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原创 浅谈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治学之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20-12-30
39908

原标题:浅谈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治学之道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文学家,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出身名门,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明朝中期著名政治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首辅。二是早年成名,杨慎24岁殿试夺魁,成为状元。他的家乡新都人常以“升庵科第”与“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并称来称赞他。三是博学多才,杨慎一生所学涉猎极广、渊博浩渺。陈寅恪说:“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比。”总结杨慎的治学之道,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多闻博见,知不若行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杨慎以学问广博著称,他在哲学、训诂、历史、名物考据、诗词歌赋,乃至天文地理、戏曲音乐、古谣搜集等很多领域都广有建树。杨慎主张做学问首先要多闻博见。我们知道,程朱认为“德性之知”是“大知”,“见闻之知”是“小知”,陆王也主张良知“不假见闻”而有,要求发明本心,从而贬低了见闻之知的重要性。杨慎则认为“耳目之官,聪明攸寄;百度万物,悉在见闻”,所以他主张“闻不若见”“知不若行”。杨慎重视亲身见闻和力行,认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当然杨慎并未否定间接经验,他认为认识有其过程,感性经验必须“会之于心”,才能超乎声色,从现象深入本质。但是如果一定要在逻辑上分出一个先后,那么杨慎主张“知不若行”,他认为像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必须“体之于身”才能化为“真知”。针对当时陆王心学空谈心性的风气,他提出“合博约论”,主张做学问要以“多闻博见”为根基,先博后约,由博而反约,最后合博约为一。他说:“无文则何以为礼?无博则何以为约?”又说:“厌博而径约,屏文而径礼,……是犹问天曰:何不径为雨,奚为云之扰扰也?问地曰:何不径为实,奚为花之纷纷也?”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杨慎重视力行、提倡多闻博见,这种治学特点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如果按照常理常情不出意外的话,状元杨慎会在官场顺风顺水,最不济也可在翰林院做一个富贵闲人。但是造化弄人,他因议礼获罪被流放南荒35年,这使得杨慎的人生轨迹完全改变,也改变了他认识世界的方式。突然的变故让杨慎从云端落入凡间,有更多时间遍览名山大川和风土人情,有更多机缘接触各种阶层和现实人生。以上种种,使他反思和批判“德性之知”,并且更为关注见闻之知和多闻博见的重要性。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独立思考,大胆怀疑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独立思考,大胆怀疑,是杨慎治学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无论在治学还是生活中,杨慎始终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杨慎说:“古之学者成于善疑,今之学者画于不疑。”他在此把“善疑”视为学者在学术上成功之开始,而把不经思考而盲目信从视为一种学术视野的桎梏,是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就治史而言,杨慎认为正史并非全部可信,必须经过考证。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一般而言,多疑者往往自大而偏执。杨慎虽然力倡善疑,反对迷信权威,却并没有走向偏执和极端怀疑,那是因为杨慎之怀疑精神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并非为怀疑而怀疑。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怀疑精神,恰恰让杨慎走向客观、公允和包容。例如杨慎主张诗赋要艳丽,文章要华美,极力反对理学家们所创作的所谓哲理诗或者理气诗。他批评陈白沙的理气诗“殆是《传灯录》偈子,非诗也”。但是他对于陈白沙的古诗却大加赞赏,认为境界冲淡,有陶靖节遗意。他对李梦阳、何景明等当时文坛领袖的评价也大抵如此,有褒有贬,持论公允,绝不因其所短而忽视其所长。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杨慎独立思考的精神,除了源于天性与家世传统之外,与其见识广博也密切相关。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识越广就越不会夜郎自大,亦不会坐井观天。比如殷商始祖契诞生的历史,历代史书都遵循这样一个传说,契之母简狄吞玄鸟遗卵,孕而生契。杨慎则以他渊博的学识揭开该传说的神秘面纱,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根据《礼记·月令》,“玄鸟至”乃春分初候,此日,天子以太牢祠于高禖而求子。所谓玄鸟生商,应该是说简狄在此时按照习俗求子并且验而有孕,而商人对此进行神化,以之来论证殷商有天命福佑。诸如此类因学问渊博而得出的精妙审慎之结论,在杨慎的著述中比比皆是。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求异求新,应时适变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针对当时文章繁冗拖沓、陈陈相因的弊病,杨慎提出辞尚简要,文欲求新。他说诗文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随时代而变,“盖不变则不新,不新则不奇”。杨慎由此进一步提出“同能不如独胜”,认为文学、艺术创作不能盲目效仿前人,应该不断创新,创作出不同流俗的优秀作品。“至音不合众听”“至宝不同众好”,别具一格、富于独创性的作品才能流芳百世。在这种观念引导下,杨慎本人在多个领域开一代风气之先。在哲学领域,杨慎提出“合性情说”,主张情欲应该得到合理满足,反对程朱理学“存理灭欲”之说。这在当时禁欲主义观念桎梏之下,起到了启迪和解放思想的作用,成为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的先声。在训诂章句领域,他反对空疏不学,主张探求古音本源,考订名物制度,下启乾嘉之学的兴起。在文学领域上,他批判前七子“宗唐法杜”的复古主义,带来晚明文艺思想的活跃。他的理论和创作引起明代诗风的转变,杨慎的《廿一史弹词》孕育了一种新的文体,开启一代新声,为近世弹词滥觞,在史学和文学上是一个开创性的贡献。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崇实黜虚,力倡实学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崇实黜虚,力倡实学,也是杨慎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明代中叶内忧外患不断,社会危机日益加剧。面对时代的呼声,程朱理学无法回应之,而其后兴起的陆王心学过于强调“发明本心”,反而加重了社会矛盾。杨慎认为这都是“道学”徒务空疏所致,他指出陆王之弊在于趋简凭虚入于禅,学而无实,朱子之弊在于遗本溺心而流于俗,学而无用。杨慎所主张的崇实黜虚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做学问要求真求实,务求客观公正。比如他在思想上猛烈批判朱熹和王阳明,却对朱熹治学之顽强精神非常赞赏,也赞扬王阳明对王导的评价。他平生大骂王安石,认为是“古今第一小人”,“王安石误国极矣”,但是他高度评价王安石文章之妙。这都说明他始终坚持客观求实精神,不因个人好恶而臧否人物。二是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要关注自然科学。杨慎对天文、地理、音律、生物、气候、医学等都有广博知识。比如他写过《滇候记》,记录了云南与内地气候之不同,他搜集记录大量古代农谚和各地农谚,说明气候和农业之关系。杨慎对一些动植物也做过详细考察,他考证棉花在梁武帝时“江南多有之”,而不是元代才传入中国。求实的治学之道与他博闻多见和应时适变的治学方法密切相关。见识广博自然能看到时代的弊病与需求,也正是因为能把握时代脉搏,力求日新,他才看到当时社会虚浮不实的弊端,也看到学界游谈无垠之弊端。他由此提出对症的药,就是提倡实学。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责任编辑:byY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ww.china666666.com/showinfo-1-2072204-0.html)

上一篇原创 揭秘唐朝边塞诗双杰岑参、高适在四川的悲喜两重境遇

下一篇原创 揭秘比苏东坡“三苏”更早成名的四川铜山“三苏”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