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漢魏六朝詩特點

作者:王力     来源:古代漢語     时间:2011-03-14
10018

 

(一)漢魏六朝詩的語言特點
漢魏六朝詩以五言詩為主,此外,也有四言詩、六言詩、七言詩等。五言詩可舉古詩十
 
九首為例。四言詩如曹操的《步出夏門行·觀滄海》,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六言詩非
 
常少見,不舉例。樂府又有雜言詩。所謂雜言,是說詩句的字數多寡不等,如《有所思》、《上
 
邪》等。雜言的樂府詩是很常見的。這對後人的古風有相當大的影響。例如李白,他就很喜
 
歡寫雜言的古風。
就語言的形式說,漢魏六朝詩和散文的區別並不很大。五言詩(或四言詩、七言詩)只
 
有兩點不同於散文:(一)每句字數一定;(二)押韻。至於雜言詩就更和散文近似,因為除
 
了有韻以外,和散文就沒有什麼顯著的差別了。當然,雜言詩的句子一般要比散文的句子短
 
些,但是那很難說就是雜言詩的語言特點。隨著駢體文的興起,魏晉以後的詩比較多用對仗。
 
謝靈運的《登池上樓》和謝朓的《晚登三山遠望京邑》都是對仗很多的,特別是《登池上樓》,
 
二十句中竟有十八句用了對仗。但是這也不成為這個時期的詩歌語言特點,因為當時一般的
 
散文,由於受到駢體文的影響,也喜用對仗。再說這個時期詩用對仗是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的;
 
用對仗,只是一種修辭手段,不是形式格律上的固定要求。
 
從另一方面說,多用口語詞彙卻是漢魏六朝詩的特點。樂府歌辭多數來自民間,口語詞
 
彙固然非常顯著。例如: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有所思)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有所思)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上山采蘼蕪)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上山采蘼蕪)
 
就是當時文人的作品,也是比較接近口語的。例如: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古詩迢迢牽牛星)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郁築長城?(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報書與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詩歌口語化,這是優良的傳統。唐詩宋詞都是循著這條道路發展的。至於元曲,那就更
 
加口語化了。
(二)漢魏六朝詩的句式
漢魏六朝詩的句式,上承詩騷,下啟唐宋。現代民歌的句式,和漢魏六朝詩也有一定的
 
繼承關係。
 
句式和字數是有密切關係的。偶字句和奇字句是顯然不同的兩個類型。所謂偶字句,主
 
要是四言和六言;所謂奇字句,主要是五言和七言。
 
《詩經》和《楚辭》的《離騷》《九章》等是偶字句的一類。《詩經》以四字句為主要形
 
式;《楚辭》以六字句為主要形式,兮字不算在六字之內,例如《離騷》的"帝高陽之苗裔
 
(兮),朕皇考曰伯庸";《哀郢》的"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詩騷的偶字
 
句發展為漢賦、六朝賦以及駢體文的句式。
 
《詩經》和《楚辭》也有一些奇字句。例如《靜女》:"俟我於城隅""匪女之為美"
 
《離騷》:"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這是五字句。又如《七月》:"二之日鑿冰
衝衝,三之日納于淩陰";《離騷》:"謠諑謂餘以善淫""夫孰異道而相安"。這是七字
 
句。但是我們一般不說五言詩和七言詩始於詩騷,因為詩騷中沒有全篇都是五字句或七字句
 
的,而且真正五言詩和七言詩的一般句式也和詩騷中的五字句七字句不同,這一點下文還要
 
談到。
 
真正的五言詩起源於西漢的民謠,文人寫的五言詩則是到東漢才出現的(注:蕭統《文
 
選》載有李陵蘇武的詩,徐陵《玉臺新詠》以古詩十九首中的八首為枚乘所作,那是靠不住
 
的。)。七言詩又比五言詩出現得晚些。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
 
(注:柏梁臺聯句大概是偽託的,見下文 1509 頁。張衡的《四愁詩》不是純粹的七言。)。
 
現在討論偶字句和奇字句的句式。
 
四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二,這就是說全句的節奏是二字加二字,意義單位和節奏單位是
 
一致的,這種句式繼承了《詩經》的傳統。試舉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裏的幾句為例: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五言詩的一般句式是二三,這就是說全句的節奏是二字加三字。這種句式是四言的擴
 
展。在二二的當中插入一個音,或在後面加添一個音,就成為五言。這樣,二三可以細分為
 
二一二或二二一。例如:
 
纖纖--擢素手 劄劄--弄機杼(古詩行行重行行)
 
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曹植白馬篇)
 
金張--籍舊業 七葉--珥漢貂(左思鬱鬱澗底松)
 
(以上各例可以細分為二一二)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古詩迢迢牽牛星)
 
借問--誰家子 幽並--遊俠兒(曹植白馬篇)
 
