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土家族族源族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8-01
11072

 
  族源
 
  土家族,历史久远,新石器遗址,多处发现。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侮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土家族大姓主要有向、彭、田、覃、谭、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内部有一种观点,土家族有一部分来源于“巴国人”后裔,但不是巴国主体民族“巴族”的后裔,板楯蛮(板楯蛮属不属于巴人还有待争议)才是现土家文化。
 
  主源
 
  土家族的主源与古代被称为“賨人”(又被称为“板楯蛮”)的人群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从《世本》、《史记》、《文选》、《华阳国志》、《后汉书》、《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资料中得知,“賨人”因称“赋”为“賨”而被称为“賨人”,这是他称;又“賨人”在打仗时以木板作“盾”,又被他称为“板楯蛮”。故本文以“賨人”记之。“人”,是在古代巴国和楚国边境活动的一个土著部族。据《舆地纪胜》说,他们曾在山峦重叠、地势险要的宕渠(今四川省宕渠县东北)为中心建立过賨国都。该地曾有賨城之地名。“賨人”的活动情形,在《华阳国志》和《后汉书》中的记载较为具体。《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说:“板楯蛮夷者,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常从群虎数游秦、蜀、巴、汉之境,伤害千余人。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镒。时有巴郡阆中夷人(注:《华阳国志》称朐忍夷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白虎。昭王嘉之,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筭,伤人者论,杀人者得以赕钱赎死。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代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余户乃岁入賨钱,口四十。世号为板楯夷。”其他史籍的有关记载。
 
  族称
 
  “土家”作为族称,是在汉人大量迁入后出现的。宋以后,汉人逐渐迁入武陵山区,特别是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后,汉族大量迁入,于是出现了“土民”、“客民”之分。为了区别外地迁入的人群与本地人的不同,“土家”一词开始出现。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汉语称“土家”,称外地迁来的汉人为“客家”,称毗邻的苗族为“苗家”。《咸丰县志》载:“今就本县氏族列之,大指分土家、客家二种。土家者土司之裔……。客家者,自明以来,或宦或商,寄籍斯土而子孙蕃衍为邑望族者也”。虽然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但把“土家”与“客家”严格地区分开,正式把“土家”作为一个人们共同体提出来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朝所修的方志中不少都把土民、苗民、客家区分开来,表明土家族这一人们共同体已经形成。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土家族族源族称,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土家族宗教信仰

下一篇薛蟠就是雍正帝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