳动者的正直,认为彼尔斯这样的农夫最接近真理。

  2、乔叟和《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里·乔叟(1340—1400),是第一位伟大的英国诗人,常被称为“英国文学之父”。他对于近代英语、英诗韵律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都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乔叟生于伦敦,父亲是生意兴隆的酒商。1357年,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做了宫廷侍僮。两年后从军到法国,被俘后不久获释,国王爱德华为他支付了240镑赎金中的16镑。1366年,乔叟与王后的侍女菲力帕结婚。1367年后的10年,他多次出使欧洲,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佛罗伦萨,接触到时代的新思想。有传说他与意大利著名诗人彼特拉克见过面。1373年起,乔叟成了政界要人。他于1374年被任命为伦敦羊毛、皮革和酒类的税务督察。1385年,他提任肯特郡治安法官,第二年成为该郡下议院议员。但由于他所依附的保护人兰开斯特公爵影响的衰落,他失去了督察的职务,经济上陷入困境。到1389年,兰开斯特公爵得宠,乔叟又得到任命,负责修缮王室建筑,整日奔忙不休。1391年他改任骚默塞特郡地方皇家猎场的副管理员。他生命的最后10年是在平静中度过的。在兰开斯特家族失势的几年内,他失去了年金。在1399年新王亨利四世的加冕日,他写了《致空囊》的短诗献给新君,诉说自己贫穷,结果除了恢复旧有年金,又获得新的年金。可惜第二年诗人就与世长辞。他被葬于威斯敏斯特寺一角。后来其他的有名诗人或者葬于此,或者立碑在这里,人们把这里称为“诗人角”。乔叟一生经历丰富,早年受到宫廷生活薰陶,担任过多种公职,屡次出使国外,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乔叟的创作大致上分为三个时期:1373年前为第一时期,主要是在法国文学影响下写作;第二时期(1373—1385)的写作主要受意大利文学影响;1385年以后,也就是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乔叟摆脱了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影响,写真正的英国题材的作品,创造了个人的风格。

  乔叟最早的作品《玫瑰传奇》,是同名法文诗的英译。这首诗在中古时期的法国和欧洲都产生广泛的影响。洛利斯所写的前半部基本上继承了骑士文学传统,而由墨恩续写的后半部反映了新兴的市民的思想感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寓意手法,讲诗人梦游天国,爱上了玫瑰,爱情帮助诗人,发动文雅、慷慨、直率、怜悯等克服嫉妒、危险、谣言等的阴拦,使诗人得到了玫瑰。这种梦幻文学体影响到以后《公爵夫人记》、《荣誉之宫》等诗作。作于1369年的《公爵夫人记》是乔叟早期创作最著名的长诗,是为悼念他的保护人兰开斯特公爵的原配夫人布朗施逝世而写的。诗人梦见自己参加了皇家猎队,在森林中遇见了一位黑骑士,骑士哀悼他的德貌兼备的爱人之死。诗人在一个梦幻故事里,将布朗施写得栩栩如生,把梦幻诗用于私人悼亡,为乔叟首创。

  第二期的创作主要是写于《坎特伯雷故事集》之前的三部长诗:《荣誉之宫》、《特洛伊勒斯和克丽西达》、《好妇人的故事》。《荣誉之宫》未完成,可能作于1380年左右。这段时间乔叟多次出使法、意,在继续模仿法国作品的同时,汲取了来自意大利的影响。作品里诗人梦见巨鹰把他攫走,叫久为爱神效力的他创“荣誉之宫”听更多的爱情故事。荣誉女神被求恩惠的人所围绕,任意施舍。诗人又到“谣言之宫”,这里人仙传播各种消息,有时真假混杂,而风神用喇叭把消息吹送出去。诗人在滑稽幽默故事里表现出讽刺意味:荣誉的获取往往取决于机会而不是功德;流言常是真假混杂,由此带来的名声也是不足为凭的。诗人与鹰的对话里有许多典型的乔叟式幽默。

