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4-17
14813
      这一节我们了解六部杂剧作品:白扑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和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一、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太素,号兰谷,金朝末年人。他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的战乱中渡过的,长大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不再有仕进之意,几次拒绝官员荐举,漂流于大江南北15年这久。在他的词和散曲常表现出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悲。他的剧作见于著录的有16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和《梧桐雨》,从内容看,白朴剧作大半是写男女情事。 
      《墙头马上》是一部爱情喜剧。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在白居易诗中写了一个少女与情人私奔而最后遭遗弃的故事,
其主题在诗的小序中明言为“止淫奔”,是为道德教化而作的。《墙》的主题与白居易原诗相背,是热情赞美男女间的自由结合,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
      人物分析:李千金是剧中最重要和最具有个性的人物,她不但一开始就主动约裴少俊幽会,声称“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志,爱别人先舍了自己,”而且自始至终都是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么奔辩护,用泼辣的语言回击裴尚书等人对于自己的指责,还大胆表白自己对情感要求:“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画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账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 
      总之,通过李千金这一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剧本对自由的爱情,非礼的私奔,男女情欲都作出了率直坦露、毫无畏怯的肯定和赞美,比之《西厢记》更一种勇敢的气派。 
      《墙头马上》情节紧凑,矛盾冲突集中,语言朴素生动,本色通俗。《梧桐雨》则以典雅优美、富于抒情的曲词著名,表现出文人化的趣味。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底本,但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提示学生对比《墙》与《梧》的曲词;对比《梧》与洪升的《长生殿》。
      二、马致远,号东篱,取自“采菊东篱下”,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人。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散曲中有“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担任地方官,也毫不满意,晚年隐居田园,在道教中求解脱。而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称,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将他列于元人之首。明藏懋循将他的《汉宫秋》置于《元曲选》之首。作品见录有13种,留存有
6种,另《黄粱梦》与艺人合作。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梦汉宫秋》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历史上这一事件只是汉元帝一宫女嫁给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汉书》记载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情节,使之带上了故事色彩。《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改编为一出以假定历史为背景的宫廷爱情悲剧。
      内容简介:汉元帝命毛延寿挑选美女,秭归农家女王昭君被选中,但她拒绝行贿,毛画像时丑化了昭君;十年后,汉元帝偶遇王昭君弹琵琶解闷,发现其惊人的美貌,于是大加宠幸,封为明妃。毛畏罪逃往匈奴,挑嗦匈奴兴兵索取王昭君;昭君在文武大臣束手无策时情愿和番以息刀兵,元帝无可奈何,而昭君行至汉与匈奴交界黑龙江时自杀。元帝思念昭君,在梦中与之相见,醒来后听到孤雁哀鸣,倍添愁绪。而匈奴王为昭君的忠义所感十分后悔,将离间败盟的毛延寿抻回汉朝治罪,重新与汉结盟修好。 
      评析:《汉》包含有一定的民族情绪,但由原著及马致远的人生志向可知,《汉》的主旨并非在此,并不在于表现昭君的忠君爱国。马的基本人生态度是要么在元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汉》主要表现他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受,表现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所颠簸这一内在情绪。 
      《汉》是一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也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护自己所爱的女人。在这一人物身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当臣下以女色败国理由劝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于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而第四折“孤雁惊梦”则表现出真龙天子汉元帝对的爱人无限思念。《汉》不靠曲折的情节及激烈的矛盾冲突取胜,即它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但后人对这部剧的评价却很高,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它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象《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朴实自然的语言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即具有意境美和音乐美。第三折为昭君送别,用顶针句式,回环重迭,反复吟唱,急节促拍,音律凄婉。浓重渲染了元帝目送昭君远行的内心痛苦。
      [梅花酒]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将;泣寒将,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三、元前期杂剧中出现过一大批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至今存目的有30多种,完整传世的有6种,这些剧作借前代的历史背景,通过描写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主持正义的事迹,反映出元代民众对于合理公正的社会秩序的要求。 
      元代水浒戏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李》与《水浒传》第73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小说成书在后其情节可能直接采自本剧,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故事相符的一个剧本。 
      剧情:恶棍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抢走酒老板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上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指斥宋江、鲁智深玷辱梁山名誉。后三人同去酒店对质,方知是歹徒冒名作恶。李逵敢干深悔莽撞,负荆请罪,并协同鲁智深擒获歹徒,将功补过。 
      这是一出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剧中的李逵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形象,他是非分明,爱憎强烈,忠于梁山的正义事业,为人坦诚豪爽而又天真鲁莽。如一听王林的哭诉,又见到所谓的证据——红绢褡膊,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说便拔斧砍旗,还以脑袋作赌,立下军令状。显示了他嫉恶如仇,火爆而不顾后果的个性。下山对质,他对宋江和鲁智深的一举一动都表示怀疑,走快想人家快到丈人家了心里高兴,走慢了则疑心二人拐了人家女孩害羞也,不敢走哩。好象很精明,却在这种精明中愈发显示出他的憨直与鲁莽。真相大白后,他又装糊涂耍无赖,保住自己的脑袋,最终抓住歹徒时,他又得意起来,自诩为宋江、鲁智深洗刷了坏名声。 
      《李》不仅安排了巧合的情节,误会性的冲突,而且曲词也十分符合人物性格,并且富有动作性。这部戏直接影响了后来小说《水浒传》
中李逵形象的塑造。 
      四、纪君祥,大都人,生平不祥,《录鬼簿》录有6种剧目,保存下来的只有《赵氏孤儿》一种。《赵》讲述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史记·赵世家》以及刘向的《新序》、《说苑》中有关于这一史实的记载。作品写权奸屠岸贾将忠良赵盾一家三百余口杀,并诈传灵公之命,逼死驸马赵朔,囚禁公主。公主在囚禁中生了赵氏孤儿,然后围绕孤儿命运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通过屠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救孤”,冲突既揭露了屠的凶残,又突出了程婴等的义烈,构成了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典型的忠奸斗争戏,但它又不只是停留在忠奸斗争的问题上,而是在揭示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的同时,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屠岸贾杀绝赵氏一门三百余口,又发出榜文搜孤,——“有盗出婴儿者,全家处斩,九族不留”。继而“又要把晋国内凡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新添小厮”全部杀害以灭赵氏孤儿。这一背景为程婴等人的自我牺牲提供了较之单纯的忠更具人情味的道义依据。程婴是为报赵朔平日优遇之恩,从严密监守的公主府里把赵氏孤儿偷了出来,韩厥则是不愿将孤儿“献出去求荣进”,“利自己损别人,”加之看到小孩“腮脸上泪成痕,口角内乳食喷,子转得一双小眼将人认。紧帮帮匣子内束着腰身,低矮矮怎舒伸?”而公孙杵臼之死则是因为不愿国内无辜的婴儿被杀,所以他们或杀身成仁,或忍辱负重以实现其自觉承担的使命的行为,便有了人格完成的意义和崇高的悲剧美感。 
      艺术上这部戏戏剧冲突激烈,矛盾连续不断,气氛始终紧张而扣人心弦,因此,戏剧效果也特别强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品,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王实甫与《西厢记》

下一篇元代散曲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