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资源 >详情

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史杰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时间:2022-02-28
223000

  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新中国成立,是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红色文化的生成找到了自己的创造主体。但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而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一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对红色文化这一客体地位作用的明确认识。


  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继续领导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通过工人运动在工人阶级之间得以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群众的结合。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文化活动也随着工人运动的展开而蓬勃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社会理想和价值取向有了科学的认识,进而接受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创造运动,形成了一种先进的文化现象。中国文化思想的伟大变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赋予了“红色”全新的文化涵义,“红色”逐渐成为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先进分子革命精神、人格追求的代名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红色文化的基本雏形逐渐培育起来。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阶段性目标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并且在30年代达到高峰,与五四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比较,无论在翻译出版的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更大的发展。在中国红土地上培育出来的红色文化,是与红色政权紧密相连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揭示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以及红色政权的内容,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红色政权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创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标志的广大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些都成为红色文化发展的沃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的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理论,并努力实践,在各个根据地广泛兴办各种教育,致力于文化民主性、大众性的发展。如建立工农阶级的各种文化事业,传承革命精神,重塑根据地文化新气象,激发民众的革命热情和激情;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建立赤色图书馆,创办《红色中华》《红星》等各类报纸,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娱乐和受教育的权利。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在苏区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楔入不同革命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产物,是中国近代不同区域文化发展演变与马克思主义相互结合的结果,因此诞生了中国革命文化的不同形态。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的主要形态是井冈山文化。井冈山文化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建立、发展起来的,其蕴含的井冈山精神核心内涵主要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色文化就是指这一时期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包括国民党统治区左翼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文化,或者说革命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国共两党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使中国“站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高举抗日大旗,建立了统一战线的延安红色政权,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各种文化团体大量涌现,报刊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也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一大批具有民族形式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纷纷涌现。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了经典的阐述,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也阐述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和正确途径。抗日根据地内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这一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主要形态是以延安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红色文化,其内容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阶段性目标是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争取国内和平。党的文化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是赋予新民主主义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强调文化运动应该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团结更加广泛的知识分子;三是创办党校、干部学校等,培育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党对于思想文化建设的认识更为深刻,始终把文化战线视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文武两条战线中的一条战线,以“两手抓”的方式开展革命,一手抓军事战线,一手抓文化战线。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与苏区文化、根据地文化一样,仍然是一种区域文化。体现在文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变迁的红色经典作品,如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歌剧《白毛女》等。这一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主要形态是以西柏坡精神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红色文化,集中体现在七届二中全会路线上,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它体现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的高度要求,是对延安时期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

  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红色文化只是众多政治文化中的一种,其间既有封建主义腐朽文化、官僚资本主义买办文化,又有帝国主义殖民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日伪文化,然而中国人民最终还是选择了红色文化,这是因为红色文化是一种彻底的革命文化,是一种代表群众利益、为人民说话的大众文化。红色文化内蕴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它点燃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激情,激励着中国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反对内战的强大“精神武器”。红色文化的先进因子使得它能不断糅合其他政党团体的政治文化以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统一战线,从而削弱了敌人,壮大了自己,使红色文化在各种政治文化的碰撞中有力地打击了各种反动的政治文化,使得它们的地盘逐渐缩小直至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红色文化也从长期处于被排斥、被打压的危险境地中解脱出来,并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实现了中国红色文化的第一次质的飞跃。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红色文化的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与革命作风等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最能体现红色文化的本质和特征的文化要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成为红色文化的精髓,也成为红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活力。红色文化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倾力铸造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核心与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先进、最有吸引力的社会政治文化。新民主主义政权在作为中国当时先进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红色文化的指导下,在全国取得胜利之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对这种文化展开了进一步实践,而且逐渐向更加先进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探索和前进。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者:史杰,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来源地址:)

上一篇红色代表什么?

下一篇红色文化的过渡与推进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