  《特洛伊勒斯和克丽西达》约作于1372—1387年间,主要故事来源于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特洛伊王子特洛伊勒斯作战英勇,他爱上了祭司卡尔克斯的女儿克丽西达,他的密友、克丽西达的叔父潘达鲁斯从中撮合。卡尔克斯预知特洛伊将沦陷,便投往希腊,并劝服希腊人以特洛伊战俘去交换他的女儿。克丽西达临行时许诺10天后归来,但到希腊营中以后,却接受了英俊的戴奥米德的爱。在战场上,特洛伊勒斯在戴奥米德身上发现了他送给克丽西达的扣针。悲愤的特洛伊勒斯从此觅机与情敌交战,却死于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手下。诗作带有中世纪骑士传奇色彩。但乔叟笔下去除寓意人物、迷信因素,对封建社会后期一对恋人进行生动刻划,挖掘克丽西达的心理活动。《好妇人的故事》(1385—1386年)是乔叟最后一篇爱情梦幻诗。诗人在观赏完五月里美丽的雏菊以后入梦,梦见爱神责怪他的创作诬蔑了爱情,命他撰写忠于爱情的好妇人的故事。诗人用“英雄从韵体”写了9个为爱殉身的女人的悲剧,其中有源自薄伽丘的克里奥佩特拉,有罗马诗人维吉尔写过的狄多,主要的故事来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创作。

  乔叟的第三时期的主要作品也是他毕生的杰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1387—1400年)。他直接取材于英国现实社会,风格写实。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以朝圣进香的线索联贯的。3世纪起有虔诚教徒到圣地朝圣,英国最著名圣地是坎特伯雷。朝圣活动逐渐发展为社会大众娱乐活动,从伦敦到坎特伯雷65哩,在三四天旅程里,香客们交谈玩笑。

  在开篇的“总序”里,诗人介绍了香客们结伴的经过和各位讲故事的人,成为全诗最精彩的部份。接下来的24个故事成为主体部分,此外,还有“分序”和一些故事的联缀部分。

  四月的一天,诗人来到伦敦南郊的塔巴德族店,准备第二天到坎特伯雷朝圣。到晚上先后来了29个朝圣客,大家同意旅店老板哈利·贝雷的提议,在结伴朝圣的路上轮流讲故事解闷。每人来回共讲4个故事,由旅店老板评判,讲得最好的人由大家凑份请客。照原安排讲 120个故事,但只完成24个,其中两个被书中其他人物打断,另外两个则是作者未写完。

  朝圣客三教九流,代表了社会上各种地位、职业、性格的人。他们中有武士、骑士侍从、小地主等上层人士;有修道院院长、修道僧、游乞教士、教会法庭差役、牧师、女尼、赦罪教士等级教会人员;有来自城市的商人、木匠、厨司、织工、染工;有来自农村的磨坊主、管家、农夫,还有医生、律师、牛津学者等。

  对教会的腐败、堕落的揭露,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小学常见的主题。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除了一个穷牧师是廉洁、助人的好人,其他的教会人员都是以讥刺的笔调描写的。教会法庭差役满脸吓人的疮疹,孩子们见了就怕。他专门送传票召人到宗教法庭应审;赦罪教士连诱带吓地敛取金钱,带了些宗教性货品到处招摇撞骗;修道士爱寻欢作乐、拈花惹草;监管寺院田产的僧人,爱打猎,讲穿着,好吃烤肥鸭;女修道院长举止斯文、多愁善感,身上的金扣针上刻着拉丁文:“爱征服一切”,一副贵妇名媛气派。

  其他阶层的人身上也不乏讽刺色彩。医生熟谙占星术,在疫疠中赚大钱;律师把法律文牍记得烂熟;磨坊主精于克扣粮食;管家中饱私囊;威风凛凛的商人实际上债务缠身;法学院的伙食采购员在帐目上唬住了30位博学的法律学者。

  在富裕起来的市民中增长着自尊意识。5个伦敦的手工来人随身带着厨司,他们的收入资产颇丰,妻子们喜欢别人喊她们“夫人”。贩卖呢料的巴斯妇在教区活动中总抢在前头。

  诗人以尊敬的态度描写了身经多次宗教战争、充满荣誉感和美德的骑士和家产丰厚、用钱慷慨的地主。在赞扬了善良的农村牧师后,又写了他的兄弟—一位虔敬、诚实、热爱劳动和邻人的农夫。

  这群各有特色的香客讲出来的故事自然也是多姿多彩的。24个故事的价值并非是相等的,但都与叙述人的职业和性格相符。骑士讲的是表兄弟两人爱上同一个少女并为她比武决斗的故事,反映了骑土的理想精神;他的儿子、骑士侍从讲了关于阿拉伯和印度国王向成吉思汗献宝的东方传奇;女修道院长讲的是信仰基督的孩子的故事;牧师的故事是散家、船长、商人都讲可笑的但相当粗俗的故事;修道院随从教士、伙食采购员讲动物故事也很自然,因此故事集里的体栽很丰富,几乎集中了中古文学的各种体裁:骑士传奇、教会圣徒传、劝善的布道王、动物寓言、寓言、传说、歌谣、故事诗,等等。

