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原创 揭秘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意图:可能也包括他的个人利益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21-01-17
32428

原标题:揭秘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意图:可能也包括他的个人利益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今天人们都知道诸葛亮和蜀汉后期经过多次北伐都没能成功,因此顺理成章地十分惋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经提出过的奇袭策略。由于诸葛亮为人十分稳重,他善于治兵并不假,但是,古代兵家一贯讲求“正奇”之策互相配合,这就是陈寿后来评论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众所周知蜀汉总体实力并不强,偏偏诸葛亮却坚持要“正法”强攻,连年北伐拼消耗,显得极为吃力,且收效不大。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回过头看,魏延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蜀汉国力问题,建议出奇制胜,导致后世对此优劣和可行与否长期争论,如北宋湖湘学派的胡寅认为:“兵行诡道求胜而已,延之计可用甚明。而孔明不从。或谓孔明长于治国而短于将略;或谓孔明疑延不敢委也。”南宋学者洪迈则说:“魏延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清初大学者王夫之则说:“魏延请从子年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诸葛绕山而西出祁山,趋秦、陇,奇兵也。高帝舍栈道而出陈仓,以奇取三秦,三秦之势散,拊其背而震惊之,而魏异是。”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后世争论的分歧在于,诸葛亮生平第一头衔是政治家,这才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北伐评判的焦点在于,人们习惯性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军事策略的是非对错,如此对诸葛亮的认识就难免有所偏差。唯有综合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根本意图,再比较魏延的战略,才可以看出对待这一历史公案的不同侧重点。那么,假如就着眼军事而言,其实魏延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诸葛亮的北伐很可能从头到尾并没有单纯考虑这是军事行动,比较注重实际利益,不单纯是蜀汉政权,可能也包括他的个人利益。最终距离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总体目标却较远,后来武侯接班人姜维坚持诸葛亮占据陇右的这一战略还带来蜀汉最终亡国的厄运。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但产生争论的焦点往往就在于结果成败,由于魏延的方案并没兑现,无法考量是否最终可行,所以一直属于“推理”,但从战略角度和地理条件来全面认识还是可以推断双方的优劣。尽管魏延的行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行动,但如果成功却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诸葛亮会怎样?确实很难估计的,假若诸葛亮权衡过魏延行动的可行性,仍然坚持否决,那么对诸葛亮“公”的一面就会有很不利的评价,而“私”的一面就会更加明显,至少更加证实他作为一代权臣高度揽权的“私心”。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首先,若针对占领长安一线,待诸葛亮从斜谷出来会合,以及占领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确实如诸葛亮所言十分危险,可行性不大。