鬱鬱--澗底松 離離--山上苗(左思鬱鬱澗底松)
 
(以上各例可以細分為二二一)
 
七言詩的一般句式是四三。這是五言的擴展,因此細分起來是二二三。試舉曹丕的《燕
 
歌行》為例: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全篇詩的句式都是四三,這里只摘引了八句。
 
每句前四字又可以細分為二二,後三字可以細分為一二或二一。
 
由此可見,五言詩七言詩的一般句式和上文所引的《詩經》《楚辭》裏的五字句七字句
 
是不完全相同的。
 
當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詩句都是依照這種句式寫成的。例如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以觀滄海""若出其裏""水何澹澹"等是一三;古詩《行行重行行》的"各在天
 
一涯",陶淵明《飲酒》第五首的"而無車馬喧",第九首的"且共歡此飲"是一四;第九
 
首的"問子為誰歟"是一三一。但是這些比較特別的句式不是詩句的主要形式,對後代的影
 
響不大。
 
以上所述的一般句式,是就文人的作品來說的。至於來自民間的樂府,句式就比較自由
 
了。
(三)漢魏六朝詩的用韻
漢魏六朝詩的韻例,繼承了詩騷的傳統。四言詩和五言詩一般是隔句為韻,也就是說偶
 
句的末一字用韻。例如古詩《迢迢牽牛星》的韻腳是"女,杼,雨,許,語";左思《鬱鬱
 
澗底松》的韻腳是"苗,條,僚,朝,貂,招"。偶然有一般押韻處而不用韻的,曹操《步
 
出夏門行·觀滄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字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這只是極其
 
個別的情況,後人也沒有仿效的。
 
五言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也可以入韻。首句不入韻的情況比較常見,不必舉例。首句入
 
韻的例如: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上山采蘼蕪)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曹植白馬篇)
 
五言詩以不換韻為比較常見,但也可以換韻。例如古詩《行行重行行》的韻腳是:ô離,
 
涯,知,枝遠,緩,返,晚,飯ô,共用兩個韻。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的韻腳是:ô窟,
 
骨,卒程,聲,城裏,婦舍,住子,鄙,子舉,脯,柱君,關,全ô,共用七
 
個韻。換韻後的第一句有的入韻,有的不入韻。這里不再舉例。
 
七言詩在南北朝以前是句句入韻的,曹丕的《燕歌行》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後人把這種
 
七言詩叫做"柏梁體",因為相傳漢武帝作柏梁臺,與群臣共賦七言聯句,就是句句入韻
 
(注:偽託的柏梁臺聯句,全詩二十五句,句句押韻,一韻到底。例如:"日月星辰和四時,
 
驂駕駟馬從梁來。郡國士馬羽林材,和撫四夷不易哉!¼¼")。其實句句入韻的七言詩,
 
與其稱為柏梁體,不如稱為漢魏古體,因為漢魏時代就只有這一類七言詩。直到鮑照才寫了
 
一些隔句為韻的七言詩(注:例如他的《擬行路難》其一《瀉水置平地》和其三《對案不能
 
食》。)。
 
來自民間的雜言樂府詩,在韻例方面,比五言詩、七言詩都要自由一些。試看《戰城南》: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這一段前兩句不押韻,
 
後三句句句押韻。《有所思》的韻例更加特殊,前七句的韻腳,"乃在大海南""雙珠玳
 
瑁簪""聞君有他心"三句相押;"用玉紹繚之""拉雜摧燒之"兩句;""""
 
押韻。後九句的韻腳則是"之灰思之颸之";其中"兄嫂當知之""東方須臾高知之"
""也可以認為押韻。《有所思》押韻的情況畢竟是個別的,雜言樂府詩主要還是隔句韻
 
和句句韻。
 
有一點值得提一提,漢魏六朝的文人詩一般是避免重韻的,樂府詩卻不避重韻,例如《上
 
山采蘼蕪》既有"新人復何如",又有"手爪不相如"。著名的《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
 
也有類似的情況。
 
以上談的是韻例。至於漢魏六朝詩的韻部系統,由於這一時期沒有韻書留傳於世,而作
 
品的地域分佈又比《詩經》時代廣闊,所以還不容易弄清楚。大致說來,漢魏古詩的用韻接
 
近先秦韻部,晉以後的詩韻,越到後來越接近隋唐韻部。依照一般的看法,漢魏詩的用韻是
 
比較寬的。我們可以用合韻的眼光來了解漢魏時代的寬韻。例如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的韻腳是"海,峙,茂,起,裏,志",就是之幽合韻,其中的""字是幽部字。合韻不
 
是漫無標準的,必須鄰韻才能通押。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力,来源:古代漢語,来源地址:)

上一篇诗體

下一篇唐詩的用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