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心灵深处的偶像

作者:蝈蝈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29
9960

  

                          ——女性美和爱的观念 
 
     川端康成由于受童年孤僻性格的影响,在他以后的文学生涯中,显露出对女性柔美和母亲光芒的崇拜,并在文学创作中多有反映。甚至可以说,他 的作品有相当部分是在对女性的膜拜和对这种膜拜的自觉不自觉的抗拒的相 互纠缠中写出来的。而《伊豆的舞女》作为成名作,则是他敏感多情的年青 心灵所受到的初恋煎熬,历经多年而形成的一块美丽的水晶! 
     这位内心多情、外表淡漠的大作家在见到一位美丽的女性时,留下如此 精绝深情的笔墨:“尔后我又一次为女性不可思议的人工美所牵萦,……我 看到她,大吃了一惊,还以为她是装饰的风俗画中的远偶呢。她不是东京的 雏妓,也不是京都的舞娘,不是江户商业区的俏皮姑娘,也不是风俗画中的 女子;不是歌舞伎的男扮女角,更不是净琉璃的木偶。她好象是多少都兼而 有之。这是曼鱼的很有生气的创作,充满了江户时代的情趣。当今世界上, 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姑娘了,曼鱼是怎样精心尽力才创作出这样的姑 娘啊?!这简直是艳美极了!” 
     对于平常而遇的少女,川端康成已是赞美之至对于女神一样开启了自己情之门的阿薰,则更是十倍百倍地赞美。川端康成犹如向神明敬献了供奉, 内心的渴望和紧张也就得到了暂时的抚慰与缓解。 
     有时候,“我”——或多或少映出作家本人的影子,对于女性形体美也 难免会受其中肉欲成分的诱惑。比如,“我”在茶馆老婆子的挑逗下曾有一 些邪念,但他内心的斗争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由于爱,他迫切地想得到舞 女,然而他不能对她使用暴力,这便构成了他内心的极度矛盾,川端康成极 为准确地描述了他这一心态。而当他亲眼看到一尊美丽的女神胴体时,宛如 暗夜中看到了耀眼的光明: 
 
          一个裸体女子突然从昏暗的浴场里跑了出来,站在更衣处伸展  出去的地方,做出一副要向河岸下方跳去的姿势,她赤条条的一丝 不挂,站在那里宛如一枝梧桐。我看到这副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 荡涤着我的心。我深深地吁了一口气,噗吱一声笑了。她还是个孩 子呐。 
 
