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80后生存压力最大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时间:2012-11-21
20923
很多人认为,80后的年轻人崇尚个性、自私自我。而天津义工服务队的一众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却用自己令人感佩的行动向世人宣告:奉献爱心,正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新华社

  “70后”是职场拼命三郎,加班从不对老板“sayno”(说不),“80后”认为离婚和结婚一样值得庆祝,“90后”初吻发生在中学而初夜希望发生在结婚之后……近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对广州不同阶层的上世纪70、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做了一次生活态度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观、消费观、爱情观、公益观四个方面。该次调查,每个年龄群投放100份问卷,回收反馈率达96%。调查结果显示,这三个年代出生的青年在对重大问题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特质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

  工作观

  “80后”认为加班意味没效率“70后”觉得加班体现责任心

  “80后”尤其抵触加班,高达67%的受访者肯定不会为了工作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而且不计较加班酬劳,只有20%的受访者偶尔会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带回家。

  “70后”堪称“职场拼命三郎”,56%的受访者表示绝对听从老板命令,71%的受访者经常把没完成的工作带回家,48%的人一定会为了工作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而且不计较加班酬劳。

  Benny是某知名外企的销售人员,他所在的销售团队一共有19个人,其中7人是“80后”,12人是“70后”。他感觉与“70后”同事最大的差别是:“要加班时,他们会爽快地说‘noproblem’(没问题),我们就急着编各种不能加班的借口。”

  Benny认为,加班和小时候被留堂一样,“总之是发生在坏孩子身上的事,都令人感到羞愧”。他觉得,“要加班就是你工作时间内做得不够好”。同为“80后”的Roy则认为,加班不是一种健康的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以是不是加班来评价员工是不是敬业爱岗,是一种病态的评价方式”。

  然而,“70后”程先生却觉得,“70后”对加班不那么抵触,甚至愿意主动加班,是因为有更强的责任心和集体感。

  消费观

  “70后”老公“80后”老婆一个热衷储蓄一个爱花钱

  “70后”是储蓄狂,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储蓄达人;57%的“80后”表示自己是月光族,甚至有13%的受访者坦承自己是透支狂。而“90后”最热衷于网购,87%的受访者几乎所有东西都以网购方式获得。

  “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66%的受访者日常最大笔消费是还车贷、房贷,同时,又最讲求享受,当他们获得一大笔奖金时,有57%的人会把奖金花在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

  在3个年龄群中,“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80后”Benny2008年结婚买房几乎花光了父母及岳父母的所有积蓄,他笑言,即使啃了老,还是要做“百万负翁”,一百多万元房贷分20年还清,“心理压力非常大”。

  “80后”也是最讲求享受的。今年28岁的林铭丽是个护士,她的丈夫章晓辉是个公务员,今年35岁。结婚3年多,两人最大的矛盾发生在怎样花钱上。“她花钱如流水,我最相信积谷防饥居安思危。”章晓辉说,婚前他就知道太太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买衣饰、护肤品等方面,婚后,他开始怀疑太太患有网购强迫症,“几乎每天都要从网上买点东西,大到暖风机,小到一块肥皂,都从网上买,真是鼠标点一点,花钱不眨眼”。林铭丽却认为丈夫太过节俭,“这么省多委屈自己呀!”她认为,努力工作赚来的钱怎么花都值得。

  爱情观

  “70后”爱以貌取人“80后”离婚看得开

  “90后”感情观最为飘忽,51%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学阶段发生与异性的初吻比较合适,而认为初夜应发生在婚后的受访者达57%。

  “80后”对离婚最看得开,61%认为离婚和结婚一样值得庆祝。

  “70后”最爱以貌取人,以外貌选择另一半的人高达37%;“80后”择偶更倾向个性,占43%;“90后”择偶更看重爱心,占51%。

  刚好三十而立,外企白领王小姐决定离婚。她和丈夫是大学同学,婚龄一年零七个月。“为什么偏要把离婚说成是人生的挫折呢?”她对问卷上的其中一个选项———(离婚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明显反感。她见证过自己父母不愉快却勉强维系婚姻,“很傻,为孩子,为父母,都是借口,都是被观念害了”。

  而38岁的张先生却不赞成王小姐的说法,“老一辈,不轻易提离婚,面子、传统观念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婚姻不是过家家,想玩就玩,不玩就散”。张先生与太太结婚将近10年,他坦言,在有摩擦、闹矛盾的时候,也想到过离婚。“上有老,下有小,我和妻子是家庭支柱,离婚伤害的何止我们两个?!”

  “我想,不一定要结婚吧!”21岁的Karychow感觉离结婚还有点远,不过,她不讳言体验过初吻了,“初吻在高一”。

  公益观

  “70后”带着子女做公益“80后”爱做公益志愿者

  “80后”最具有行动力,亲身参与公益活动占受访者的53%,而且,最常参与文化传承类与扶孤助残类的公益服务。而“90后”和“70后”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最主要是捐钱捐物。“80后”、“90后”都非常期待成为亚运志愿者,95%的“80后”受访者表示已报名参加亚运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捷径。”华师大三学生阿wing说,上大学以后,她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逐渐认识了志愿服务,从最初探望孤寡,到后来去社区帮助低保家庭孩子辅导作业,再到现在时常和志愿队的朋友组织各种活动,去街头慰问流浪者,给他们放电影等。今年2月,她正式成为一名亚运志愿者。

