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粤语声韵调系统——声调

作者:佚名     来源:中文字元资料     时间:2010-10-16
17747

傳統的中國語言裏,有「四聲」,即是四個聲調:「平」、「上」、「去」、「入」。其中「上」、「去」、「入」三聲,統稱為「仄」聲。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平仄」。

  粵音則由四聲,發展成九種聲調,分別為:「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和「陽入」。其中「陰平、陰上、陰去、陰入、中入」是陰聲系,「陽平、陽上、陽去、陽入」是陽聲系。陰聲系的調值較高,陽聲系的調值較低。

  標註這九聲,常用的方法有二:1、在拼音後方,寫上代表聲調的數字記號〔註〕。2、在拼音之前,加一個小符號以分辨其聲調。下表列出這些符號: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

1 2 3 4 5 6 1 3 6

  陰入和陰平、中入和陰去、陽入和陽去的數字或符號是相同的。為甚麼?因為陰入、中入、陽入的「音高」(又稱「音調」),是分別與陰平、陰去和陽去相同的。因此我們用相同的數字或符號來標示就可以。不過,也有些字典,以「789」表示「陰入、中入、陽入」三聲,使聲調的標示更為清晰。

  然而,既然音高相同,為什麼我們要區分開入聲呢?因為「聲調」的完整定義,包括發音過程中的高低抑揚性(音高)及頓挫性(韻尾或閉塞音)。畢竟入聲與其他三聲 ,雖然在音高上相同,但在頓錯性上卻是有分別的。

  所謂的「頓錯性」,在粵語裏,是指它們必定是以【p】、【t】或【k】收音。即是說,那些字的韻母的最後一個拼音符號,必定是【p】、【t】或【k】。如「汁」【dzap7 】、「月」【jyt9 】、「隻」【dzek8 】等字。

  倒過來說,如果該字是以【p】、【t】或【k】收音的話,那麼它一定是入聲字。而以其他收音的字(如「哥」【go1 、「海」【hoi2 】等)則會是舒聲字(「舒聲」即平、上、去三聲的合稱)。

  因此,在查字典時,即使字典沒有以「7、8、9」來標示入聲(例如標示作「dzap1」、「jyt6」、「dzek3」),只要看到該字的拼音是以【p】、【t】或【k】收尾,就可知道它是入聲了。

  粵語有六個音高,但加上頓錯性的差異,就能分出九聲。因此,人們說粵語有「九聲六調」(九個聲調,六種音高)。

  而標準的「敎院式拼音方案」,採用的標調方式為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

1 2 3 4 5 6 7 8 9

  也有一些網站,為求方便,拼寫敎院式拼音時,把「7、8、9」改作「1、3、6」。但「敎院式」是以「7、8、9」為正統的。

  要透過文字的描述,去掌握九聲,對於懂得粵語的人還不是一件難事。我們來朗讀這段數字:(請按下「」圖示以聆聽發音示範)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

 

  「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六」,這便是粵語九聲的「音階」了。這是因為,以上這段數字的聲調次序,就是上表的次序。如果記不下這句口訣,可以參看下表列出的其他口訣: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

 
 
 
 
 
 
 
 
 
 
 
 
 
 
gag  
 

  上述例子中,最後兩句為「潮語」,即現今青少年的流行話語。「巴打」音譯自英語「brother」,指「兄弟」。「gag」由英語引入,粵語化時讀【gak7】音,「爛gag」即冷笑話。「」音【he3】,解作隨心放蕩、嬉戲、鬆弛、漫不經心或懶散。

  如果還是不大清楚,可以參看下一篇的例子。

  聲調是漢語中一大重要元素,不懂聲調,除了不能欣賞詩詞平仄的音樂美感,連溝通都有問題。像填詞人黃霑曾擧例說,把「新鮮美國運到」的聲調弄錯了,就會變成「神仙媚國暈倒」,這就會鬧笑話了。

註:以數字標調時,有時數字會寫在音節後的上方,即是把數字略為上移。為方便電腦顯示,本敎程統一寫在音節後方,不會上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文字元资料,来源地址:)

上一篇粤语声韵调系统——韵母

下一篇客家方言简介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