但若是进一步抢占潼关天险,将魏军增援拒于关外,切断潼关内外联系,然后扫清驻扎于关中的曹魏军队,进而占领整个关中,情形就不同了。历来往往集中争论“夺取长安”这一醒目字眼,或许魏延后来知道诸葛亮的谨慎,改动过这一计划,使其变得更加可取,可惜仍然被诸葛亮拒绝了。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其次,若分析夺取长安,仅控制关中一部分地区。当增援的魏军赶到,必将在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展开决战,这对以步军为主的蜀汉自然非常不利。长安周围除了潼关和武关根本无险可守,一旦成为战场,若魏延要苦守长安,蜀汉军队需要依靠汉中翻越秦岭来维持。而魏军则可以依靠渭河的水运从河东、中原进行补给(曹操当年进在关中的马超韩遂就依靠水运而来的河东粮草),这一方案就如诸葛亮所担忧,即使占据长安也不能长久。因此,只有夺取整个关中才能避免以上的种种不利,所以,《三国志·魏延传》的偷袭关中计划才是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的真正计划,也符合军事原则。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第三,蜀汉的终极目标是光复汉室,消灭曹魏,然后再行统一天下。从历史上看,以关中为根据统一中国的有:周(西周)、秦、汉、隋、唐等王朝,另外统一中国北方的还有氐羌苻氏的前秦王朝。相反,以四川或陇右为根据能够统一中国或北方的一个都没有。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那么就战略目标权衡,以诸葛亮这么注重大局的精明政治家眼光,其北伐战略却是距离蜀汉的目标越来越远,实在令人感叹和深思。诸葛亮绝对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一比当年“隆中对”的大局观就明白无疑了。即便从壮大蜀汉军事力量的退一步来说,陇右河西地区久经战乱,从东汉中期发生西凉羌乱以来诸多记载西北之凋敝完全可以证明,这也是当年西凉军阀和氐羌部落联合频繁袭扰关中的主要背景。另外,当地人口和经济发达程度、对中原的威胁均无法与关中相比。若关中能够被蜀汉夺取,对曹魏的打击自然十分严重,当年韩信暗渡陈仓夺下关中就很能说明问题。尽管魏延这一计划比较激进或者冒进,但总体目标是积极而正确,也符合蜀汉立国的大战略。而诸葛亮的占据陇右计划尽管相对平稳,本质却是比较消极的,最后收效不大自然也从历史事实得到了有力的证明。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从长期的战略眼光看,诸葛亮的陇右计划也并不可取。一来战线路途较远,相对也要花较长时间,曹魏方面反而能够赢得机会向关中集结重兵进行增援。即便得到了陇右,蜀汉最终想要防御和稳固也并不容易,除了正面的陇山隘口外,还有北面的迂回线路和南面的武都,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攻击。这样势必要陷入长期作战的被动局面,蜀汉后方运输遥远、跋涉困难,从长远意义上也决非一个理想方案(后期姜维北伐的消耗国力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再者,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即使最接近成功的第一次北伐,魏军主力曹真、张郃、郭淮先后都到达关中。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这里还有一个长期被误导的马谡失街亭公案。当然,马谡是犯了军事上的错误,但实际街亭这个地方险要是事实,但具体来说也并不适宜驻扎防守。再进一层来说,即便马谡没有犯下低级错误驻扎在山谷隘口,也会在街亭这一险要地方与魏军展开长期的拉锯战和消耗战,蜀汉的运输线过长,无法支撑长期作战,最后很可能与东汉初期的隗嚣一样——失守陇右。失街亭的悲剧是迟早注定的,只不过可能多撑一段时间罢了。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反观魏延的冒险计划,虽说风险很高,一旦成功就可以依托潼关、武关,还有蒲坂津渡口天险,保卫整个关中,这时,关中将成为蜀汉较为可靠的新补给基地,不再依靠汉中去翻越秦岭提供补给,那么,北伐最为头疼的粮草运输就会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比较而言,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即使成功也没有多少最终胜利的希望,而魏延的计划一旦成功,却可以为光复汉室提供很大的实际支撑,加上对天下人心的鼓舞(政治影响同样很大),相对来说,就多少能够看见一些汉室中兴的曙光。