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冬至 | 时间的名字里,藏着我们的秘密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全息网     时间:2020-12-22
42888

      冬至。

  年初的时候,我被安排写中国的节日和节气,初衷是“每一个不吃饺子的节日都应该拥有姓名”。开始的时候,立春、清明、立夏、夏至……每个节气可以说一说(蹭一蹭)。后来写到8月的立秋,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今天,冬至到来,节日节气系列等来了一个完美的完结篇。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它是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太阳直射位置抵达南回归线。所以人们常说,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黑暗寒冷的一天。中国先人甚至以“闭关”的方式来躲避这黑暗寒冷。《周易》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商周时天子为了锁住阳气,下令关闭所有城门。还有更多人相信,冬至是春天的开始,毕竟,过了这一天,太阳启程北归了。杜甫也说“冬至阳生春又来”,阴阳转换、四季交替,多么美好。到了冬至, 太阳走完它的一场轮回了,溯源君冬至完结篇也算是走过了一场轮回。由于大家对冬至非常熟悉,它也没有多少冷知识可以科普。冬至这天多穿点、吃饺子就完了。今天还是适合聊聊节气系列从“一节一篇”到“一季一篇”的拖稿故事。“每一个不吃饺子的节日都应该拥有姓名”,当然了。比如, 清明有一百个理由吃青团,我们可以谈谈苏轼的《寒食帖》,聊一聊清明时节为啥总是雨纷纷。还可以聊一聊是古人如何在春天里感知万物的。


冬至 | 时间的名字里,藏着我们的秘密

  苏轼《寒食帖》

  再比如,立夏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吃食,但是我们可以聊聊它的别称“春尽日”,伤春一下吟吟诗也算一篇不错的鸡汤文。牵强一点呢,就劝大家赶紧去春游,“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还可以聊一聊古人是如何在夏天里感知万物的。

  然而写到夏至、小满、芒种时就真的已经词穷了……对时间流转和生命生长的感慨真的两篇就能写完,为赋新词强说夏,我甚至自我怀疑,为什么要为了抢占读者的时间而浪费自己的时间??


  郁达夫说,他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故都秋天三分之一的零头。

  终于挨到了立秋,我们可以谈谈欧阳修写的《秋声赋》或者北京的秋天有多美,但主要也是为了聊一聊人们是如何在秋天里感知万物的…… 如今的“二十四节气”被定义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这段话读起来很拗口、很学术、很没有网感,对不对?但这个总结太好了,这个定义说的是节气吗?这说的分明是人生。

  这里甚至还藏着两个让我拖稿的“借口”。

  第一个,是被改变的时间知识体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周公测影定下最初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个节气开始,到战国吕不韦增设立冬、立夏、立春、立秋,再到西汉刘安在《淮南子·天文训》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个小伙伴走到一起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冬至 | 时间的名字里,藏着我们的秘密

  它通用了几千年,对于古代人意味着什么呢?相当于我问你“今天是几号”,你第一反应是“22号”,但是一千年前的人会回答 “今天是冬至”,甚至他们根本不会每天关注“今天是哪一天?”如何命名我们的时间?原来这是一个问题。曾经的那些关于时间的命名:惊蛰、小满、白露,它们依然是美丽的,但它们早已在我们的生活里失效了。换之另一套体系,叫做一秒钟、一分钟和被编码的每一个日子。


  也是在我拖稿的这一年,写冬至一定流量惨淡,写“996”才能获得10w+。“996”是一个新出现的关于时间的命名。

  这就可以说到第二个拖稿的“借口”了——有关时间的实践。节气有许多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寒露种麦,十天不早”,节气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只是诗人笔下风花雪月的感兴。可是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变成了一种抽象 的文化符号,或者仅仅变成一句话“大雪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下一场雪?”

冬至 | 时间的名字里,藏着我们的秘密

  曾经,一个月有两个节气,长安的一天是12个时辰。如今,北上广的一天有24小时、1440分、86400秒,不知道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那句“从前慢”。而当“996”仍然不够用的时候,你一定听过别人说“如果一天有48小时就好了”。上一次看到节气同生活实践统一还是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因为她确实还需要种瓜种豆,劈柴酿酒。

冬至 | 时间的名字里,藏着我们的秘密

  当时间有了不一样的名字,我们就有了不一样的生活。原来,人类把生存状态都写在了时间里了,时间藏着我们的秘密。奥地利作家霍夫曼斯塔尔说,“自然的生存空间要么丧失,要么受到威胁,这是世纪之交的一个重大题目。” 斯塔尔生于1874年,他口中的世纪之交距今已然一百多年了,斯塔尔提出质问后的一百年发生了什么?大概就是我们渐渐习惯不去审视或追问了。斯塔尔是在评论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首诗时说的这段话,这首诗叫《豹》。

  豹——在巴黎动物园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杆后便没有宇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 ,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竹子下面一条狗,为何就是“笑”

下一篇从“君子讷言”到“君子必辩”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