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這是就七律說的。如果就五律說,那就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這兩句口訣對初學的人有一些幫助,但也引起一些誤會,因為這並不完全符合事實。對
於仄收的句子(a 型和 b 型)來說,的確是一三五不論(五律是一三不論);對於平收的句
子(A 型和 B 型)來說,那就不然了。上面講到,B 型的句子,五律第一字,七律第三字是
要論平仄的,必須是平聲,否則叫做犯孤平。至於 A 型的句子,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
必須是仄聲;否則最後三字變為平平平,是所謂三平調。而三平調是古風專用的形式(下面
再談)。
了解了律詩的平仄規則,律絕和長律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律絕的平仄格式等於半首
律詩(見下文)(注:上節通論說過,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古絕不依照律句的平仄,以五
言為常見,而且常用仄聲韻。)。律絕也有四種格式。和律詩一樣,五言絕句以首句不入韻
的仄起式為最常見,七言絕句以首句入韻的平起式為最常見。本單元文選中所選的七言律
絕,除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首句入韻的仄起式,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是首句不入韻的平起式以外,其他像杜牧的四首七絕和蘇軾的《題
西林壁》都是首句入韻的平起式。長律就是普通律詩的延長,平仄規則完全以律詩為標準;
長律不管多長,都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韓愈的《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
就是依照首句不入韻仄起式五律的平仄加以延長的。長律一般都是五言,七言長律很少見。
五言長律和五言律詩一樣,也以首句不入韻的仄起式為最常見。
古體詩的平仄並沒有任何規定。漢魏六朝詩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注:清初王士禎著《古
詩平仄論》,首先提出古詩也有平仄講究;趙執信作《聲調譜》,以為古詩另有平仄規則。他
們的話不完全可信。)。唐以後古體詩受到律詩的影響,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講究。根據這一
點,古體詩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古風,一種是入律的古風。
純粹的古風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過,唐以後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有意避
免律句,於是無形中造成一種風氣,要讓古體詩盡可能和律詩的形式區別開來。這樣就使古
體詩的句子有了某些特點。
前面說過,三平調是古風專用的形式,這成為古風的特點之一。最後三字除了這種三平
調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還有比較少見的兩種,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這就是說,
平腳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聲為原則;仄腳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
五字以用仄聲為原則。從全句的平仄看,多數句子的節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疊平疊仄,這
就是說,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還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
都平的(注:這種情況正和律句相反,律句偶字的平仄是交替的。)。例如杜甫《歲晏行》:
歲雲暮矣多北風(注:用黑體字排的符合四種三字尾的要求,加·的是疊平或疊仄。),
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綱 凍,莫徭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
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
割慈忍愛還租庸。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