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人合称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艺教网     时间:2010-10-20
17196

一、同名气并称
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其作品各自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因而并称“李杜”。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和苏舜钦以诗齐名,故称“梅苏”。
二、同派并称
王维和孟浩然都擅长描山绘水,风格也有相似之处,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故并称“王孟”。高适、岑参两人善写边塞诗,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故称“高岑”。宋代词人周邦彦和姜夔都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格律词派的代表,故并称“周姜”。
三、同门并称
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都出于苏轼门下,当时有文名,推崇他们的人称之为“苏门六君子”。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四、同期并称
孔融、陈琳、王粲、陈干、阮瑀、应  和刘桢七人皆为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因此并称为“建安七子”。卢纶、吉中孚、韩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是中唐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号称“大历十才子”。
五、同姓并称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同姓,故有“两司马”之称。同姓并称,常见的有父子、兄弟并称。父子并称的,如:汉魏时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北宋的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弟兄并称的,如: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西晋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顾非熊,章孝标、章碣,温庭筠、温宪;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并称“三袁”。
阳湖赵云松观察翼《陔余丛考》谓:“史有‘三杨’,乃晋杨骏、杨珧、杨济,唐杨凭、杨凝、杨凌,明杨士奇、杨溥、杨荣也。”按:《元史》杨浞,稿城人。与中山杨珍、无极杨卞齐名,时人有“三杨”之目,是有四“三杨”矣。——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
包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出《唐才子传·卷二》
六、同字号并称
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人字、号中都有一“安”字,故并称“二安”。南宋永嘉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熙(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四人字、号中皆有一“灵”字,故并称“永嘉四灵”。 
温李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出[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宋代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王定保《唐摭言》谓:“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孙光宪《北梦琐言》谓:“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为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号‘温八叉’。”今人征典,但知有“八叉”,罕知有“八吟”矣。——》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
彭城两到
梁到溉,字茂灌。弟恰(洽?),字茂氵公(淞?)。彭城武原人。皆有才名,兼善玄理,时人比之“二陆”。世祖赠诗曰:“魏世重双丁,晋朝称二陆。何如今两到,复似凌寒竹。”
江东三岑
唐岑羲,字伯华,为金坛令,弟仲翔,为长州令,仲休,为溧水令,并著奇勋。宰相宗楚客谓御史曰:“毋遗江东三岑”。
殷室三仁
殷纣无道,微子启,帝乙首子,纣从兄也,去之荒野,以存宗嗣。箕子,胥余父师也,谏不听,囚之,乃被发佯狂为奴。王子比干,少师也,陈先王艰难,天命不易,请王清心易行,伏于象门之外。纣怒曰:“比干自以为圣,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乎?”遂剖之,以观其心,孔子以其迹异而心同,称为“三仁”。
北朝三才
北朝魏收,字伯起。官仆射,与温子升、邢子才称“北朝三才”。
三珠树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音腼,意为勤勉)、勮(音剧,迅速、巨大)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出[后晋]刘眴《旧唐书·卷一九0》
唐王福畤子勮、勔、勃皆著才名,杜易简称为“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少子劝亦能文。福畤谒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耶?”因使助出其文,思彦曰:“有子若是,可夸也。”
[注释]
畤(音痔):古时祭天、 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勮(音遽、聚):迅速,巨大。
勔(音湎):勤勉。
劼(音洁):谨慎。
诗坛三杰
唐韩愈,字退之,河阳人。擢进士第,官至吏部侍郎。诗与李白、杜甫称“三杰”,有诗云:“龙文百斛鼎,健笔乃独扛。”公自言其诗也。