     在这样一位圣洁的女子面前,人的一切情感都被净化了。伊豆的舞女这 个纯洁的形象,已经被日本人尊奉为永恒的旅情偶像。 
     阿薰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的美的理想,也体现了他的人格追求。她宛如 
一尊高贵的脱俗的雕塑,美在肉体,美在心灵,凌然在空,不可侵犯。川端 康成对陷入贫困、不幸、遭人歧视的悲惨境遇的舞女的深切同情和赞美,在 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身作为一个孤儿的一种哀怜。 
      《伊豆的舞女》拍成电影后,风行一时。看了这部电影,川端康成仿佛 又回到了情游伊豆的时光,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鲜明的是,那涂抹 在她的睡睑外眼角边上的古色胭脂红……”有人张罗着在伊豆附近的汤野温 泉建立《伊豆的舞女》文学纪念碑,使川端康成很吃惊。因为他不希望大家 去找小说中的模特。在他心目中,阿熏永远是迷朦的,幻觉的神仙似的影像。 如果在现实中能找到,势必会破坏这种幻觉之美的力量。川端康成自己说:  “小说中的舞女,当时是十四岁时,按周岁算是十二、三岁,其后将近五十 年杳无音讯,生死未卜。说去向不明,或许更符合颠沛流离、漂泊无着的巡 回艺人的身份。这种说法,未免太残酷了。” 
     阿薰这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素色莲花,在“我”的心目中,是永不凋谢的 神性之花。她是那样纯洁、天真,可以说是远远脱离了尘世与社会的污浊, 无论是她淋浴时高兴地裸奔,还是听书时的认真劲儿:“脸几乎要挨到我肩上,两眼闪闪发光,盯着我的前额,眼皮一眨也不眨……”都在作者和读者 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舞女的纯真和舞女与“我”的膝胧爱情,通过对“我”的思想转向的描 写得到了突出显现。“我”一开始对舞女尚有一些非分之想,但通过和舞女 的接触,发现了她对我怀着羞怯而朦胧的爱情。这纤尘不染的爱情之泉,一 下子冲去了“我”心灵上的那些污浊。最后告别时,她才偷偷跑来送我—— 结尾处的感人场面,使“我”对舞女的感情变得更深沉,更刻骨铭心了。 
     爱和生命是文学的两大永恒主题。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可以说是 这一准则下的典范之作。他从丑恶灰暗的现实生活中,剔出最纯洁最美好的 部分,将它精心地化为艺术呈现给人类。 
     据作者自己说,这篇作品是以他1918年 (十九岁)在高等学校读书时, 一次去伊豆半岛旅行的体验为基础写成的。当时,那些巡回艺人一个个蓬头 垢面、肮脏不堪。但在《伊豆的舞女》中,经过他的艺术处理,艺人们却是 美丽的、富于生活情趣的、善良多情的。在山路上她们发现泉水时,自己先 不喝,等着男人们。在漂泊流浪的生活中,她们不忘为死去的小孩作祭,悼 念那个仅活了一个星期的幼小的亡灵。她们有着自己的人格,自尊、自重、 自爱。 
     作为新感觉派的中坚,川端康成时刻不忘所谓的“感觉至上,也即直觉 论,就是高度的精神性。”而偏于直觉,表现主观感受,通过人物自身的感 受来反映现实生活,——可视为川端康成的主要创作要领。 
     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的以上主要风格还正处于形成中,现实 主义的成分似乎多一些,在《雪国》、《古都》、《千鹤》中运用的意识流 手法、新感觉派的比拟手法、非情节化等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 
     再者,在这篇小说中川端康成以女性为主人公,以日本演歌的技巧再三 咏叹,产生了令人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这也奠定了以后他以女性为主人公 的系列作品的基调。川端康成从《伊豆的舞女》开始了他高起点的女性主人 公的系列创作,描写她们生生死死、哀哀怨怨的恋情。这是与他的孤儿根性 以及他的美学思想、美学趣味分不开的。川端康成选择女性作艺术主角,其 实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川端康成在表现爱情这个主题时,极少浓墨塑造男性形象。这是因为, “倘要写男性,势必要写他的工作。而政治、经济,以至意识形态这类主题, 其生命也不过保持三五十年而已。这类主题几乎留不下来”。 
     川端康成的看法未免偏颇,但他自有他的理想与追求。其中,关注人情, 感叹人生无常的日本风情文化,是影响他观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由于受《源氏物语》的影响至深,川端康成非常重视女性世界的“爱”。 在《伊豆的舞女》中,“我”最后与舞女阿薰也是以“聚散两依依”的传统 结局而告终的。但其中的情感如此蕴含雅致,纤细深沉,朦胧清寂,假如没 有一颗可以流贯到紫式部、清少纳言、松尾芭蕉的日本心,是不可能写出来 的。 
     川端康成幼失情恃,亲人见弃,导致他永久的哀伤和孤独感。他的作品 从 《伊豆的舞女》开始,自始至终贯串着女性崇拜,特别是处女崇拜。在川 端康成看来,“能够真心爱一个人,只有女人才能做到。” (《雪国》这是 因为,“女性比男性美,是永恒的基本主题。”此话与曹雪芹的“女人是水 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川端康成他认为:“在所有艺术中,少女都是被讴歌的,不言而喻,在 古往今来的文学中,少女和年轻女郎无止境地被赞美之。” 
     阿薰,不过是川端康成笔下一系列女性形象中的一个。其它的还有阿 光、阿樱 (《招魂节一景》),优子、龙子(《浅草的少男少女》)、星板  (《花的圆舞曲》),驹子、叶子(《雪国》),文子(《千只鹤》),苗 子、千重子 (《古都》),波子、品子(《舞姬》)等。她们都是具有某种 内在联系的“川端文学典型。” 
     作为川端康成成名作的 《伊豆的舞女》),则被视为“基于伊豆秀美风 景下二十岁青年的旅情和舞女淡淡恋情的纯粹的青春文学之杰作。”那用清 新秀逸的笔致所表现出来的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纯洁的恋情,朦胧的 爱恋,淡淡的哀愁,引起了日本乃至世界读者的广泛共鸣。 
     川端康成一贯主张小说的“非情节化”、“散文化”。而且,日本文学 本身,也有“使小说趋向散文,使散文回归到诗”的功能趋向。川端康成通 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特别是女性的心态的刻画和展示,在小说、散文、诗 歌之上又找到了一座完美的桥。 
     为此,一九六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曾经这样高度评价了他:“以 优超的感受性,高超的叙述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应该说,这 种评价是中肯的, 《伊豆的舞女》这篇砥笔之作,就是很好的明证。 
     在日本文坛上女性描写并不寂寞的情况下,川端康成异军突起,用他的 艺术力量开拓了一个爱的崭新领域,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川端康成 如此热衷于讴歌女性,尤其年青女性,某种程度上是亲近女性,寻回童年被 失落的亲情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川端康成对社会苦苦思索的结果:爱,使他 的全部才华走上荣誉的顶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蝈蝈,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镜中的印象 流萤的感觉

下一篇系住魂灵的围腰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