  故事的内容大部分是有关爱情婚姻方面的,尤其是巴斯妇、牛津学者与地主的三个故事,构成了一个“婚姻组”。他们的故事讨论中心便是婚姻中,丈夫是否应该处于支配地位。已经5次嫁人,还怀着第6次结婚念头的巴斯妇,认为只有妇人掌权的家中才有安宁幸福。她的故事讲到一个骑士被迫娶了丑妇为妻,因为他在洞房之夜表示一切听从妻言,丑妇立刻变成娇美的贤妻。学者的故事则强调妇女服从的美德。村女格利塞达嫁给侯爵后,一切唯命是从,被夺走女儿、儿子、甚至被休弃,都没有怨言,本想考验她的丈夫深为感动,从此夫妻幸福和美。地主的故事则强调夫妇相互信任、共度难关。骑士阿维拉格的妻子道丽根在丈夫外出期间,忠实于丈夫,抵御了外来诱惑,却不意一句不会应现的戏言授人以口实。丈夫归来后没有责怪妻子,却劝她兑现诺言。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动了引诱者,自动放弃了非礼要求。在这组婚姻故事里,特别是能干、独立的巴斯妇形像塑造上,显示出乔叟对妇女地位的兴趣。磨坊主和商人的故事都讲到年轻的妻子背叛年老的丈夫,寻求婚外爱情。

  在爱情、婚姻主题以外,有许多故事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伪善和欺骗。游乞僧讲到宗教法庭差役勒索钱财,被恶魔拉下地狱。法庭差役立刻讲了个故事作为报复:游乞僧在求乞行骗过程中,受到一老人的捉弄,大为狼狈。两个讲故事人的彼此攻击,也表现出教会内部不同分支之间的冲突。教堂执事的仆从讲了教堂执事如何以炼金术行骗的故事。赦罪僧讲了一个严肃的道德教训故事:三个浪子为争夺一堆金子彼此暗算,终于同归于尽。在发出贪婪乃万恶之源的说教后,赦罪僧立刻劝人们购买免罪符和圣徒遗骸 (实际上是猪骨冒充的)进行公开讹诈,前面的说教故事不过是这个贪婪之徒的广告词。在女修道院院长关于信奉基督教的孩子被犹太人暗杀的故事里,诗人谴责了宗教迫害的行为。

  故事集中的绝大多数故事借鉴其他材料,但都进行再造,表现出强烈的写实精神。乔叟一生接触广泛,对伦敦社会从宫廷贵族到资产阶级、普通百姓都有深入了解,观察人性的能力特别敏锐。他以前和他自己前期的作品都是梦幻文学或骑士文学,虚构性很强。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继承了城市文学描写现实的传统,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进行冷静细腻的描绘。在写实性描写中常露出作者温和的讥刺。他的幽默主要体现在总序中,在故事中又得以加强。

  乔叟在结构故事的技巧上也是超群的。他不仅让每个富有个性的叙述人讲有自己特色的故事,而且故事的串联也饶有趣味,有时若干故事构成一个系统,如“婚姻故事组”;有时故事构成一对对的关系。如磨坊主讲了老木匠的妻子与人私通的故事,木匠出身的管家立刻讲了个两个大学生诱惑磨坊主妻、女的故事来反唇相讥,律师又讲了关于善良的康斯坦司的劝善故事来对抗上两个故事的粗俗性。在一种叙述文体以后可能又会有这种文体的戏拟形式。诗人讲了个典型的骑士侍奇故事,托马斯爵士去寻找梦中的仙后,途中遇到三头巨怪,故事才讲到这儿,旅店老板就嫌它陈腐乏味,毫不客气地打断了。

  乔叟在语言上的成就是他对英国文学的特殊贡献。《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使用的语言是伦敦通用的东区中部的方言,稍微搀入了一点肯特方言成份,奠定了以后英国文字以伦敦方言为标准语言的基础。乔叟的诗富有音乐性,运用了多种诗体。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如此轻松、富有魅力地运用英雄双韵体,这种十音节双行全、抑扬格五音步的诗歌形式,成为英国诗歌中最常用的体裁。

  15世纪出现了许多模仿乔叟的作家,在英国和苏格兰都形成了“乔叟派”。乔叟对于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方向,文学语言和诗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英国文学简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中古英语文学

下一篇十五世纪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