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风起岭南 岐黄开杨——一家中医院的传统文化传承样本

作者:肖思思 马晓澄 徐弘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3-11-10
70751

  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广东,各种新事物日新月异,但中华传统医药却在这里焕发出别样生机,形成独特的岭南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如何能在广东生根发芽,是什么让几千年的中医药至今仍在岭南大地广受信赖?一家中医院通过90年的守正创新给出了答案: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从1933年成立之初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医医院,如今发展成为连续20多年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更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破浪出海的一艘大船。

  “榕树效应”:

  让中医文化根系大地

  立冬前夕,一年一度的岭南膏方节在广州如期启动,大批居民一早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的健康广场上排成队,经过中医治未病专家进行体质辨识后,等待领取适合的中医膏方服用。

  膏方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等动物胶质、滋补细料及蜂蜜或饴糖等制成的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具有修复人体机能、提升健康状态等功效。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膏方节”已连续开展多年,中医药调理、服用膏方也成为许多街坊市民时令保健的基本习惯。

广东省中医院2023年度中医学术传承拜师大会现场。 资料照片

  在广东,人们吃药膳、饮凉茶、做针灸,日常讲究“治未病”,注重调理……中医药文化浸润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背后,是岭南中医药人近百年来的文化自信与坚守。

  民国初年,围绕中西医比较问题的学术争论演变成中医废存之争。在此背景下,1924年,广东、香港药材行及中医药界推动创建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为了更好地服务民众,广东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前身)经政府核准创办,于1933年开业。

  在广州市大德路,这家中医医院历经90年风雨未易其址,坚守南粤中医药阵地。医院始终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完美医学”的发展战略,从临床疗效发力,打破中医是“慢郎中”成见。

  如今,广东省中医院的年服务患者数量连续20多年居全国中医医院第一,我国首家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家中医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是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首批重点建设单位,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被首批纳入“辅导类”的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

  “一枝独大不算大,不能变成‘大树下面不长草’。”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看到,由于临床水平有限,有的地方中医医院或中医医生一度面临患者流失的窘境。“当地老百姓看不好病,不仅会对医生不信任,而且会对中医不信任。”

  对此,广东省中医院积极发挥“榕树效应”。“我们要办强自己,但是根基一定要向外扩展。我们通过协作医院机制,帮助当地的中医院或中医科发展起来,进而带动当地中医药发展。”张忠德说。

  截至2023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已与224家医院建立了正式的协作医院关系,以县级医院为主,包含省级、市级、县级中医医院和社区医院,辐射广东省内以及海南、广西、湖南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岐黄“出海”:

  中医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亮名片

  历时390天,跨越一万两千公里……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整建制派出的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抵达加纳后不久遭遇全球新冠疫情,这支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医疗队就地组织抗疫,中国医生的“神奇针法”更在当地居民间口口相传,在非洲见证中医实力。

  “390天的援非经历让我感触最大的是,中医药在全世界都能帮助人。”中国(广东)第九批援加纳医疗队队长、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院长石永勇说。

  地处中国“南大门”,岭南中医药近年来持续“走出去”,为全球健康注入活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力量。

  与全球医学界广泛开展中医药研究、跟海外中医药学院和同行深度合作、发挥港澳“桥头堡”平台推动中医药“出海”……广东省中医院一步一个脚印。

  在香港,张忠德带领内地医疗队赴港支援抗疫,其后以“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为起点,广东省中医院又率先与香港探索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新模式,并为培训香港中医师提供临床指导,借力香港的“桥头堡”优势,助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示范。

  在澳门,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内地中药医院制剂今年10月首次成功跨境至澳门使用,打通了内地中药医院制剂跨境使用的通道,也为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奠定基础。

  广东省中医院还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科研院所及医院建立广泛合作关系,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其中,该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共同建设中瑞中医药联合研究基地,建成欧洲最大的中草药活性分子化合物库。

