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愙斋集古录》背后的吴门金石情

作者:张昊 李梅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22-12-09
65219

2022年是清末金石学家、收藏家、书画家吴大澂(1835年-1902年)逝世120周年。今年7月,中华书局联合上海图书馆等推出新书,首次全彩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吴湖帆重装稿本《愙斋集古录》(全四册),以纪念吴大澂在古文字学方面作出的贡献。

《愙斋集古录》是吴大澂的代表作,收录吴大澂自藏和同时期知名金石学家潘祖荫、陈介祺、吴云、张廷济、顾子嘉、李山农等收藏的青铜器铭文拓片1200余件,按器物类型分为十二卷。书中每件藏品都有详尽的释文,重要器物(如毛公鼎、愙鼎等)还有吴大澂的长篇考释文字,几乎每件器物都注明了当时的收藏者或拓片来源,为金石学、文字学研究以及书法临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不仅如此,《愙斋集古录》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吴门三代人的金石情缘。

吴大澂1835年出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官宦世家,33岁考中进士,一生屡任要职。他对于学术、艺术有着浓厚兴趣,作为古文字学家和金石学家,编撰了《说文古籀补》《十六金符斋印存》《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愙斋集古录》等著作,泽被学林。

1877年,时任陕甘学政的吴大澂在西安得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鼎。通过释读鼎上的铭文,他认为其中第九个字是金文的“愙”字(“客”的异体字),于是将这件铜鼎命名为“愙鼎”。为纪念这个重大收获,吴大澂特意将自己的别号改为“愙斋”,并一直使用了20多年,直到去世也再未改过。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他花费近20年时间搜集、整理、考订商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拓片,希望能将它们汇编为一部超越前人的金石学著作——这本书就是《愙斋集古录》。吴大澂在1886年写给尹元鼐的书信中说,“此《录》编成,当流传数千百年,不可草草为之”,足见期许之高。但直到1902年吴大澂去世,这部书也没能最终完成。此后,在吴大澂侄子吴本善和门生王同愈手中,这部未成形的著作,命运发生了第一次转折。

吴本善和王同愈大约从1916年开始着手《愙斋集古录》的整理出版工作。他们先是根据吴大澂遗留的手稿补录了一些考证文字,然后将编排成26卷的书稿交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出版前,吴本善邀请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题写书签;王同愈不仅本人撰写序言,还专门邀请金石学家叶昌炽作序;而商务印书馆掌门人张元济则联系到远在日本的著名学者罗振玉撰写序言并题签。可以说,为了这本书的出版,吴、王、张三人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鼎力支持。

《愙斋集古录》于1918年底出版后果然受到欢迎,不足旬月便销售一空,商务印书馆又于1919年初推出第二版,在1930年推出第三版。后两次出版时,增加了《愙斋集古录释文賸稿》一册,这是吴本善在图书出版后又辑录出来的一些释文,单成一册。商务印书馆的《愙斋集古录》,是此后一百余年间该书的唯一版本,由于印量不大,时代久远,兼之经历战乱,早已难得一见。

在吴门后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手中,这部书的命运又发生了第二次转折。当年,商务印书馆完成出版后,就将《愙斋集古录》原稿归还吴家保管。1937年,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对这部书稿又进行了一次整理,使它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湖帆是现当代书画家、鉴赏家,他本是吴本善之子,两岁过继给吴大澂为孙。吴湖帆出身名门,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加之继承了祖父吴大澂、外祖父沈树镛的大量文物和艺术精品,使他从小便培养起超越常人的艺术鉴赏能力。虽然吴湖帆以绘画闻名,但对他而言,金石才是家学,这种绵延吴氏家族三代的金石情缘尤其表现在他对《愙斋集古录》的重编整理上。吴氏夫妇通过调整该书原有顺序,增补遗漏内容,将26卷合并为12卷;调整、补充了部分青铜器拓片;根据吴大澂手稿补录了“商务本”未收入的考释文字400余条;补钤吴大澂名印以及过录者印章等,使这部书成为与商务印书馆的《愙斋集古录》区别较大的一个崭新版本。

经吴氏夫妇重编的《愙斋集古录》手稿于上世纪50年代入藏上海图书馆,此后世间鲜有人知它的存在。中华书局据此全彩影印《愙斋集古录》,增加了青铜器专家周亚、美术史专家白谦慎、上海图书馆资深馆员梁颖撰写的序言、后记,用以纪念吴门三代绵延150余年的金石情缘,彰显他们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所作的贡献。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愙斋集古录》背后的吴门金石情,作者:张昊 李梅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08/c403994-32582792.html)

上一篇画布上的光与诗

下一篇赵元任档案:一座现代人文学术史的富矿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