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未来考古研究方向

作者:程依伦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21-11-24
42538

  将趋于多学科、数字化、精细化

  40年,是考古研究手段现代化的变迁,也是考古研究队伍专业化的变迁。相比前三次,第四次考古发掘明显呈现出多学科、数字化、精细化的特点。

  李世伟告诉记者,与此前三次针对仰韶村遗址历史年代考古不同,第四次考古挖掘主要是围绕聚落内容,而这正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址代表。如何进一步发掘仰韶文化,一开始,考古学者们便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勘探,对于遗址的具体布局、功能分区等均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详细的考古计划。“我们当时一共有两个工作目标,一是对2019年遗址中部发现的壕沟进行解剖,了解其使用和废弃的年代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二是对遗址中南部仰韶人的生活居住区进行考古发掘。”

  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考古信息,此次发掘更是充分运用考古勘探发掘系统,实现考古发掘记录资料的数字化,通过数据采集、绘图照相、三维建模、扫描记录等,定期更新考古日志,以方便实现数据的永久保存和研究分析。多学科方面,则联合启动了动植物学科、环境学科、DNA、残留物分析等超过二十项学科。

  “过去以前人们认为考古是‘冷衙门’,现在随着考古事业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加入到团队中。”李世伟告诉记者,他作为一名“90后”考古人,如今正亲身见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守护的队伍中。如今在他们的队伍里,90%都是“90后”,甚至还有2002年的学生前来实习。李世伟称,仰韶文化持续了两千余年,“如果想要彻底揭开仰韶文化的面纱,或许我们的考古研究也要持续上千年,这需要一代代传下去。”

  回望历史,追溯民族渊源;探绎未来,赓续华夏文脉。从百年前的筚路蓝缕初建,到百年后树立国人文化自信,中国考古界如今回到出发地,心中有来处,脚下必有根。而这朵以仰韶文化为“花心”的中华文明之花,用一次次的含苞吐萼惊艳着世界,未来也终将等到它的华彩永放,吐露岁月芬芳。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未来考古研究方向,作者:程依伦,来源:广州日报 ,来源地址:)

上一篇仰韶文化在山西一路向北溯源

下一篇仰韶考古历经百年 文明探寻任重道远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