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北大博士称李白是古惑仔惹争议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7-20
21557

     “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这样的古惑仔形象能和‘诗仙’李白画上等号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认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

  近日,这一消息经传统媒体报道后,在各大网站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波,网友们纷纷对这种恶搞历史名人的现象予以批驳,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刊发了多篇评论文章,指出“给历史人物扣屎盆子有失公允”“想搏出位就拿历史名人开刀是不负责任的”“把史学研究庸俗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红网论坛,有网友称“明摆着是想靠炒作换新书销量的”,不过,也有网友称学术争鸣是正常的。

  网友痛批:恶搞古人是学术的悲哀

  为何学术圈会有恶搞古人现象?刘长锋发表评论指出,“风险全无成名快,而且经济效益可观,这才是学术圈恶搞古人的最基本的根源所在。学风全无、尊严丧尽、经济至上,正是这样一种相当卑劣相当危险的作风,在学术圈里肆虐漫延,并最终直接导致了恶搞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蔚然成风。这不能不说是当下学术届的悲哀。”

  刘敏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评论,“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坏事,况且中国自古就有‘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的古训。但出名也应该讲求人们能够接受的底线,讲求社会的正常规范、标准,不能够以满足一己的目的为出发点,不尊重事实的真相。这样搏出位,最终只能遭到人们的唾弃,遭到人们的嘲笑。”

  于立生发表评论分析说,“史学研究,远不应止于史料的考证、甄别。千年之前,唐代大史家刘知己即提出著名的‘史学三长论’,认为历史学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史才、史学、史识;而其中又以史识为灵魂。“学者,史料精熟也”,而“识者”,则为“选材精当也”(冯友兰先生语)。选材精当,就涉及价值判断,涉及史观问题。那么,把史学研究庸俗化则是要不得的。

  网友力挺:争鸣是学术的一种良性表现

  在红网论坛,有网友发帖力挺北大博士,称有争鸣才是学术的良性表现,如果一切价值观都是恒定不变的,整个学术界将一片死气沉沉,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再说,这位北大博士要是能拿出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何就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呢?如果我们的学术动不动就封杀异己,对不同于大众的观点进行清洗,才是真正对历史人物的亵渎。

 

李白生平: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谪仙人李白

下一篇李白和杜甫 历史道路的殊途同归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