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加载失败

子鱼论战

【说明】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妄图以武力称霸诸侯,兴复祖先商王之业,在泓水与楚国决战时,迂腐不堪,遭受重创。司马子鱼对这次战争进行了深刻的评论。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1〕。公将战,曹刿请见〔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4〕。 【注释】 〔1〕鲁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三月,郑文公到楚国聘问;宋襄公怒而伐郑,楚伐宋以救郑。宋公,即宋襄公,名兹父,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 〔2〕大司马,掌管邦政的高官。 固,人名,宋国宗室公孙固。 谏,劝阻,劝谏。 〔3〕宋是商的后代,弃商指弃宋。 〔4〕弗可赦,违天之罪不可赦免。这是劝告宋襄公不要靠争战兴复先王之业。 〔5〕及,介词,跟。 泓,水名,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北面。 【译文】 楚国为了援救郑国而发兵攻打侵郑的宋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殷商已经很久了。虽然国君您想复兴
古代汉语 2012.12.26
加载失败

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是南北朝、隋朝、唐朝时期的汉语。中古汉语的研究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分支。由于中古时代没有录音设备,我们只能透过客观的记录而重构中古时代的汉语。现时中古汉语利用下述三种基本资料之上重新构建: 1.隋朝和唐朝的韵书(《切韵》、《经典释文》、《广韵》等); 2.不同的汉语方言残留的中古汉语痕迹; 3.日语、韩语和越南语的汉字读音。 《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编辑的韵书,是中古汉语语音研究的最重要的依据。 《广韵》是宋初的著作,把唐朝的几个韵书结合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切韵》,但《广韵》收的字条远远比《切韵》多,剩下是从其他韵书抄过来的。学界一直以为《切韵》已经失传了,直到1947年发表了敦煌出土的《刊谬补缺切韵》(唐朝王仁煦著)。 《切韵》用反切的方法来记录中古音。反切上字注声母(反切上字的声母和被切字相同),反切下字注韵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被切字相同)。字条按照韵类排列,一共分193个韵类,反而没有直接说明《切
古代汉语 2012.12.10
加载失败

曹 刿 论 战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公元前686、685年,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讧。鲁庄公出兵支持公子纠,被公子小白打败。公子小白于前685年即位(为齐桓公),次年(即鲁庄公十年,前684年)派兵攻打鲁国,发生了著名的长勺之战。鲁国由于采纳了曹刿的意见,把握了反攻和追逐的时机,以弱胜强,击败了齐军。本文记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文章紧扣论战这个中心,突出了曹刿的战略见解和言行,写得环环相扣,言简意赅。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1〕。大司马固谏曰〔2〕:天之弃商久矣〔3〕。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4〕。弗听,及楚人战于泓〔5〕。 【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军队。 伐,兴兵攻打,公开征讨。 我,我们鲁国。《左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故称鲁国为我。 〔2〕公,鲁庄公(前693前662年在位)。 曹刿(gu),鲁国人。 请见,请求拜见庄公。 〔3〕其,代曹刿。 乡人,同一乡的人。乡是周代的一
古代汉语 2012.12.10
加载失败

如何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更多: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
古代汉语 2012.12.03
加载失败

常见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

常见文言句式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①投(之)以骨。(《狼》) 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
古代汉语 2012.12.03
加载失败

四处方巧治“文言背诵健忘症”

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丽。可一说到背诵,不少同学就开始头痛发晕,即使勉强背会,过上一段时间,也还是物归原主,把课文还给了课本,考试时往往会出现空白、杜撰、改写等症状,患上了文言背诵健忘症。以下提供几个处方,供备用。 第一处方:边读边译,读懂文意。很多同学在背诵文言文时不愿意翻译。他们认为,翻译费时费力。就选择机械记忆,通过反复诵读来记忆。同学们正是记忆力强的时候,这种方法很有效果,但缺点是容易忘记,原因是囫囵吞枣。边读边译,即读一句翻译一句,这样看起来笨一点,但是,由于懂得了意思,记忆水到渠成,往往不会轻易忘记。如《陈情表》第一段,可以这样做:读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译:以,因为;险衅,坎坷、罪过,即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 第二处方:化长为短,化整为零。
古代汉语 2012.12.03
加载失败

"父母官"的说法从哪来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了的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据《后汉书》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这时父母一词已经有了地方官的含义。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力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因此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同时这样的父母官
古代汉语 2012.11.26
加载失败

何必走回头路

韩非子关于想象的解说,生动有趣,有如寓言,因而屡被引用,连上一世纪50年代日本大修馆出版的《大汉和辞典》,也曾用作书证,可见影响之广。 然而,这一说法是靠不住的。段玉裁在注《说文解字》时,在象像二字条下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以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如用易为简易、变易之义,皆于声得义,非于字形得义也。韩非说同俚语。他认为象字只不过因为同音借用一下,和大象没有任何关系。韩非之说同俚语一样不可信。 那么,像字制出以后呢?段玉裁也有说法。他注象字时说:许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当作像形。全书凡言象某形者,其字皆当作像,而今本皆从省作象,则学者不能通矣。注像字时又说: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 可见,按照段玉裁的观点,不但想象应是想像,而且象形也应是像形。那么,为什么事实并未如此呢?因为出版物上皆从省作象,而学者多作象。
古代汉语 2012.11.07
加载失败

