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一次备课,看到了《中国青年报》转述的一则报道: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里面接连出现了“热死了”“烦死了”“紧张死了”“开心死了”等词语,有人统计了一下,总共有72个“死了”。无独有偶,据报道,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对班里学生的作文进行调查统计,近半数学生一篇文章内的用词不超过200个,大量词汇重复使用,而且多是常见词,通篇是大白话,词汇贫乏,很少见到成语俗语,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具有想像力、创造力的语言了。于是作家秦文君慨叹:“现在儿童语言变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看到这则报道,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也是仰天长叹啊!老师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批语不可不谓认真全面、不可不谓细致入微,可是老师们的心血汗水总是被孩子们置之脑后,抛掷九霄,效果甚微。偶遇有心的孩子,也是枯燥乏味,少有真情,缺乏文学味道,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情,言之有文,真是需要语文老师好好研究的一大难题了。
一、增加课外阅读,充实语言库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关于读书和写作关系的经验之谈。历来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袁枚说:“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元代程端礼也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到前人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表达技巧。因此,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二、引诗摘文为我用,借得佳句成华章。
“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在作文中巧妙摘引、化用的精彩语句正如那川中之珠,山中之玉,其光华足可辉映全文。有这么一篇谈孝敬父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而 乌鸦有反哺之义 , 羔羊有跪乳之恩 ,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这段文字最大的特色就是巧妙地引用了俗语、歌词和古代散文中的名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丰富、生动的语言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它来自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来自于火热的时代生活,来自于浩如烟海的中外经典。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经典是根治语言“贫血症”的良药。
上一篇写好作文就靠这8招
下一篇写作文的3个小妙招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