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浙江:余姚发现汉六朝濒水遗址 与井头山遗址共具亲水特质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20-12-16
33458

▲ 发掘区全景

“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发现了河道、临河护岸、木构设施等濒水遗存。”10日,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员许超受访时表示,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沿海地区人水关系有着一定价值。

▲ 2号护岸内侧竹竿

日前余姚发布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考古成果。该遗址地处明清时期的余姚县城南城的巽水门外,地势低洼。发掘表明,该地块原始地貌北高南低,北侧为受潮汐活动影响而形成的灰黄沉积土高地,南侧为宽广的水域。

遗址主体堆积为一处汉代濒水遗存,也有少量的六朝遗存,共发现了河道、临河护岸、木构设施、灰坑等遗迹10余处,出土陶、瓷、石、铜、木、骨器等各类小件标本300余件,还采集了一定数量的动植物遗存。

▲ 出土的泥质陶罐、盆、钵

许超认为,该遗址具有鲜明的濒水特征,木构设施中木、竹类材质的构筑工艺皆可溯源自该地区的史前遗址,体现了深远的文化传承。

例如,临河护岸主体皆由木桩构筑,木桩底端削尖,打入生土。1号护岸结构复杂,由南北两组木桩构成,东西向沿着台地边缘外弧,全长约12米,北侧第一组木桩内侧(近岸端)置横木或横向叠置竹竿,竹竿内侧再以纵向的竹子加固。第二组木桩又分两排,呈人字形交叉,内侧同样横向叠置竹竿。考古人员推测1号护岸的两组木桩之上可能搭建有木板形成栈道,木桩内侧横置的横木或竹竿起着挡土的功用。

▲ 木觚

这些发现也让人联想到了同处余姚的井头山遗址。距今8300—7800年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考古发现食物储藏坑、露天烧火坑、生活器具加工制作区等,出土丰富的海生贝壳、渔猎动物骨骸和陶器、木器等人工制品,显示出浓厚的海洋文化特征。许超表示,两处遗址虽然在距今年代、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但都具有亲水的特质,对研究不同时期的人与自然关系都具有特定的价值。

此外,简牍类文书亦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一项重要收获,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封检、木觚、正反面墨书的木板各一件。封检底部有封泥匣、穿孔和沟槽,检面墨书经红外扫描后或可释读为“王仲郵棨”。木觚出土于河道堆积中,由一根木材纵剖而成,正面六棱五行,刷朱漆,五行皆有隶体墨书。

▲ 鸟头瓷塑

“这是浙江地区汉代基层聚落考古的重要收获,对全面认识该地区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考古人员表示,遗址出土的木觚文书也为研究东汉早中期东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材料。

(余姚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ww.kgzg.cn/index.php/a/396823.html)

上一篇山西:修缮一宋代建筑时发现罕见地宫

下一篇西藏:阿里桑达隆果墓地出土大量遗物,首现青藏高原木俑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