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那么,综合许多研究者的分析和推论,仔细看看魏延的计划实施过程。第一次北伐集中了十万兵力,有多年的准备,加上魏延、赵云、吴懿、高翔、王平等经验丰富的战将,无疑对曹魏的关中守军是处于明显优势。根据驻守汉中十多年的魏延估计,轻装部队经过子午谷需10天可到长安。从长安到潼关的距离约为130公里,大约370汉里,据司马懿打孟达用8天走1200汉里的速度,急行军每日可走150汉里。这样,魏延再要3天左右可赶到潼关(毗邻今西安市的渭南市东端潼关县)。即使魏延在长安作战3天(只要能击退长安守军或使其困守城中)再到潼关也不会超过8天时间,而魏军增援最快也需要十天以上才能赶到(包括向洛阳求援3天、商讨对策1天、兵力集中调动2天、向西开进4或5天,潼关到洛阳约有215公里),从时间上魏延应该确实可以实现占领潼关。潼关处于魏国境内,并非边关,平时没有多少守关部队,并且魏延是从背后偷袭,时间还可再缩减一些。那么,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在20天左右也完全可以自斜谷进发到关中(前军轻装,也不用完成攻城任务),留部分兵力可围住陈仓、眉县、武功、长安等要地,主力迅速东进与魏延会师,再分兵北进蒲坂津渡口和南下武关,至此,进攻关中的计划可以全部完成。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整个计划唯一的要害就在于长安魏军有多少兵力,会不会坚守。魏延认为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不足为惧。夏侯楙娶的是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夫妻二人自小就与魏帝曹丕感情极深,夏侯楙的确出于裙带关系出任长安守将。虽然是大将夏侯惇之子,但不喜军事,从未带兵作战。从魏国后来的反映也可知道:得到诸葛亮从斜谷而出的消息,马上把长安的指挥换成了曹真。据《魏略》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魏国根本没有想到蜀汉会进攻,所以关陇一带的防御确实薄弱。当时关中沿秦岭的要点有陈仓、眉县、武功、长安等地,如果前三镇各有2000兵守备,长安有5000兵,估计这一线也就一万左右的兵力。由于布置分散,很难对抗蜀汉的进攻。另外北面各郡还有5000到1万兵力是防备西羌。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魏延长期驻守汉中,充分了解过曹魏关中周围的情况,所以敢于用一万轻装兵长途奔袭长安。如果长安兵力超过一万,恐怕魏延的疲惫之师就会在长安城下遇险。若以主力击退长安守军,留下负粮的5000人,自己率精锐5000东进夺取潼关,再利用当地的粮食做补给,短时间能够应付。这样一来,魏延计划实现,关中将为蜀汉所有,北伐大业的基石就能奠定。如是曹真、张郃、司马懿在长安,都一定不会守在城里,而会出城牵制魏延,然后争取时间。恰恰夏侯楙不会有这样的能力,唯一可能产生威胁的是副手郭淮,即使这样魏延还是有成功的可能,那就是牺牲负粮的部队同郭淮拼消耗,然后魏延自带精兵迅速东进夺取潼关。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历来有人担心魏军会在子午谷设下埋伏,其实子午谷地形险峻,两面不是峭壁就是悬崖,大部队是不可能安排埋伏的。根据地图,子午谷还更靠蜀汉一侧,不过离魏国魏兴郡比较近。魏延作计划时,位于上庸、新城的孟达还没反(即使司马懿赶到城下他也未来得及反),魏兴太守申仪也毫不清楚蜀汉动静,孟达联络诸葛亮的计划还有可能是诸葛亮方面故意泄露的(田余庆先生在论述孟达的文章中就持有这种观点)。还有人担心,魏军会不会从新城、魏兴郡一带进攻汉中,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新城等地到汉中一路也是高山峡谷,道路艰险,魏军很难短时间集结大部队——诸葛亮突然攻打祁山时三郡响应,魏国形势危急而汉中空虚的228年(蜀汉建兴六年,曹魏太和二年),这里魏军根本没有动静,何况当时司马懿带领四万大军正在新城消灭孟达。