“度”、“渡”用法区别

度跟渡都有经过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度用于时间,也用于空间。例如,杜甫《寄贾司马严使君》里且将棋度日和金人瑞《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里等人性急,度刻如年中的度用于时间;而《史记晋世家》里晋军败,走河,争度和王之涣《凉州词》里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度则用于空间。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度只用于时间。例如度过(节日)、度假、度假村、度蜜月、度日、度日如年、度时光、度汛(度过汛期)、共度良宵、欢度春节、虚度光阴中的度都指时间上经过,要用度。 渡在古汉语中,多表示渡过江河,如《史记项羽本纪》: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也有泛指空间上由此至彼及同度的用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渡做动词时只表渡过江河湖海等,不用于时间。例如横渡长江、远渡重洋、把我们渡过河去中要用渡。 另外,渡过难关是个比喻性的说法,用渡。但这种用法不宜类推,以免引起度跟渡的混用。 普度众生中的度与上面说的度不同,是
古代汉语 2012.11.01
加载失败

汉字文化:“左”、“右”哪个大?

在中国过去的官位设计中,有以左右为名的官职,如左丞相、右丞相,左司马、右司马,左将军、右将军等。那么,左右哪个大、哪个尊、哪个先、哪个上? 在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里,当两个名词组成一个并列词组时,大都是价值高者、尊者在先,价值低者、卑者在后,如男女、尊卑、贵贱、君臣、父子、母女、内外、官兵等。根据这个规矩,可知左为尊、右为卑,所以才有男左女右的说法,乃男尊女卑故也。 但是,汉代以前却恰恰相反,右尊而左卑。《史记田叔列传》记载: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无出其右的成语也正由此而来。所以那时人们把豪门大姓称为右族和右姓;崇尚文治称右文,崇尚武治称右武。左则表示卑下,所以官职降职称左迁。进而右还有赞同的意思,左则表示反对。 汉代以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就方向而言,东为尊、西为卑,南为尊、北为卑。帝王面南而居,其左为东,其右为西。既然东为尊,那帝王的左就自然为尊了。这也反映了君权越来越重要。
古代汉语 2012.11.01
加载失败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其一)已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初等文化水平的人大都能背诵,但对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读音往往拿不准,或有不同的看法。这里谈点个人的意见。 衰字在现代普通话里有三种读音: 1.读suō,同蓑。《说文衣部》:衰,草雨衣。经传古籍多作蓑,本是以草编成的雨衣,南方多用棕榈毛制作,俗称蓑衣。衰字这一音义,现代口语里已不用了,完全为蓑字所替代。 2.读cuī。常用的意义有二:一是指旧时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后来又写作缞。《广韵灰韵》:缞,长六寸博四寸,亦作衰。一是用于等衰,即由大到小依一定等级递减的意思,如《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乡置侧室,丈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引申为减退。《广韵支韵》:衰,小也,减也,杀也。这些用法多见于古典诗文,现在也很少用了。 3.读shuāi。衰微、衰落、衰弱等的意思。《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古代汉语 2012.09.28
加载失败

“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古汉语中,是很少作判断动词用,大部分情况下作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当然它也可以是形容词,可以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它还可以是助词。作判断动词用,是后来才有的东西。例释如下: 一、作代词和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和this is 1.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3.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 4.必死是间。《崤之战》 5.晋于是始墨。《崤之战》 6.是何可否之谓也?《柳毅传》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8.是吾剑之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9.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治平篇》 10、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在以上十个句子中,前面的七个句子中的是都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与英语的this相当;后三句的是是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is。 二、助词,用来标志宾语前置,不能翻译成是,也不能翻译成这,应不译。 1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 12.
古代汉语 2012.09.14
加载失败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
古代汉语 2012.09.14
加载失败

古代名人勤学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汉语 2012.09.14
加载失败

中国古代感恩小故事

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
古代汉语 2012.09.14
加载失败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
古代汉语 2012.08.16
加载失败

有关“宰相”的典故

宰相,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行官的通称,著名者有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诸葛亮,有唐朝笑里藏刀的宰相李义府,有南宋以莫须有罪名加害忠良的秦桧其中形成典故的有不少。 山中宰相南朝陶景弘隐居山中后,朝廷每有大事,必定派人前去询问,以求稳妥。对其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伴食宰相唐朝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卢自以为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诿,不敢担责任,时人称之为伴食宰相。 弄獐宰相唐朝宰相李林甫是个写别字的专家。一次在写信庆贺亲戚生孩子时,将弄璋(指生男,璋为玉器)写成弄獐(獐指野兽)。后来人们以弄獐宰相戏称那些没有文化的权贵。 模棱宰相唐朝文学家苏味道,号称苏模棱,信奉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武则天圣历初年官居相位后,处事更加圆滑,因而得名模棱宰相。 骑驴宰相唐朝武则天时,才能平庸的王及善官居右相,后改为文昌左相。他在位期间,唯一的
古代汉语 2012.05.15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