  “跟国外专家交流的时候,别人觉得中国的医生无论西医或中医,都应该会中医,懂针灸、按摩、中药,这才是中国的医生。”张忠德说。

  张忠德说,近年来,中医药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例如经络研究在国外非常热门,被西方学者视为未来可能改写教科书式的理论体系,如今西方医学对中医整体观的认识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近十年是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中医药已经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朋友的闪亮名片。”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说。

  中医有“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扛起责任

  回想起2003年的非典,张忠德至今心有余悸。他是亲历者——既是非典病人的救治者,又是非典感染的患者。张忠德还记得,自己当时“两个肺都白了,呼吸不了”。血氧降低到了70多,心率升高到了150、160,情况很危急。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好了。

  “很多人当时担心我,觉得我以后肯定动不了,要做轮椅。但我按照中医药的方案做康复治疗,用药三个多月就好了。第四个月我已经可以去打网球,到半年的时候可以去游泳、打羽毛球,到现在可以天天跑10公里。”张忠德说。

  据研究统计,广东省中医院共收治非典患者112例,其中77例为重症病人,患者平均退热时间约为6.14天,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9.04天,除7例由于年纪较大或多种基础病死亡外,其余105例全部康复。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马奎尔博土到广东省中医院考察,对中医治疗非典的效果予以高度评价,称广东省中医院创造的纪录是他所了解的“最短退热时间和住院天数”。他表示,“跟其他医院相比,这一经验值得研究与学习”。

  除了非典,近20年来发生的另外两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广东省中医院积极参与收治患者,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张忠德表示,在2009年的H1N1疫情中,一开始也是不清楚是什么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中医院是广东仅有可以收治该病患者的中医院,而且收治的都是重症,当时重症病房有30多例患者。

  “当时有一个外国人,在我们这里住院,通过中药治疗,5天全部症状转,再过了几天核酸转阴。”张忠德说。

  在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中,多位中医药专家深入武汉市的多家医院,为发热门诊病人和留观病人辨证论治,掌握临床的第一手资料。专家们经过深入讨论分析,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从国家发布的第三版新冠诊疗方案开始,中医诊疗方案成为新冠救治的重要指导内容,在全国普及推广。

  2021年曾在印度、美国导致几百万患者感染的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传入广州,在广州部分地区暴发,国内首次与“德尔塔”毒株正面交锋。“德尔塔”毒株潜伏期短、病毒载量大、重症率高、核酸转阴时间长,这给临床救治带来了极大挑战。

  张忠德表示,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医家很快总结出“德尔塔”毒株的中医核心病机: 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治疗上全程扶正、清暑化湿、宣肺解毒。1个月的时间,广州的疫情得到了很好控制。广州的中医救治经验,提高了中医救治新冠肺炎的信心,为应对局部疫情暴发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形成专家共识。

  寻“宝”:

  中医药宝库的“璀璨明珠”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这是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必经之路。

  2000年,广东省中医院在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等名老中医的支持下,聘请全国名老中医传薪岭南。15位已是八九十岁的中医大家打破门户之见,南下广东率先全国开展“师带徒”工作,首创“跨地区拜师”“集体带、带集体”“一代带二代”“脱产跟师”等模式,在中医药界产生巨大震动。

  “回头看来,这项工作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是抢救性的。”身为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第四代主要代表性传承人的张忠德说:“很多名老中医为自己的中医学术思想得以传承而感慨不已,对年轻一辈的医生而言更是受益良多。”

  “师带徒”工作开展22年以来,广东省中医院先后邀请了包括40位国医大师在内的110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来院带徒,多种中医药学术流派落地生根、百花齐放,院内累计跟师人数达到1050人次。

  “建院90年来,广东省中医院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的办院方向,扎根在岭南大地,在岐黄大道上坚定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史俏蓉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风起岭南 岐黄开杨——一家中医院的传统文化传承样本,作者:肖思思 马晓澄 徐弘毅,来源:经济参考报,来源地址:http://www.jjckb.cn/2023-11/10/c_1310749714.htm)

上一篇畅游老子故里 感受传统文化

下一篇千城百县看中国|河北秦皇岛:非遗剪纸展魅力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