[注释]
斛(音胡):古量器名。一斛等于十斗,相当于公制51.7升。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宋眉山(今属四川)人。幼未读书,至二十七岁始悟其非,发愤读书,以成大名。生二子,长子名轼,字子瞻,号东坡。次子名辙,字子由。二子皆大儒。世称“三苏”。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著有《权书》、《衡论》、《机策》。——出《宋史·卷四百四十三》
三罗
罗邺,余杭人也。家赀巨万,父则为盐铁吏,子二人,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律诗。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罗”。隐雄丽而坦率,邺清致而联绵,虬则区区而已。咸通中,数下第,有诗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崔安潜侍郎廉问江西,邺适飘蓬湘、浦间,崔素赏其作,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邺去家逾远,万里沙漠,满目谁亲,因兹举事阑珊无成,于邑而卒。
邺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其气宇亦不在诸人下。初无箕裘之训,顿改门风,崛兴音韵,驰誉当时,非易事也。而跋前疐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孔子曰:“才难。”信然。有诗集一卷,今传。——出《唐才子传·卷八》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卷首《过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镠得之大喜遇,以书辟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従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时亦老矣,尝表荐之。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军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与顾云同谒淮南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従。隐忽来谒,女従帘后窥见迂寝之状,不复念矣。隐精法书,喜笔工苌凤,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
《易》戒:“毋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罗隐以褊急性成,动必嘲讪,率成谩作,顷刻相传。以其事业非不五鼎也,学术非不经史也,夫何齐东野人,猥巷小子,语及讥诮,必以隐为称首。凋丧淳才,揄扬秽德,白日能蔽于浮翳,美玉曾玷于青蝇,虽亦未必尽然,是皆阙慎微之豫。阮嗣宗臧否不挂口,欲免其身。如滑稽玩世东方朔之流,又不相类也。——出《唐才子传·卷九》
罗虬,词藻富赡,与族人隐、邺齐名,咸通间称“三罗”,气宇终不逮。广明庚子乱后,去従鄜州李孝恭为従事,虬狂宕无检束,时雕阴籍中有妓杜红儿,善歌舞,姿色殊绝,尝为副戎属意。会副戎聘邻道,虬久慕之,至是请红儿歌,赠以缯彩。孝恭以为副戎所贮,従事则非礼,勿令受贶,虬不称意,怒,拂衣起,诘旦,手刃杀之。孝恭以虬激己坐之,顷会赦。虬追其冤,于是取古之美女有姿艳才德者,作绝句一百首,以比红儿,当时盛传,此外不见有他作。体固凡庸,无大可采。《序》曰:“红儿美貌年少,机智慧悟,不与群妓等。余知红者,择古灼然美色,优劣于章句间。”其卒章云:“花落尘中玉堕泥,香魂应上窈娘堤。欲知此恨无穷处,长倩城乌夜夜啼。”情极哀切。初以白刃相加,今曰“余知红者”,虬实一狂夫也。且拘律之道大爽,姑录为笑谈耳。——出《唐才子传·卷九》
三俊
李绅,字公垂,亳州人。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与皇甫湜同年。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特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称“三俊”。集名《追昔游》,多纪行之作。又《批答》一卷,皆传。初为寿州刺史,有秀才郁浑,年甫弱冠,应百篇科,绅命题试之,未昏而就,警句佳意甚多,亦有集,今传。——出《唐才子传·卷六》
文坛三豪
宋石延年,字曼卿,永城人,气节自豪,不务世事,工诗,其句有“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玉交花”,为世所叹赏。徂徕作《三豪》诗,谓欧阳公豪于文,曼卿豪于诗,杜牧豪于歌也。
[注释]
徂徕:即徂徕石介,号默,字师雄,历阳人。
初唐四杰
唐王勃,六岁能文,九岁得颜师古《汉书注》读之,作指瑕以摘其失。与卢照邻、骆宾王、杨炯齐名,号“四杰”。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或谓心织笔耕。每为文,先磨墨数升,引被掩面而卧,忽起,一笔书之,初不点窜,时人谓之“腹稿”。杨炯作文喜堆砌古人姓名,人戏称之“点鬼簿”。
[扩展阅读]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弱冠拜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后为益州新都县尉,秩满,婆娑于蜀中,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照邻闻之曰:“喜居王后,耻在骆前。”时杨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如卢生之文,时人莫能评其得失矣。惜哉!不幸有冉耕之疾,著《幽忧子》以释愤焉。文集二十卷。——出[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译文]
