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的军队攻进了苏联,俄罗斯历史上又一次残酷而又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从战争打响的第一天开始,像战士端起自己的枪,俄罗斯的作家和诗人们也纷纷拿起自己的武器——笔。他们向人民发出保卫祖国的呼吁,控诉敌人的罪行,还有许多作家亲自奔赴前线,或直接参战,或做随军记者,盖达尔等百余名苏联作家捐躯沙场。直到战争结束的1945年5月8日,俄罗斯文学家们一直与人民并肩战斗在一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文学所起到的强大作用,与反法西斯阵营各个国家的文学相比,也许是首屈一指的。这是俄罗斯文学和文学家传统的爱国热情的又一次迸发,也是一直强调教育功能的社会主义俄罗斯文学在特定时期的一个收获。
卫国战争时期,俄罗斯诗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战火中不懈地歌唱了一千四百一十八个昼夜。战时的诗,记叙了办联人民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歌颂了卫国战争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卫国战争活的日记”;战时的诗,通过电台、报纸以及人们的口头广泛传播,出色地完成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光荣使命,勇敢地在苏德战场上翱翔过的苏维埃诗神,理应得到文学界的第一枚勋章;战时的诗,不单纯是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对象,它实际成了联系人们感情、传达人们感受的精神桥梁,诗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诗人与读者关系之密切、诗的感染教育作用的巨大与直接,都为诗歌史上前所未见。继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间诗的大繁荣之后,诗歌在卫国战争时期再次跃居文坛之首。
在卫国战争时期的散文、小说创作中,首先大量涌现的是能够迅速反应时事的政论和特写。几乎每一位名作家,都立即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表文章,将抨击的矛头对准德国法西斯。由于政论文这一体栽宜于迅捷传播且覆盖面广大,由于这些政论的作者都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大作家,因此,这些政论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取得了鼓舞士气、统一民心的良好作用。接着,直接描写前线和后方的人与事的中、短篇小说开始出现,这些作品已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们虽以战争中的真实为描写对象,但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现实与历史的串连、特定场景的构造,已获得一种艺术概括性。这类作品中较为突出的,有肖洛霍夫的 《要学会恨》、阿·托尔斯泰的《俄罗斯性格》、格罗斯曼的《人民是不朽的》、瓦西列夫斯卡娅的《虹》、戈尔巴托夫的《不屈的人们》、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等等,最后,还有法捷耶夫那部在战时即已开始发表、后来才修改定稿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戏剧创作在卫国战争时期也获得了一个飞跃,以考涅楚克的 《前线》和伊万诺夫的《侵略》为代表的战时戏剧,勇敢直面战时的困难和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这两部剧作及其他一些剧作的出现,不仅实现了戏剧对卫国战争的积极投入,促进了戏剧在特殊环境下的繁荣,而且还直接促成了关于战时文艺和严酷现实、文艺在战时所应扮演的角色和所应发挥的作用等问题的讨论。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卫国战争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却创造出了如此之多、影响如此之大之久远的各种文学作品,确是俄国斯文学的一个骄傲。其中一些最优秀的作品,已载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宝库。
战争后,仍有一批以战争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出现。但是,渐渐地,由于战后愈演愈烈的“个人崇拜”之风,由于东、西方世界间不断升级的“冷战”,俄罗斯文学也开始受到影响,甚至是干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一部分人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在战后恢复的极其困难的时期中,却描写起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来,“无冲突论”地对待战后社会中的诸多困难和矛盾。战争胜利的原因,由于“个人崇拜”而被归结到少数人身上,在一片“颂歌”声中,人民的历史作用被忽视了。抵卸资本主义思想侵袭的意识形态任务,使得文艺界又开杀戒,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对许多作家、作品和杂志大加鞭挞;对于西方的一切现代艺术,也均持敌对态度。由于这些做法,俄罗斯文学越来越平庸,在战后数年间逐渐步入了其二十世纪发展史中的一个低谷。
上一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下一篇战时的诗歌创作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