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故宫日历的事儿,先看摘于网上的背景知识:
岁末将至,众多日历类的出版物持续走俏,以设计精美、底蕴深厚著称的《故宫日历》,长期盘踞在生活艺术类图书销售榜前列,被网友昵称为“红砖头”。然而近日,《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纠错”,他指出《故宫日历》封面上繁体字“歴”字写错,应改为“曆”。
12月16日,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对此回应,这个争议由来已久。概括地讲,“歴”是出现较早、含义较广的古字,虽然后来分化出了“曆”专用于表历法之意,但以“歴”代“曆”仍不为错。而“歴”在汉唐之间常写作“广林止”,即《故宫日历》封面用字,这也是沿用1935年版《故宫日历》封面上的汉隶碑拓集字,并非错别字。
我的看法:既然故宫知道“曆”专用于表历法之意,那就应该用这个“曆”,本来做日历是为了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那就正好可以借搞清楚文字而宣扬了文化不是?因为文字是文化载体,应该慎重。
故宫解释说沿用1935年版《故宫日历》封面的汉隶写法,又说“歴”在汉唐之间常写作“广林止”,意思说你看看不光近代人连古人都习惯了,你们就别较真了。我们故宫用的是古人经典里的用法,并不算错。如此解释,牵强无力难以服众。让我说,碑拓那只是书法美术范畴,古人书法为照顾字形布局结构,常常随性的改变笔画写法,挥毫起来故意多一点少一横是常事,但不能因为是书法家流传下来作品就可以推广错别字啊。
其实重点还不在这,故宫至少知道用繁体,敬重古人智慧,况且这几年用接地气的姿态推出赏心悦目的APP和诸多文创项目,我很尊敬。这事儿该引起我们警醒的是:中国的文字,从白话文运动以后,被轻视被乱用,影响我们回头理解前人著作,甚至对文明的传承影响至深。
中国的文字,一个字都是有专指,有固定意思的。而我们近代以来模糊了这些固有含义。
例如收获粮食,捕获猎物,现在用同一个获,其实过去收穫 和 捕獲,是分开用的。
中药有个苏叶,植物紫苏的叶子,繁体是紫蘇。而抢救的病人苏醒过来,繁体字就不能用蘇醒,而是甦醒。用蘇?草字头在那里摆着,人非草木。
另外一种退步就是用一个词泛指,好比身体,身是躯干,体是四肢,过去分得很清楚。
例如病人说我消化不好,其实很笼统,问题出在消还是化?消是消解、消磨,食物还是物理变化,一般涉及胃,化是转化、化生,是化学变化,涉及小肠大肠肝胆脾了。
例如病人说我咳嗽,中医应该问,你是咳还是嗽?
咳是肺气上逆,嗽是食气上逆。咳是“肺气不清”,嗽是“脾湿痰动”。咳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嗽属于消化系统的问题。两者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诊断定位还是要明确,因为治疗也是不同的。
再如大众都认为多吃水果有利健康,那——水果带来的是健还是康?
健,是有力,康是通畅,而健康这个词,就含糊不清了——反正就是身体好呗!
百度对于健康这个词条的解释: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但以上说的不是健康,是健康人群的统计概况表现,这是有根本不同的,主要脏器无病体形均匀就是健康? 还要有社会适应和道德?一点儿没解释到根本。
再说这个脏器的脏,用臓这个繁体字才能表达意思到位,中医认为臓腑的腑是传化物而不藏,而臓就是是藏精气而不泄的,简化以后,臓成了脏,臓要是脏了不就得病了?不吉利啊。那手脏了的脏以前咋写?髒,躯体的不洁净只能用这个。
天干物燥的干,繁体是乾,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铁皮筒外面印着餅乾字样吗?而天干地支的干,繁体还是干。
有次徐老师在北京西郊某古色古香场所看到一匾额,场所人员说是从李鸿章安徽老家淘来的,上有慈禧太后的落款,一同去的厚朴二期小卢爷看一眼就说是假的,繁体的太后写成了太後。
文字之间,有时就差那么一点,但区别很大,不光闹笑话,还会闹矛盾,好比年底 你(ni) 跟领导谈话,不还是常得说 您您您(nin)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