唐朝的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他二十左右岁的时候,在邓王府任过:“典签”(掌管起草文书、奏表、宣行教命的小官)、“书记”(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等职。邓王府内有很多书籍,照邻读了很多,而且还能记住一些。后来他升任益州新都县县尉。任期满后,他到四川去远游、盘桓,终日饮酒、赋诗,生活的很豪放、开朗。所以人们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卢照邻听后说:“在王勃之后我很高兴,可是在骆宾王之前,我感觉很耻辱。“当时,杨炯的诗,喜欢把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东汉时作家、学者)之略谈、”陆士衡(西晋文学家)之所记;“潘安仁(西晋文学家)宜其陋矣”、“仲长统(东汉末年文学家)何足知之”。人们称这是“点鬼簿”。骆宾王的诗文好用数字,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们称他为“算博士”。卢照邻的文章,当时人们没有评论他的得失。很可惜,他得了风痹症,他著有《幽忧子集》,用来发泄自己的忧愤情绪,文集共二十卷。
文章四友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坐事贬吉州司户。乃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后令赋《欢喜诗》,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卒。初,审言病,宋之问、武平一往省候,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但恨不见替人也。”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有集十卷,今不存,但传诗四十余篇而已。——出《唐才子传·卷一》
山中四友
杨衡,字中师,霅人。天宝间避地西来,与符载、崔群、李渤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寓意,云月遣怀。衡诗工,苦于声韵奇拔,非常格敢窥其涯涘。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谓其响彻如此,人亦叹伏。试大理评事。往来多山僧道士,为方外之期。诗一卷,今传于世。   ——出《唐才子传·卷五》
杨衡查偷
杨衡初隐庐山,有盗其文登第者。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曰:“犹可恕也。”——出[明]赵南星《笑赞》
[小注]
杨衡:字仲师,吴兴(今属江苏省)人。初与符载、崔群、宋济隐庐山,号“山中四友”。后登第,官至大理评事。诗一卷。《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五》录其诗58首。
唐代诗人杨衡刚刚隐居庐山时,有人剽窃其诗文登第。后来杨衡也登第了,见到剽窃者,杨衡愤怒地对他说:“我的‘一一鹤声飞上天’,你有没有偷抄在试卷上?” 剽窃者回答:“知道你最珍爱这一句诗,我不敢偷。”杨凭神情有所缓和,说:“这样的话,我还可以宽恕你。”
 合淝李郎中群,始与杨衡、符载等,同隐庐山,号“山中四友”。先是封川李相迁阁长,会有名郎出牧九江郡者,执辞之际,屡以文柄迎贺于公。公曰:“诚如所言,庐山处士四人,傥能计偕,当以到京兆先后为齿。”既,公果主文。于是拥旌旗,造柴关,激之而笑。时三贤皆胶固,惟合淝公年十八,矍然曰:“及其成功,一也!”遂束书就贡。比及京师,已锁贡院,乃槌院门请引见。公问其所止。答云:“到京后时,未遑就馆。”合淝神质瑰秀,主副为之动容。因曰:“不为作状头,便可延于吾庐矣。”杨衡后因中表盗衡文章及第,诣阙寻其人,遂举,亦及第。或曰:“见衡业古调诗,其自负者,有“一一鹤声飞上天”之句。初遇其人颇愤怒,既而问曰:“且‘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前人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辄偷。”衡笑曰:“犹可恕矣。”符载后佐李骘为江西副使,失意,去从刘辟。——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李群)
吴中四士
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出[宋]宋祁《新唐书·卷一四九包佶传》
包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
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温庭筠、温宪;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四难之间,挥麈之际,亦可以为美谈矣。——出《唐才子传·卷二》
唐穆宗亲点顾况非熊
顾非熊,况之子,滑稽好辩,陵轹气焰子弟,为众所怒。非熊既为所排,在举场三十年,屈声聒人耳。长庆中,陈商放榜,上怪无非熊名,诏有司追榜放及第。时天下寒进,皆知劝矣。诗人刘得仁贺诗曰:“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顾况,全家隐居茅山,竟莫知所止。其子非熊及第归庆,既莫知况宁否,亦隐于旧山。或闻有所遇长生之秘术也。
——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
顾况丧一子,年十七。其子魂游,恍惚如梦,不离其家。顾悲伤不已,因作诗,吟之且哭。诗云:“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听之感恸,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顾家子。”经日,如被人执至一处,若县吏者,断令托生顾家,复都无所知。忽觉心醒,开目认其屋宇,兄弟亲满侧,唯语不得。当其生也,已后又不记。年至七岁,其兄戏批之,忽曰:“我是尔兄,何故批我?”一家惊异,方叙前生事,历历不误,弟妹小名悉遍呼之。抑知羊叔子事非怪也。即进士顾非熊。成式常访之,涕泣为成式言。释氏《处胎经》言人之住胎,与此稍差。——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三·冥迹》
吴中四子
明代祝允明、文征(徵)明、唐寅、徐祯卿。
竹溪六逸
唐李白,其先为蜀之彰明人。父为任城(今济宁市)尉,遂家焉。因与孔巢父、陶沔、韩准、裴政、张叔明订交,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出《世说新语·任诞》
晋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魏嘉平中,与陈留阮籍、籍兄子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人刘伶同居山阳,共为竹林之游,世号“竹林七贤”。然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扩展阅读]
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出《世说新语·赏誉》
