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瞬间迸发的“新感觉”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29
11099
                           ——技巧和手法 
 
      《雪国》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是通过瞬间感受,自由联想、象征、比喻 等,写出“新的感觉。”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 白。” 
 
     短短一句话,不但为读者交待清了时间、地点、环境等诸要素。更重要 的是川端康成捕捉到了外界事物给他的那一瞬间的意象或感觉,哪怕是极细 微的感触,从而生发为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这一段已成为日本文学中的名 句,被公认为是典型的“新感觉派”手法。 
     火车驶出黝黑的隧道,虽然是一片夜色,但白雪覆盖大地,顿时给人以 豁亮醒目之感,具有一种象征意味。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带上主观色彩,以 景写情,表现人物的心里状态。 
     再如,描写在火车的玻璃窗子,叶子的映像和流动的暮景重合叠印,反 映在岛村的意识上,既是他刹那间的感觉印象,又是他虚拟的一种美的幻境。 
 
          “镜子的衬底,是流动着的黄昏景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同 镜底的景物,恰象电影上的叠印一般,不断地变换。出场人物与背 景之间毫无关连。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 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副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姑娘 的脸庞上,叠现寒山灯火的一刹那间,真是美得无可形容,岛村的 心灵都为之震颤。” 
 
     这样传神之笔,没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厚的功底是绝对达不到的。岛村 仰望夜空,似有飞身银河之感的描写也相当成功: 
 
          “火星洒落在银河里,岛村好象又给轻轻托上银河似的。黑烟 冲向银河,而银河则飞流直下。水龙没有对准屋顶,喷出的水柱幌 来幌去,变成一股白濛濛的烟雾,好象映着银河的光芒。” 
          “当他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 村的心头倾泻下来。” 
 
     这样传神的表达,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回味,也使读者领悟了新感觉 派的精髓。 
     这种手法后来川端康成在短篇小说《水月》(1953)中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个再婚的青年妇女,缅怀病死的丈夫。丈夫生前长年卧病,她把一面镜子 交给他,让他从镜子里望到她在院内菜地劳动的姿影。骤雨后,丈夫还用镜 子照过映在院中积水里的月亮,——月影的月影。有时,她坐在丈夫身旁, 同丈夫一同望着镜子,竟至感到镜子里映出来的才是真实的世界。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喜欢用“镜中花”、“水中月”等表现虚幻的 景象,而川端康成竟然写出“月影的月影”的佳句,虚幻的程度更增一倍, 堪称神来之笔。 
     吉田精一指出日本小说的显著特点:长篇虽然“缺乏思想的统一性和结 
构的逻辑性”,但“在琐细的局部性感觉方面却光彩熠熠,发挥其优秀的才 华。”这恐怕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川端康成也从精神分析说受到启发,强调自由联想。《雪国》的开头, 岛村从玻璃窗上的幻象,借助朦胧的意识活动,联想到第一次来雪国认识驹 子的经过,引出一大段倒叙,使现实和过去错综交杂。他的联想,不是逻辑 上的,而是通过感觉引起的,具有很大的跳跃性。 
     川端康成在作品里拈出来的某些意象,有时往往有一定的象征、寓意性 质。如《雪国》里,镜中的映象,象征人生的虚幻;秋虫之死,暗示人生的 无常;徘红的面颊,朱红的嘴唇,火红的枫叶,象征驹子的热情,反衬岛村 的冷漠。这类意象的外延,深化了意象的内涵。 
     与联想、象征相关联的,是巧设比喻。如在岛村与驹子初见面时,岛村 对驹子的印象:“笔挺的小鼻子虽然单薄一些,但下面纤巧而抿紧的双唇, 如山水蛭美丽的轮环,伸缩自如,柔滑细腻。沉默时,仿佛依然在翕动。按 理起了皱纹或颜色变难看时,本该会显得不洁净,而她这片樱唇却润泽发 亮。”把嘴唇比为水蛭,可为形神兼备,这种巧妙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 联想,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川端康成的作品追求一种空灵的境界,讲究语言的搭配、韵律,因此在 结构上,凡属多余的叙述,琐细的情节,冗长的心理描写,一概略去,这就 使得通篇节奏加快。 
      《雪国》吸取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卓越技巧,以人物的意识流动结构作 品。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此种手法的运用有利于作者更加深刻细腻地刻画 出人物心理活动,揭示人的内在精神,抒写情感。同时,以意识流结构作品 也可冲破时空顺序的限制,使结构更加简洁、跳跃。既避免了文章的繁杂、 冗肿,又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使作品更富于变化。川端的这 一手法获得许多评论家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雪国》在结构、章节衔接 和叙述议论等方面的处理上达到惊人的节约而不失其雅。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唯美与道德:堕落的美感

下一篇风景自笔端流出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