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历史叙述中观照现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5-01-21
16405


  长期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竞争呈现电视剧、综艺娱乐、新闻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往往最受关注。而在这两类节目汹涌奔腾的浪潮之下,以纪录片为代表的纪实类栏目虽处电视节目的边缘状态,却仍如涓涓细流,不绝如缕。近两年,电视纪实类栏目开始焕发生机,尤其是以档案文献为主要叙事元素、以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电视纪实栏目渐成规模,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卫视的《档案》《这里是北京》,东方卫视的《档案》,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央视的《国宝档案》等。

  这种现象的出现离不开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和观众收视兴趣的变化。2010年起各级电视机构节目评价体系对惟收视率马首是瞻的倾向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为电视纪实栏目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电视机构开始重视节目高收视基础上高美誉度的竞争,更注重节目高影响力与良好观众口碑并重,这使得纪实类电视节目制播进入新的成长时期。而从当前电视节目的情况看,一些具备一定新闻性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或历史纪实栏目成为电视机构的选择,固然有历史题材具备神秘感和揭秘性、容易引起观众兴趣的缘故,然其背后,应有更深层次的诱因。

  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成员在共同历史经验和历史记忆基础上形成对社会和时代的共性意识,历史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和自我命运关怀,史可为鉴,读史明智,历史的现实作用对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照价值。如何从过去的历史中汲取营养,这是每个民族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的社会大众对历史有着尤为深厚而久远的认知传统。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历史有更为迫切的文化需求:面对今日中国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挑战,观众往往需要借助历史解除困惑、寻找方向;随着社会进步、媒介发展和信息公开步伐加快,诸多历史话题解禁,更多历史盲点日渐清晰,越来越多珍贵历史文献面向社会公开;现代传播科技如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合力作用使社会文化日益由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凡此种种,均触发以电视纪实栏目为主要载体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热。

  观众关注历史题材纪录片,实际上是在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在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现实价值。研究历史的目的是“解答自身时代的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历史潜移默化中始终影响着现实,“人类所真正需要的是在想象中去重现过去,并从现在去重想过去,不是使自己脱离现在,回到已死的过去”,历史从来不是凝固的过去,历史是活着的现在,历史表述往往是现实需要的体现。观众欣赏历史题材纪录片,其行为的意义恰在于通过影片实现过去与现在、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借助历史逻辑实现身份认同,进而定位自身的现存状况和未来发展可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能帮助人们学会阅读社会语境中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通过历史的参照明确现实的定位,通过对历史的思考一定程度上消解现实的困惑。如中央电视台2006年播出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国崛起》,通过对西方大国崛起过程的全面回顾和细致描述,引发观众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的一系列思考——近代中国为何未能崛起?中国在当今世界如何崛起?中国崛起当遵循既有模式还是另辟蹊径?该片所呈现的诸多史实因其引发的思考而与现实紧密结合,从而使这些“已死的过去”重焕新生,作品的价值也因此而凸显。

  以纪录片《大国崛起》为参照,反观当前我国诸多大投入、大制作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虽然其规模往往更为恢弘,在注重多种视听元素综合表现力的同时也都力求以平视、微观、个性化的视角重构历史,但在总体创作倾向上往往陷入忽略历史人文情怀的现实参照、放弃社会现实价值的历史追寻的误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真谛。如中央电视台2005年播出、在当前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具有某种范式意义的纪录片《故宫》,影片留恋于历史遗迹的死胡同而与现实生活绝缘,尽管形式美轮美奂,然其开创性价值也仅囿于纪录片制作技艺拓展层面。

  与此类大制作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倾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是栏目化历史题材纪录片呈现出来的越来越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其新闻性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注重贴近新闻事件和时事热点,为观众展示复杂历史背景,同时进行贴近而深入的解读。如《凤凰大视野》栏目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强调选题的新闻性和时事性,注意寻找历史选题与新闻时事热点的关联,将历史纪录片同新闻时事、社会热点相结合,使之成为重大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成为新闻专题整体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与新闻节目产生互相拉动、相辅相成的效果,比如栏目结合5·12汶川大地震连续推出《地震启示录》《地震警示录》两部纪录片,就该新闻事件的整体报道提供了详尽历史背景和具有针对性的权威解读,在大灾破坏性的震撼之后给观众带来具有历史维度的深入思考。

  数字化浪潮及新媒体技术使电视释放出更大能量,同时也带来电视节目形态上的诸多变化,信息资讯饱和时代,传媒受众在纷至沓来的庞杂信息面前往往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信息,信息过剩导致人们信息接受能力下降,面对信息超载,电视的社会定位正在由资讯提供者、传播者转变为信息代理人、信息筛选机和信息解读者。因此,伴随着电视媒体社会定位的改变,历史题材纪录片和历史纪实栏目必然要强调增强解读信息的力度,拓展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样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如果不能与新闻热点结合编排往往淹灭无闻,而与新闻热点有机结合则可能爆发巨大能量,产生深远社会影响。历史纪录片或历史纪实栏目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掌故,往往恰是人们应知、未知、欲知的历史史实、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在本质上即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历史事实新发现、历史氛围新感知和历史价值新解读,通过对其具有时效性或时宜性的聚焦,可以唤起观众对仍然影响现实的“过往的历史”的关注,引导观众经由过去与现在、他者与自我的合理联系确立适宜的社会身份认同。通过对历史新闻性的挖掘,这类纪录片或栏目无疑能获得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广泛的受众基础。

  在我国电视竞争的格局当中,各级电视机构或许正面临新的增长空间:将以历史题材纪录片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纳入电视传播整体架构予以重点关注,以寻求电视节目类型的突破,适逢其时;将电视纪实类节目置于当前以电视剧、综艺娱乐为主体的电视节目竞争格局中进行重点布局,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重建,适逢其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历史叙述中观照现实,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赵宝刚的青春剧离现实究竟是近还是远

下一篇《瞧这两家子》:情景喜剧与家庭伦理剧的糅合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