鲲通简有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虽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原载《江左名士传》,此引自《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曰:“先辈初不臧贬‘七贤’。”——出《世说新语·品藻》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出《世说新语·赏誉》
浑:即阮浑。《世语》曰:“浑字长成,清虚寡欲,位到震颤子中庶子。”
简:即山简。虞预《晋书》曰:“简字季伦,平雅有父风。与稽绍、刘漠等齐名。迁尚书,出为征南将军。”
瞻:即阮瞻。《名士传》曰;“瞻字千里,夷任而洲嗜欲,不修名行,自得于怀。读书不甚研求,而识其要。仕至太子舍人。年三十卒。”
孚:即阮孚。《中兴书》曰:“孚风韵疏诞,少有门风。初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
纯、悌:即向纯、向悌。《竹林七贤论》曰;“纯字长悌,位至侍中。悌字叔逊,位至御史中丞。”《晋诸公赞》曰:“洛阳败,纯、悌出奔,为贼所害。”
万子:即王绥。《晋诸公赞》曰:“王绥字万子,辟太尉掾,不就。年十九卒。”《晋书》曰:“戎子万,有美号而太肥,戎令食糠,而肥愈甚也。”
建安七子
建安,汉献帝年号。七子谓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瑒、阮瑀、曹植也。七人俱以文章重于魏文帝,而曹、刘尤称绝唱。钟嵘曰:“若孙门用诗,则公干升堂,子建入室,景阳(张协字)、潘(即潘岳)、陆(指二陆)可坐于廊庑之间。”
[注释]
瑒(音杨):一种玉石。
瑀(音禹):像玉的石头。
饮中八仙
李白又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音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中八仙”,杜甫曾作歌纪之。
孔门十哲
孔子之母祷于尼山 而生孔子,故孔子字仲尼。孔子弟子分为四科,共十人,称“十哲”。程正叔曰:“此特从夫子于陈蔡间者耳,门人之贤,不止于此。”曾子传道而不与于十哲,固知为世俗之论也。
[注释]
十哲:十哲之称,见唐开元二十二年八月之制。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传孔子一贯之道,学者尊之为宗圣。作《大学》一书。孔子孙子思之学,本于曾子。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
[扩展阅读]
孔子的老师叫师橐,鲁之圣童也,七岁而为孔子师。
圣门之学以中庸为道,至公至平,至真至正,无太过、不及之差。此中庸之道,惟圣人能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是一十六字心传,尧传于舜,舜传于禹,禹传于文王,文王传于周公,周公传于孔子,孔子传于曾子,曾子传于子思(即孔伋),子思作《中庸》一书并传于孟子。孟子死,不传焉。
芳林十哲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出《唐才子传·卷十》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父史,开成中为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与史同院,见而奇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光启三年,右丞柳玼下第进士,授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为都官郎中,诗家称郑都官。又尝赋《鹧鸪》警绝,复称郑鹧鸪云。未几,告归,退隐仰山书堂,卒于北岩别墅。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蠙、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谷多结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齐已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已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尝从僖宗登三峰,朝谒之暇,寓于云台道舍,编所作为《云台编》三卷。归编《宜阳集》三卷。及撰《国风正诀》一卷,分六门,摭诗联,注其比为君臣贤否、国家治乱之意。今并传焉。——出《唐才子传·卷九》
大历十才子
卢纶,字允言,河中人。避天宝乱,来客鄱阳。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元载素赏重,取其文进之,补阌乡尉。累迁检校户部郎中,监察御史。称疾去。浑瑊镇河中,就家礼起为元帅判官。初,舅韦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见禁中,帝有所作,辄赓和。至是,帝忽问渠牟:“卢纶、李益何在?”对曰:“纶従浑瑊在河中。”诏令驿召之,会卒。
纶与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望,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文宗雅爱其诗,问宰相:“纶没后,文章几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对:“纶四子皆擢进士,仕在台阁。”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有别业在终南山中。集十卷,今传。——出《唐才子传·卷四》
大历,唐代宗年号。十人谓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音伟)、夏侯审、李端也。皆工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诗评》云:“大历之诗,高者尚未失盛唐。”宪宗诏中书舍人张仲素访集遗文。文宗尤爱其诗,遣中人索之,得五百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艺教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文学常识——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下一篇语文常识第一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