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两汉文学之《谏逐客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4-02
12951
    《谏逐客书》
  一、写作背景
  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修水渠,以耗费秦国的财力,使其不得东征。此目的被秦国发现后,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客卿。李斯在被逐途中,写了此文,劝秦王取消错误的逐客令而有气量容纳人才。
  二、段落大意
  1.秦国四代君王用客卿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论证逐客是错误的。
  2.较秦王现在对物对人的态度(对物是不分区域,只要好的,就拿来用;
  对人则凡是客卿就逐),指出重物轻人的危害,进一步论证逐客之过。
  3. 说理,指出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事业。
  4. 照应前三层意思,总结全文。
  三、本文的艺术特色
  1.灵活自如地阐述中心论点,议论纵横驰骋。
  思路活跃,突破常规。不按惯例写,大部分客卿都是好的,象郑国这样的只是少数。只要我们在充分发挥客卿作用的同时,严加防范,个别人的阴谋就不能得逞,而我们的建设照样有成功的保证。但李斯根本不写这些。
  立意高远,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看问题、分析问题。此文真正打动秦王的并不是逐客是好还是不好,而是有两句的确打动了他的铁石心肠,那就是“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秦始皇是有狼子野心的,李斯正好抓住了他的心理特点。而且李斯不把此作为中心论点,而是让它渗透于字里行间,最后突出的是这两句。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正面分析的话很少,大量篇幅是列举例证和比喻、对比,充分说明不应该“非秦者去”。
  手法运用。第二段由物及人,说明逐客是重物轻人,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段全是历史事实,第二段是当前事实,形成对比;第一段正面说秦强大得力于客卿,第三段结尾则反面讲了不用客卿的危害,也有对比。部分,分三层展开,最后总结,条理分明。且论证的三层每层都淋漓尽致,仿佛随时都会溢出。
末了“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成就帝业,相反会有危机。接下去照理应写恳请陛下广开言路,接纳人才等,但它偏偏嘎然而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不管那老的一套。
  2.语言气势奔放。
  长句很多,短句很少。长句主要有两种:一是复杂的单句,大部分是判断句,主语部分较长,如: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者,真秦之声也。二是长的复句,大部分是假设句,或假设部分较长,或结果部分较长,如: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长句不可能有较大的停顿,迫使人一口气读下去,造成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复句里面的一个分句,甚至两个分句,包括了许多对偶句,尤其是排比句,
  也加强了这种气势。
  这些对偶句,尤其是排比句采用了铺张的写法。如穆公求士明明是一个意思,却写成好几句。第二段的色乐珠玉的描述更是明显的铺张。
  在排比、对偶、铺张的句子中,词汇丰富,辞藻优美,富于文采。如:逐客:
  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全文展开时用长句,结束时用短句。假设、反问、否定句表示批评,很富感
  情色彩。此文被认为是“骈体初祖”,对辞赋很有影响。
  贾谊与他的《过秦论》。
  抒情散文
  东方朔的《答客难》、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陵的《答苏武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还有王褒的《僮约》。
  东方朔的《答客难》,以主客问答的方式,由客提出责难。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提示这种独裁统治的可怕统治。在形式上,此文的特点,是以雍容甚至稍显滞重的笔法,不断的引经据典,透露内心的苦涩。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在这封信里,司马迁首先说明自己是受过宫刑的人,为人所耻,不宜担任推荐贤才的任务:其次说明自己受宫刑的原因;再其次说明自己苟活人世的动机,最后表明自己自豪而痛苦的心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每一篇非常坦诚表现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冲突的散文。
  李陵的《答苏武书》
  倾诉自己的悲痛的愤恨,既有故土的怀念,双有西汉王朝的决绝。痛苦、矛盾和绝望。
  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他为自己辩护,实际上是对专制独裁统治的挑战。此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这里发生了文学史上有名的文字狱。
  王褒的《僮约》
  是一篇游戏性散文。本身没有多大价值,在文学史无前例的意义值得注意:
  第一、意味着文学的虚构性与娱乐性的加强。
  第二、意味着通俗性文学受到了上层文人的关注。
  第三、意味着创作中游戏态度态度的形成,这种态度对文学水平的提高有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两汉文学之《谏逐客书》,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两汉文学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下一篇两汉文学之《过秦论》的文学史地位,影响,意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