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 制图:蔡华伟
她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年代,也亲历了特殊岁月里的起起伏伏。7月17日,她迎来自己的百岁寿辰。
她就是杨绛。
孙桂馨老人今年80岁,谈起杨绛先生,她说:“上世纪50年代我在北大西方语言系读书,那时就知道杨绛。杨先生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也很清瘦,书香门第的气质溢于言表。虽然并未直接听过她的课,但朱光潜先生曾对我们说,杨绛的翻译精彩绝伦。获得朱先生如此高的赞誉,我们认定肯定是高人吧!”
杨绛在翻译界可谓大家。通晓英语、法语的她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巨著《堂吉诃德》。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除了译作,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杨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干校六记》、《将饮茶》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卢翎说:“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容、旷达的姿态。”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的晚年作品,其间夹杂着大量玄幻、命理等内容,使其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立飞说:“玄幻、命理、梦境等内容实际是在隐喻现实,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方式。读者在她的文字里既能感受到一种看透人生的平静,又能感受到一种难以遏制的强烈感情。痛极之处方显平静,而平静之中又蕴藏着极大的波澜。”闫立飞说:“文字之间看似是屈从于命数,而在杨绛先生平静的文字中,我们却能体会她对于丑恶事物的批判。”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尽管杨绛先生在文学和翻译上造诣非凡,但更多的读者是通过《我们仨》这部书才真正了解她的。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的牟朦是杨先生的忠实“粉丝”。2003年,一本《我们仨》让她在很多个夜晚里泪流不止。“文学家的身份让她在磨砺中已经参透了世事,而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又让她不舍每一天的回忆。”
杨绛在晚年开始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书信。高群在《杨绛这一百年时间中》写到:“钱钟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手稿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重重叠叠,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而出书之后,杨绛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杨绛先生曾说:“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写照。在上个世纪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杨绛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了知识分子的尊严。
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她的短篇作品《老王》。高中生陆天琳回忆起不久前学的这篇课文时说:“老师分析课文时说,作者通过平实的描写塑造了老王善良的形象,而我觉得作者的内心是很柔软的,她被善良的老王感动,自己一定也是个善良的人。”
杨绛先生晚年闭门谢客,但是,千千万万的读者在她百年寿辰之日,却不会忘记这位世纪老人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迪。“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上一篇什么的文言文
下一篇青莲居士李白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