  调查数据表明,70后对公益的热衷程度不及80后、90后。但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70后的下一代反而带动起父母参与公益的热情。

  “70后”邹小姐时常利用节假日陪女儿探访社区的孤寡老人和低保家庭。邹小姐说,她的初衷是为了让女儿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穷苦的人。“形式很简单,但孩子收获到开心,不但学会珍惜,而且还懂得关心别人。”而她自己则收获到帮助别人的幸福感。宗合

  评 论

  80后生活态度是社会转型的挣扎

  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这样热衷于谈论×0后的话题。以10年为界,人们将某个特定年龄段的人集纳在一起,并试图通过解读这些群体的共同特征,进一步对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深层解构。

  这种基调之下,各种针对×0后的调查便推陈出新———近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对广州不同阶层的上世纪70、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做了一次生活态度大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观、消费观、爱情观、公益观四个方面。结果显示,70后是职场拼命三郎,加班从不对老板“sayno”;80后生存压力最大,但也最追求享受;90后初吻发生在中学而初夜希望发生在结婚后……(5月4日《广州日报》)

  “五四”青年节推出这样具有强烈对比色彩的三代青年生活态度调查,虽为应景,但也颇有意味。调查对象虽然囊括70、80、90三代,但从新闻标题制作到内容解析,主角无疑还是归属70、80后,其中尤以80后为甚,这符合时下社会文化关注的趋势———从文化、社会到政治权力场域,80后无疑都是最具话题纷争的群体。这一现象虽耐人寻味,但也紧扣转型时代的思维特征,人们的关注焦点显然在于,是什么让一群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80后,开始真正进入社会有所担当,开始真正为人生奋争、为家庭献力?他们有能力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吗?

  “80后生存压力最大”这样的调查结果,或许一定程度回答了人们的上述疑问。80后代表人物韩寒就曾谈论80后的压力称:“钱都让50、60后挣去了,所以80后挺苦,社会压力很大,房子又特别贵。80后才是房子真正的刚性需求者,因为娶老婆要买房。可能别人会说,觉得房子太贵了,再等一等。80后等不了,你一等,可能老婆就没了,房子更涨了。所以说,80后压力最大。”

  现实生活的压力逼迫80后不得不立身社会,为自己的生活、家庭奋争,这样一幅青春向下的蜗居、蚁族图景,大概正是社会外部因素,逼迫80后不得不早日立于社会的根本原因。更何况,已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从年龄段来说也已步入对社会家庭必须承担重任的成熟期,一切不过就如70后需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一般自然。

  成为社会中坚的命题,不过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与社会转型更替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是否为×0后没有必然联系,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就已经决定了,在体能、脑力上明显占优的中青年群体,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80后在10年前还是孩子,但在10年后却已步入社会、立身家庭。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多人为划分×0后的界限,进而探讨群体差异、社会分层,有时候走的不过是在年龄上重复的路线。

  其实,此次调查与其说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年龄段群体间的特征比较,毋宁说它更从一种前后矛盾的行为特征,反映出80后这一特殊群体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激烈抗争与挣扎———这恐怕才是80后真正区别于70后、90后的特征。

  调查中,“80后生存压力最大”,却又不甘于陷入繁琐沉重的工作中,70后固然是职场拼命三郎,但80后却尤其抵触加班,认为加班是效率低下的象征,也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尽管要负担沉重的车贷、房贷,将来还会负担小孩的费用,但80后却又最追求享受,“当他们获得一大笔奖金时,有57%的人会把奖金花在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这正是面对沉重的生活现实,80后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行独立自我生活的某种抗争。无论是抵触加班,还是花奖金旅游,都并不是80后偷懒取巧、贪图享受的象征,相反,它正体现出这个群体勇于追求自我正常工作、休息权利,实现自我生活理念的一种反抗,尽管这种抗争很多时候显得渺小。

  这种裹挟于社会发展潮流中痛苦的反抗,其实也是这个转型时代衍生的必然思潮。与父辈纠缠于历史、政治不同,80后作为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一代,更具有独立、自我的意识。但他们的出生、成长时间段却又几乎与整个社会转型的阵痛相随,从经济开放到教育、医疗、就业、楼市的改革,80后在社会经济由弱转强的过程中,却也负担了与之相随的完全市场化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成本,并由此成为社会压力最大的群体。从某种程度来说,巨大的生存压力逼迫80后不得不早日立身于社会,对家庭有所担当,但骨子里的独立反抗精神,却又驱使他们必须去做一些抗争。

  这种反抗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理念上,在很多社会公共事件中,这种独立反抗、勇于担当的精神依然清晰可见。尽管这种力量很多时候显得那么微小,但很多时候,社会的改变正是从微弱的反抗开始的。李妍

  80后如何得名

  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的代名词,以此讨论中国1980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女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文化发展问题。后来此词被广泛的作为1980年1月1日到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词。

  80后占流动人口总量的60%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内地进入人口流动迁移活跃高峰时期。据统计,2008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01亿,去年已达到2.11亿,其中80后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占到总量的60%以上。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和利益诉求发生较大变化,给政府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与上一代流动人口相比,80后在流入地结婚、生育的比例增加,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更加强烈。流动人口区域分布呈现新特点,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转向以新兴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多元集中。据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对于来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农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 80后的几种生活状态

下一篇属于80后的记忆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