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尽管斜谷比子午谷好走,但只有出子午谷才能出现在长安附近,才能抢在长安部队前到达潼关。从汉中去潼关,子午谷是最近的一条路,魏延计划的核心其实也就是为了抢占潼关天险!历史上最成功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的计划使刘邦完全占有关中地区。而刘邦也正依靠关中的经济基础,奠定了汉朝的基础(汉朝之名由来就因刘邦被分封汉中,以汉水而得名,刘备自封汉中王,继承汉朝基业,也是为了希望再现刘邦的辉煌)。魏延的这一冒险计划几乎是蜀汉以弱胜强,中兴汉室北伐成功(乃至统一中国)的最佳计划。权衡各方面情况,尽管风险是有,即便魏延当真失败,也不过是损失万人,对诸葛亮兵出斜谷的主力部队不会有任何损失,更不会严重危及蜀汉的大局。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那么,令人不解就是,为什么诸葛亮的北伐要固执己见?以他的精明睿智,难道不会明白魏延计划的动机和战略价值?而他坚持的陇右战略的真正用意是否另有目的?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对于评价诸葛亮,多数人容易非此即彼,因为诸葛亮主要体现的是政治才能,北伐成效不大,所以就贬低他的军事能力极为一般,可能也并不是很公平。尽管军事战略方面诸葛亮算是犯了方向性错误,尤其对于蜀汉的国力来说极不明智。但前前后后,诸葛亮每次北伐基本只有十万左右兵马,而曹真、司马懿都有强大的后盾,他们对诸葛亮的作战其实也并没有占多少优势,尤其最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的时候,兵力已经是诸葛亮近三倍,达到近30万兵,居然不敢进攻,凭这样的成绩也不能简单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极为一般。客观来说,他只是为了更加保险,就是声称平生“不弄险”,而且由始至终诸葛亮主要是从政治角度顾虑更多,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因素。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绩最理想,原本天水等三郡已经占领,新君明帝曹叡派曹真接替夏侯楙,派张郃攻取街亭。曹真在箕谷打败赵云、邓芝统率的偏师。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名声很大的赵云在三国历史中的真实作用,历来因为小说渲染显得过高。客观来说,赵云的武勇是不用怀疑,但缺乏统兵能力,在刘备时代他就是一个忠实可信任的亲军首领,所以赵云受命担任宫廷卫军统领——中护军,并没有镇守一方。若赵云真能大用,以刘备出类拔萃的识人眼光怎会不让忠心无比的赵子龙大放异彩呢?诸葛亮掌权以后,汉中仍然交给魏延,而永安则给李严。赵云虽有镇东将军的头衔,但还是留在成都护卫宫廷。诸葛亮北伐,赵云才以老将身份一同出征,号称从无败绩的赵云终于才有机会单独领一支队伍出战,结果失利,但好在没有什么损失,几年后赵云就病故,还是刘禅念在当年救主的情分上给予褒奖。当然,不排除赵云作为跟随刘备较早的一批人,既非荆州派系,也非益州派系,恐怕在蜀汉后期也有势单力孤的可能性。如随赵云出战箕谷的邓芝就是荆州人士,且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亲信,在与东吴修好中立下大功,是否有监视赵云行动的嫌疑呢?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从诸葛亮掌权后的蜀汉官职体系特点看,就显得不大正常。原本蜀汉政权其实很重军事特色,重要的官员几乎都有将军头衔,可事实上各种将军名号又都是虚位,要有都督头衔才能具备权力,所以小说《三国演义》中写兵权在握的全是大都督。而当时真正的武将出身在蜀汉却颇受排挤,例如魏延、李严、马忠、张嶷、张翼等一干将领原本在后期都应该可以更有作为,可偏偏都没有完全发挥全部才干。蜀汉掌权的官员清一色出自武侯的丞相府,必须要出自相府一如蒋琬、费祎、马谡、杨仪、姜维、邓芝等等,或者要同时挂职丞相府才具备实际权力,契合诸葛亮所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表述,《出师表》千载之下固然感人肺腑,但其暴露的问题实在是非常引人深思,诸葛亮几乎把丞相府当作了“蜀汉朝廷”,这难道是一种正常的封建伦理关系吗?