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时间:2014-04-17
12624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
      其生平仅能凭一些片断材料得知:钟断定嗣成《录鬼簿》中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邾经《青楼集序》说他“金之遗民,不屑仕进”可知他是同金入元的但很难断定他从仕社会地位。入元可能并未出仕,仅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段更狂优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自夸,成为判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按照士大夫的传统人生取向标准来看,分明是堕入下流,但关汉卿却欣喜于在这种生活中解脱了功名利用禄这个锦套头。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行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来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份,更多包含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二、关汉卿的《窦娥冤》及其他杂剧作品关汉卿创作杂剧团
      67种,现存在18种,按习惯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等三种。公案剧的代表作为《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这些剧作通过公案故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黑暗的政治势力和邪恶的社会势力对弱小者的残酷压迫,表达了广大民众对于公平的社会秩序和安宁的生活的向往。
      结尾常寄
      希望于清官,用清官昭雪的形式来缓解矛盾。
      爱情婚姻剧的代表作为《救风尘》、《望江亭》,这些作品公里反映出广大妇女担心遭受社会欺凌的心态,也体现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人道关怀,作者“哀其不幸,赞其抗争”。 
      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这些作品在反映民间心理的同时,比其他剧作更多地表现了作者个人的人生情怀,带有较浓厚的文人化的气息。他在剧本中歌颂英雄、呼唤英雄、抒发英雄末路的感慨。
       (一)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国维认为将它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也毫不逊色。它的素材源于民间传说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的《搜神记》中都有记载。于定国在东海郡当狱吏,很孝顺婆婆的寡妇被郡守冤判了死刑,于公力争不得,后东海郡大旱三年,新郡守听了于公的话,天上立时下起了大雨。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1、窦娥形象分析: 
      她是一反抗者的形象,但又并非金刚怒目式,而是以女性特有的善良与坚强表现出独特的反抗性,这二者的互补构成她性格的主体特征。善良:为婆婆免受皮肉之苦而招假供独赴法场;赴法场时怕婆婆看见而请求从后街上走;被冤杀后她鬼魂还请求父亲收养婆婆。坚强:抗拒张驴儿父子软硬兼施的透逼;对天明誓,立下三桩誓愿;鬼魂诉冤以争取清白、公道的判词。
      窦娥反抗性的来源:对道德律令的自觉遵从,构成窦娥冤的意志,这表现在她对守寡的认识上,为保护婆婆而招供上。这一善的意志是男权社会妇女的要求,是男子对女子道德行为的塑造;对天理的信仰对正义的执著对现实的认知是构成窦娥反抗精神又一社会文化原因的心理活力。
      2、三桩誓愿的正负面效应: 
      内容:刀过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楚州亢旱三年。 
      正面:使窦娥的冤屈为广大百姓所有了解。这是窦娥意志的体现、反抗精神的写照,是下层人民心灵深处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信念的表达,是作者惩恶扬善的理想化表现形式,是利用天地的矛盾来处理现实矛盾的一种方式,它在激起人们悲剧性的怜悯同时,引发出人们的悲剧快感,从而达到情绪的渲泄和心理的满足。
      负面:是祈求神灵保佑的诗意化幻想。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弱者哲学,这一幻想是智慧的弥补欠缺孤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软弱的掩饰是一种精巧的精神法,它在抵抗宿命令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宿命。马克思说:弱者总是靠相信奇迹求得解放,以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想象中驱除了敌人,就算打败了敌人,因而失去对现实的一切感觉。
      3、鬼魂复仇清官昭雪的意义: 
     是窦娥反抗意志的进一步显示,是窦娥反抗性格合逻辑的表现,更进一显示出窦娥的反抗精神。但窦娥命运只所以会发生转机主要在于清官的降临,尽管可以说是人物积极斗争的结果但关键是环境变化的结果,而清官又是她的生身父亲,所以清官加父亲导致的双重庇护,人为地缓和了悲剧的冲突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为官的是否清廉,而不在社会的制度良否?”(鲁迅)最终导致现实的矛盾就全部消融在神话式幻想中,一场感天动地的悲剧演出就这样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道德预约中降下的帷幕,现实的黑暗就这样被轻而易举的化解和消融了。
