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的韻例,繼承了詩騷的傳統。四言詩和五言詩一般是隔句為韻,也就是說偶
句的末一字用韻。例如古詩《迢迢牽牛星》的韻腳是"女,杼,雨,許,語";左思《鬱鬱
澗底松》的韻腳是"苗,條,僚,朝,貂,招"。偶然有一般押韻處而不用韻的,曹操《步
出夏門行·觀滄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中"字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這只是極其
個別的情況,後人也沒有仿效的。
五言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也可以入韻。首句不入韻的情況比較常見,不必舉例。首句入
韻的例如: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上山采蘼蕪)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曹植白馬篇)
五言詩以不換韻為比較常見,但也可以換韻。例如古詩《行行重行行》的韻腳是:ô離,
涯,知,枝‖遠,緩,返,晚,飯ô,共用兩個韻。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的韻腳是:ô窟,
骨,卒‖程,聲,城‖裏,婦‖舍,住‖子,鄙,子‖舉,脯,柱‖君,關,全ô,共用七
個韻。換韻後的第一句有的入韻,有的不入韻。這里不再舉例。
七言詩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韻的,曹丕的《燕歌行》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後人把這種
七言詩叫做"柏梁體",因為相傳漢武帝作柏梁臺,與群臣共賦七言聯句,就是句句入韻
(注:偽託的柏梁臺聯句,全詩二十五句,句句押韻,一韻到底。例如:"日月星辰和四時,
驂駕駟馬從梁來。郡國士馬羽林材,和撫四夷不易哉!¼¼")。其實句句入韻的七言詩,
與其稱為柏梁體,不如稱為漢魏古體,因為漢魏時代就只有這一類七言詩。直到鮑照才寫了
一些隔句為韻的七言詩(注:例如他的《擬行路難》其一《瀉水置平地》和其三《對案不能
食》。)。
來自民間的雜言樂府詩,在韻例方面,比五言詩、七言詩都要自由一些。試看《戰城南》: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這一段前兩句不押韻,
後三句句句押韻。《有所思》的韻例更加特殊,前七句的韻腳,"乃在大海南"、"雙珠玳
瑁簪"、"聞君有他心"三句相押;"用玉紹繚之"、"拉雜摧燒之"兩句;"繚"和"燒"
押韻。後九句的韻腳則是"之灰思之颸之";其中"兄嫂當知之"和"東方須臾高知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