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郭进拴|童趣儿【九十六】

作者:郭进拴     来源:会员中心     时间:2024-10-07
5666

  郭进拴|童趣儿【九十六】


  我们鳌头村是远近闻名的“戏窝子”,过去上庄有豫剧团,窑湾有曲剧班,西街有越调班,西湾有豫剧团,寨上有豫剧团,每到节假日,几个剧团唱对台戏,至今上庄、西湾还留有古戏楼。我小时候常常在这几个戏楼看戏。西湾我舅舅是个戏迷,常常他穿着戏装在台上唱,我站在台下看他唱,唱完再一块又说又笑着回家。 现在我们鳌头村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文化大院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250多万元,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群众娱乐室、电教室、农村书屋、健身广场等功能为一体。已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以冯社奇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带领5000多鳌头人,投资一千多万元填平了农业学大寨时挖的废旧水塘,为老百姓吃水用水,打了数眼深水井,建起了中心小学、幼儿园、商业一条街、公园等。他们还投资近亿元,在迎背山、长虫山、娘娘山修梯田、建提灌站、养牛场,他们还把长虹矿的水引上了山,建起了生态观光农业。

  每年春灯节,村里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龙腾虎跃,热闹非凡。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恢宏古朴,如石破天惊,震得山摇地动,那欢快嘹亮、震撼人心的歌声,引动着鳌头的广大干部群众为昨天的劳动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那场面,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一挺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如今,山区面貌巨变,农民由穷变富。这个昔日黑、脏、乱、臭的偏僻小山村,过去留给外地来客的印象是多刚少柔,忠厚有余,热情不足。有人形容当时的鳌头是:“怯西营,怕东营,还怕鳌头靠山红,鳌头来了活不成。”

  如今的鳌头,昔日土、苦、卤的习气不见了,天与地之间突变了,变美了!变靓了!变得大气了!洋气了!像这些只有在南方大城市才能见到的生态园,也在我们的家门口出现了。过去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我现在要说:“我们鳌头的生态园胜过了苏杭,这里才是我们自己的人间乐园!”

  每当夜幕降临,鳌头村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有唱戏的,跳舞的,唱歌的,滑旱冰的,跳健美操的,热闹非凡。

  在一处歌舞表演场地,那踏节的盘和鼓已经摆好,舞人从容而舞,形舒意广.她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屹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鼓声.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络绎不绝的姿态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童趣儿【九十五】

下一篇郭进拴|童趣儿【九十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