      4、窦娥悲剧生成的原因:外因:经济原因:高利贷剥削;社会政原因:社会混乱、吏治腐败。内因:窦娥善良与坚强互补的性格构成她悲剧命运的内在推动力。性格就是命运。 
      5、《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以巧为巧,剧脉曲折,治繁为简,头绪整治。
     (二)《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由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恰好地配合成一部喜剧。同是风尘女子的宋引章和赵盼儿,前者天真轻信,贪慕虚荣,后者饱经风世情练达;而周舍则是个轻薄浮浪又狡诈凶狠的恶棍。宋引章被周舍所骗,赵盼儿利用周好色的习性,以色相诱,将她救出火坑。 
      《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块》中谭记儿面临杨衙内企图杀害他丈夫,强娶她为妾的险境,机智地利用酒色将他愚弄,使他沦为阶下囚。
      这两种剧本都把恶势力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他们虽貌似强大,却由于自身的卑劣品格而大倒其霉。在这里,为社会道德所不赞同的色相欺骗,成为代表正义一方的必要和合理的手段,这反映出市民社会的道德观念,剧情因此而活跃。
      (三)历史剧《单刀会》,在反映民间心情的同时,比其它剧作更多地表现出作者个人的人生情怀,带有较浓厚的文人化的气息。剧情:鲁肃设宴约关羽过江,企图强迫交出荆州,关羽明知其意,却不肯示弱,单刀赴会,怒斥鲁肃,智退伏兵,安然归去。此剧突出了英雄主义主题,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的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墙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由此可见,关剧内容题材有以下特点: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层面和人物并深刻揭示社会黑暗面;反映社会中受压迫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以及命运对个人的压迫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美好人生的执著追求。
      这三个特点融汇和发展了传统文人文学和市民文学中最富有生气的部分,展开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新面目。
      关汉卿戏剧艺术特色
      关汉卿之所以成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写作年代早与作数量多还在其次,最为重要的是他充分妇挥了戏剧这一新兴文艺样式的长处: 
      一、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许多杂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他所揭露的社会黑暗是对当时现状的一种反映,这样说并不错。但社会对于弱者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并非到元代才如此,
尖锐地提出此问题既表现了作者的良知,是正在发展着的市民阶层通过作者所发出的呼吁。实现社会正义的途径:诉诸幻想,期待王法,体现改善社会的愿望;弱者通过机智斗争来战胜恶势力。 
      二、戏剧结构方面,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举例:《救风尘》中赵盼儿欺骗周舍的过程;《鲁斋郎》中李四和张鲑的妻子先后被鲁斋郎霸占,两家人的命运彼此交接,但剧情仍能以清晰的步调展开。《窦娥冤》中赛卢医害蔡婆,张驴儿救蔡婆,张驴儿想药死蔡婆婆却药死老子,情节出人意料,矛盾迭出。 
      三、塑造了大量人物形象。 
      关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大多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在此有两点值得注意:1、关笔下人物较概念化,具有真实人物的多面性。张鲑、窦娥与蔡婆婆的关系。2、对人性表现出较宽泛的认可,对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的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的立场加以丑化和诋毁。《赵盼儿》中赵盼儿指责周舍的唱词;《金线池》中杜蕊娘的唱词。 
      四、语言以本色当行。
      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的生活和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生活的口语,能把观众感情引入到剧情和剧中人物命运中。而所谓本色又不是简单地搬用 日常口语,而是经过艺术锤炼。王国维称之为:“一空倚傍,自铸伟词。” 
      1、将质朴浅俗的口语锤炼地委细致。
      2、把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语汇熔铸在自己的创作中。
      3、惟妙惟肖表现各色人物的口吻、语气。
      总之,关剧语言可总结为;炼俗为雅,化雅为俗,雅俗兼收,串合无痕,并且新鲜活泼不失本色。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我与同学管谟业——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下一篇南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