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先秦子部、集部文学批评文献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3-31
10855

  诸子的著作是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献,如果说史书及《诗经》并非自觉地发表对文学艺术的意见的话,诸子则是较为有意识地发表他们对文学、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看法。所以诸子著作中的文学批评文献相较于其他门类的著作,就显得较为集中、丰富,而且理论也较有深度。

  《老子》,别称《道德经》,晋王弼注二卷,诸子集成本。近人朱谦之有《老子校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此书乃写定于战国初期,分《道经》和《德经》两部,《道经》在前,《德经》在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部帛书《老子》均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两部书通称帛书甲、乙本,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老子》一书包含有丰富的文艺及美学思想。其理论大致有五:一、审美相对论(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二、有无相生的艺术辩证法(二章)。三、立足于自然之道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自然美论(八十一章)。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艺术境界论(四十章)、五、艺术有害论(十二章)。

  《墨子》,清孙诒让《墨子闲诂》十九卷,其中四卷为外附,诸子集成本。王焕镳《墨子校释》,中华书局排印本。
  此书是墨子学派辑录墨子思想学说的总集,《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而其中的《经》、《经说》、《大取》、《小取》及《备城门》以下诸篇则可能由墨子门人写于战国末期或更晚。此书的文献以春秋战国为主,也旁涉三代以来古史。1973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有汉初的竹简本。
  《墨子》书中有关文艺的思想和文学批评约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非乐”论(《三辩》、《非乐》、《公孟》);二、“三表法”(《非命上》、《非命中》)。

  《管子》,唐尹知章注《管子》二十四卷,四部丛刊本。清戴望《管子校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郭沫若、闻一多等《管子集校》,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此书相传是春秋齐国管仲撰,实际上是战国时期一批齐国稷下学派的学人采拾管仲言行,又附以他书材料编纂而成。此书刘向《七略》列于法家,班固《汉书·艺文志》移于道家,分著于兵家,《隋书·经籍志》又改入法家。说明历来目录学家对其思想归类也不统一。全书二十四卷,原本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其思想主要是齐国法家思想及春秋战国一二百年间齐稷下学派的思想总汇,包括有法、道、名、阴阳诸家思想。
  《管子》书中有关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文献涉及范围不广,但较有特点,其理论兼具法家、儒家及道家各家色彩,尤其是对人心内在的精、气、神与声音、辞意、语言关系的论述有独到之处。其理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反对“淫辞”、“淫声”,主张“言必中务”(《五辅》、《戒》);二、有关文艺心理方面的论述(《心术》上下、《内业》)。

  《庄子》,晋郭象《庄子注》十卷,四部丛刊本。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王先谦《庄子集解》,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此书属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献,为庄周及道家后学所作,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七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其余为其后学所作。《天下》篇论述先秦各个学派的思想及承传,是重要的学术史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学术史著述。
  《庄子》中有关文艺理论及文学批评的文献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强调艺术的“自然之美”(《齐物论》“天籁”条、《应帝王》“儵忽凿窍”条、《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条、《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条等);二、论“虚静”的创作心态(《达生》“佝偻承蜩”条、“梓庆削木为鐻”条、《人间世》“心斋”条、《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条);三、论美的相对性(《德充符》“仲尼问曰”条、“鲁哀公问于仲尼”条、《山木》“阳子之宋”条);四、论言意的关系(《外物》“荃者所以在鱼”条、《则阳》“大公调曰”条、《秋水》“北海若曰”条等);五、论道与艺的关系(《达生》“颜渊问仲尼曰”条、“孔子观于吕梁”条、《养生主》“庖丁解牛”条等)。

  《荀子》,唐杨倞注二十卷,四部丛刊本。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二十卷,诸子集成本。
  此书为荀子自著,个别篇章如《大略》、《宥坐》后六篇或由他的门生补撰。此书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兼具法家及名家思想,其中《非十二子》是著名的学术史著作。此书是战国晚期重要的思想学术史文献。
  《荀子》一书中有关文艺及文学批评的文献以《乐论》最为著称,它包含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论音乐(含诗)与人的情感的关系;二、批评墨子“非乐”论;三、论音乐(含诗)的感化力量;四、论音乐(含诗)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乐论》的基本思想对汉代《礼记·乐记》和《毛诗序》产生直接影响。此外,《荀子》一书对六艺的文体及特性也进行了分析(《劝学》“《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条、《儒效》“诗言是其志也”条等),此条文献要早于曹丕《典论·论文》中对文体的区分。