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第一次北伐的转折就是由张郃打败马谡夺取街亭,导致诸葛亮辙军。几乎同时,孟达本来有意倒戈响应诸葛亮的计划被申仪获悉,而司马懿火速奔袭前来剿灭孟达,对这一事件也争议较大。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从公的角度,孟达所据地盘(由汉中分出的新城郡,治所为房陵,今湖北房县,方位上已经接近荆州了)即便归降蜀汉,而从诸葛亮实施北伐的情况看也很难保住;从私的角度,孟达为人不易把握,他过去与李严交好,是诸葛亮不大好掌控的人。还有一层,当年孟达受命攻取房陵时害死了诸葛亮姐夫房陵太守蒯祺一家,大姐是否也死于乱中则没有记载(见《三国志·孟达传》)。不久,曹真兵围安定,最后天水、南安等三郡又回到曹魏。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二伐中原,曹真预料到诸葛亮会攻陈仓,推荐郝昭守城,诸葛亮攻不下陈仓也退兵了。后来曹真也试图反攻汉中(230),诸葛亮抽调李严军支援前线,可惜大雨造成交通线不通,曹真生病回到洛阳,不久病死,儿子曹爽袭爵执掌兵权。除了掌权的曹爽外,曹真其他五个儿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也全都封为列侯。从对待人才方面,曹真信赖关中宿将,如张郃、郭淮等,还提拔新将领,如郝昭、孙礼、王双等,都成为蜀汉的劲敌。相反,诸葛亮身边几乎没有让他推心置腹的属下,大小军务一手包办。虽然诸葛亮用人比较严格,也选拔一些人才,但也确实有过一些错误,马谡与魏延这样的争议人物就不提了。其实可以看诸葛亮拔擢的靠谱人才也无法体会他的用心,如蒋琬、费祎接班以后表现保守畏缩,费祎和姜维之间更有矛盾,后面姜维只是一味出击陇右,一来死板坚持诸葛亮计划,二来陇右为姜维家乡,相对熟悉便于控制,对国力消耗无力补救,导致蜀汉灭亡的悲剧。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今天来说,诸葛亮病是“过劳死”应该八九不离十,可之所以如此却很大原因是揽权太过,或者可以说他不能更好的分配属下工作。尽管他是精心选拔了一些人才,但好像对谁都不完全放心(倒不一定是贬义),事无大小都要自己拿主意,既要处理军务还要处理政务。诸葛亮临终之际,后主刘禅千里迢迢派人到军中来询问蜀汉将来的前途,可见刘禅一直无法自主。绝不能单纯认为刘禅真就那么低能,这一情况颇为复杂,绝对不简单。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一来,是客观上承认刘禅的能力是很平庸,但这不能完全怪刘禅。在征战岁月中,刘备和诸葛亮都毫无栽培的意识(对比曹操带曹丕、曹植从军历练,司马懿对司马师、司马昭的培养就很能说明问题),诸葛亮血缘上与刘禅非亲非故,名义上是师长,但却刻意让刘禅保持放权给他的状态,这个现象却并不单纯。二来,当年为了让刘禅继位,诸葛亮曾故意在刘备面前夸大刘禅的才干,有意或无意将刘禅的对手刘封推向了死路。史书表明刘备本不忍心处死刘封,是诸葛亮一再强调严明军纪,刘封无奈被逼自杀,临终时流露悔恨没有听孟达的话。虽然刘封仅仅是刘备的养子,但事实上刘禅的母亲甘夫人也是侧室,刘禅同样是庶出,因此刘备未来的继承人确实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刘禅不一定就是毫无争议的继承人。否则刘备不会长期对此犹豫不决,诸葛亮也犯不着搞小动作了。我们心中的这位忠臣良相竟然也耍过两面派,这的确就是所谓政治家的手段啊。刘禅对诸葛亮表现十分敬畏,又有极大信任,也就乐得放权,几乎成了“傀儡”。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第三,再看诸葛亮安排在刘禅身边的“好人”蒋琬、董允、费祎等固然是贤人,但也不得不说时刻都把刘禅处于监控之下,丝毫没有让刘禅锻炼处理政务的意思,估计除了重要时刻为诏书盖章,平时就每天读读书(如跟伊籍学《左传》等都史有明文),看看文章。刘禅也不是没有发过牢骚,因为连孙权方面都看出蜀汉大权完全在诸葛亮手中,所以重建联盟都直接和诸葛亮对话,签订协议,完全没有君主刘禅什么事。若是冷静下来,难道不觉得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帝制社会下,十分不正常吗?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虽然后人敬重诸葛亮一生尽心竭力,但对于蜀汉政权和后主刘禅来说,诸葛亮确实把刘禅作为一个摆设而已,如之前提到《出师表》,可作为一个古代君主制下面的辅政大臣,通篇在对君主带着教训的口吻说话,“宜”什么,“不宜”什么,把刘禅的一切都安排在诸葛亮的控制下,这种家长式作风,虽然是事无巨细体现诸葛亮的尽职尽责,但以教育的角度来说,既对青少年阶段刘禅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更对他身为君主处理事务能力、政治成熟是严重妨碍。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笔者不能说诸葛亮是别有用心,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的确是诸葛亮刻意造成的“系统漏洞”,一旦诸葛亮身死,蒋琬、费祎等人更加无力或无心去培养刘禅,而在年纪上刘禅又过了学习的最好阶段,所谓习惯成自然,到刘禅后来自己掌权就彻底放任了。那么,以历史的眼光看,蜀汉的覆灭怎能说和诸葛亮毫无关系呢?几乎从一开始就被他种下了祸根,这是每每读三国史最为痛心和感慨的致命细节啊。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所以,诸葛亮数次北伐为何选择陇右?也就是既要造成北伐曹魏的积极影响,但实际上却更看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合乎自己权威稳固的眼前利益,毕竟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辅政掌权时间还并不长,仅有过平定南中的一次行动。北伐,严格说是把蜀汉的目标和诸葛亮自己的需要做了一个结合,但更巧妙的是从诸葛亮自己的目标出发,而未必是站在蜀汉政权的角度,所以诸葛亮执行的是难度稍小的陇右方案,不愿意像魏延那样急于求得“还于旧都”的目标速成。尽管名义上是抬出风险,实际则是一种从自身地位稳固的政治考量居多。 当然,诸葛亮也并不是不希望兴复汉室,只不过以他的精明,并没有真的指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轻易达成目标,所以从一开始就做长期僵持的谋划。可惜,他的陇右战略只符合他的实际,未必当真符合蜀汉国力的实际。综合数次北伐的困顿和比较魏延的积极方案,再看最后蜀汉消耗国力带来的衰落,以诸葛亮的政治谋略和顶尖智慧,难道不是出于诸葛亮的表现是有相当“私心”的吗?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诸葛亮的死就激化杨仪和魏延的矛盾,结果魏延被冤杀。按说杨仪和魏延都出自荆州派系,这也是诸葛亮为何会用魏延,但并不真正信任的本源。也可以由此看出为什么诸葛亮器重姜维,也是从为了方便实现陇右计划。当然,杨仪也是一个有才干的人,起初追随关羽,刘备将他提拔为尚书,但和益州派名士刘巴不和(刘巴为尚书令)。后跟着诸葛亮做事,颇受倚重。但杨仪自视很高,对诸葛亮把后事托付给蒋琬、费祎不服,也想揽权,但魏延更加不服杨仪,两人在班师途中互相指责,闹出内讧的悲剧。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史书对两人内讧记载很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三国志》的传记看来倾向于杨仪受命带领大军返回,而魏延不服杨仪引发冲突,但引用《魏略》记载则倾向于魏延受命班师,是杨仪故意陷害魏延叛变想要趁机夺取军权。作注的裴松之认为《魏略》多半是曹魏方面听到的传言,感觉可信度不高。但如果看后来杨仪的种种表现的确有要夺权的意图,还对费祎口出怨言,甚至被流放以后还上书攻击蜀汉,人品比魏延要糟糕的多,那么,他陷害魏延的说法未必是道听途说了。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责任编辑:92ichina666中国历史文化网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ww.china666666.com/showinfo-1-2076159-0.html)

上一篇原创 五分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下一篇原创 宋朝人吃饭有哪些讲究:文化的精致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