  《韩非子》二十卷,四部丛刊本。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二十卷,诸子集成本。近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中华书局排印本。
  此书乃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重要著作,系韩非死后由他人搜集整理其遗著,再加入他人著述而成,共五十五篇,其中有名的篇目有《说难》、《孤愤》、《五蠹》、《解老》、《喻老》、《显学》等,是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学术文献。
  韩非有非文艺的倾向,所以《韩非子》一书中有关文学批评的文献不多,但作为法家代表人物,他的文艺思想也可备一说。约而言之,其要有二,一是视文学之士为五蠹之一而加以否定(《五蠹》);二是认为《诗》、《书》、《礼》、《乐》无用而有害(《说三》、《解老》、《十过》、《难言》等);三是认为美在质而不在文(《亡徵》、《解老》等),此说对东汉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有影响;

  《晏子春秋》八卷,四部丛刊本。清孙星衍《晏子春秋》七卷,附《音义》二卷,岱南阁本。近人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此书记叙晏婴言行,思想驳杂,兼具墨、道两家言。柳宗元以为是墨子学派中的齐人所撰,托为晏婴相齐景公时的言行。还有人认为是六朝人的伪作(详可参阅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前的序)。但《史记·管晏列传》中提到过此书,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有汉初抄本,可见此书约完成于秦汉之交。从书的内容及文字看,不象是春秋时的著作,所以也不可能是晏婴本人作。此书虽不是晏婴本人作,但内容多涉齐国史实及思想,所以作为战国末至秦时的思想史文献,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晏子春秋》一书中的文艺思想颇近墨家,比如主张“拙于文而工于事”(《内篇问上》),反对“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内篇问上》),甚至认为“新乐淫君”(《内篇谏上》),表现出其对文艺的否定态度。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汉高诱注,四部丛刊本。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中华书局版。
  此书乃战国末年由秦国吕不韦及门下宾客合撰,《史记·吕不韦列传》称此书:“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它集当时不同学派的不同思想,尤以儒、道、阴阳五行家思想最为丰富。也保留了不少古代的史实,是秦统一六国前夕最为重要的一部文献。传统目录学将其归入杂家类。
  《吕氏春秋》中有关文艺和文学批评的文献也较丰富,尤其是论音乐方面的材料较多。它提出了音乐与人心的关系问题(《音初》篇);阐述了音乐格调应“适”亦即中和适度的问题(《适音》);此外,《吕氏春秋》对音乐与物类的“应同”问题了进行了探讨(《有始览·应同》)。在《吕氏春秋》论述音乐的诸多篇目中,思想并不统一,有些属于儒家思想,有些如《大乐》篇表现出的则明显属于道家思想,这与这部书的作者及资料来源较杂有关。此书中的文献,多于古典美学有关。

  以上是子部中的文学批评史文献,此外,子书中还有一些书目可以参考的,如《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等,均多少有一些有关文艺思想或文学批评的材料。还有一些书如《尹文子》、《列子》、《尸子》、《慎子》、《孔丛子》、《孔子家语》、《邓析子》等,与文学批评有关的材料较少,且一般认为是伪书,如将来没有地下出土文物作证,恐不能作为先秦文献使用。

  《楚辞》,汉王逸《楚辞章句》十七卷,丛书集成本。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十七卷,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排印本。朱熹《楚辞集注》八卷,附八卷,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此书原为汉刘向所编辑,有十六卷,内容约为两部分,前十卷为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第11卷至第16卷,分别收录了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及刘向本人的仿楚辞作品各一卷。至东汉王逸作章句时,又增其本人作品一卷成十七卷。第十七卷《九思》为王逸自作自注,故有人疑为后人增入。宋洪兴祖以为:“逸不应自为注解,恐其子延寿之徒为之尔。”(《楚辞补注》卷十七),宋陈振孙也说:“后人所益”(《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所以对《楚辞》一书,前十卷可作为战国思想史、学术史及文学史的文献,而后七卷则只能视为汉代文献。
  《楚辞》中有关文学批评的材料不多,主要是其在诗中自叙创作缘由时所表露的艺术倾向,比如在《惜诵》中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情”,《抽思》中说:“结微情以陈词兮”,表现出与《诗经》“美刺”、“言志”不同的创作倾向,这在先秦文学批评文献中是较为少见的,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于《楚辞》中其他方面的内容,就有待进一步地开掘。

  以上是集部的文献,由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起步的阶段,所以纯文学的作品不多,留存于集部的文学批评文献自然也有限。清人严可均曾辑有《全上古三代文》,但该书搜集的佚文,多是从先秦两汉文史典籍如《左传》、《国策》、《说苑》或后代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等书中抽出的片言只语,所以文献的意义并不大,对于文学批评而言,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先秦经部文学批评文献

下一篇集部文学批评文献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