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古代文化常識——車馬

作者:王力     来源:古代漢語     时间:2011-03-12
8830

 

古書上常見車馬並舉。例如《詩經·唐風·山有樞》說:"子有車馬,弗馳弗驅",《論
 
·公冶長》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注:見本書第一冊 180 頁。)。
 
戰國以前,車馬是相連的。一般地說,沒有無馬的車(注:當然,馬車之外還有牛車等。),
 
也沒有無車的馬。因此,古人所謂禦車也就是禦馬,所謂乘馬也就是乘車。《論語·雍也》: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這是說乘肥馬駕的車。古代駕二馬為駢,駕三馬為驂,
 
駕四馬為駟。《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這不在於說他有四千匹馬,而在於說他
 
有一千乘車。
 
古人說"服牛乘馬",可見馬車之外還有牛車。馬車古名小車,是供貴族出行和作戰用
 
的;牛車古名大車,一般只用來載運貨物。
 
古代馬車的車廂叫輿,這是乘人的部份(注:所以後世轎子也叫肩輿。)。輿的前面和
 
兩旁以木板為遮罩,乘車的人從輿的後面上車(注:此據古書所記。近來考古發掘,知道上
 
古車輿有的是方形,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六角形,有的周圍是高起的欄幹,後面留有缺口,
 
以便乘者升降。)。《論語·鄉黨》說:孔子"升車必正立執綏",綏是車上的繩子,供人上
 
車時拉手用的。
 
古人乘車是站在車輿裏的,叫做"立乘"(注:但是"婦人不立乘",見《禮記·曲禮
 
上》。)。輿兩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體,叫做輢。輿前部的橫木可以憑倚扶手,叫做式(軾)。
 
古人在行車途中用扶式俯首的姿勢表示敬禮,這種致敬的動作也叫做式(注:但是"兵車不
 
",見《禮記·曲禮上》。)。所以《檀弓》說:"夫子式而聽之。"(注:見本書第一冊
 
207 頁。)一般車輿上有活動裝置的車蓋,主要是用來遮雨的,像一把大傘。
 
車輪的邊框叫輞(wǎng),車輪中心有孔的圓木叫轂(孔是穿軸的),輞和轂成為兩個同
 
心圓。《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注:見本書第二冊 373 頁。),輻是一根一根的木
 
條,一端接輞,一端接轂。四周的輻條都向車轂集中,叫做"輻輳",後來輻輳引申為從各
 
方聚集的意思。《漢書·叔孫通傳》說:"四方輻輳。"
 
車軸是一根橫樑,上面駕著車輿,兩端套上車輪。軸的兩端露在轂外,上面插著一個三
 
四寸長的銷子,叫做轄(又寫作、鎋),不讓車輪外脫。轄是個很重要的零件,所以《淮
 
南子》上提到"夫車之能轉千里所者,其要在三寸轄"。後來引申為管轄的意思。露在轂外
 
的車軸末端,古代有特定的名稱叫軎(wèi 又寫作轊),又叫軌。《詩經·邶風·匏有苦葉》
 
說:"濟盈不濡軌",古人常乘車渡水,這是說濟水雖滿並沒有濕到車軸頭,意思是水位不
 
到半輪高。軌的另一個意義是指一車兩輪之間的距離,引申為兩輪在泥道上碾出來的痕跡,
 
又叫做轍。《禮記·中庸》所謂"今天下車同軌",並不是有人把天下的車轍大小都規定下
 
來,而是規定了車子的統一尺寸,車輪的軌轍就自然一致了。
 
附帶說一說軔(rèn)。軔不是車子的組成部份,而是阻止車輪轉動的一塊木頭。行車時
 
先要把軔移開,所以啟程稱為"發軔"。引申開來,事情的開端也叫"發軔"
轅是駕車用的車杠,後端和車軸相連。轅和輈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夾在牲畜兩旁的
 
兩根直木叫轅,適用於大車;駕在當中的單根曲木叫輈,適用於小車(注:此據古書所記。
 
近來考古發掘,知道上古乘人的馬車多為獨轅直木。又,漢代乘人的車,種類復雜化,車轅
 
成雙,駕車的馬以一匹為常,這里不細說。)。所以《左傳隱公十一年》說:"公孫閼與潁
 
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
 
車轅前端駕在牲口脖子上的橫木叫做軛。軛和衡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軛用於大車,
 
衡用於小車。所以《論語·衛靈公》說:"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
 
車轅前端插上銷子和軛相連,叫做輗。輗和軏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輗用於大車,軏
 
用於小車。所以《論語·為政》說:"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注:見本
 
書第一冊 178 頁。)
 
古人乘車尚左(以左方為尊),尊者在左,禦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做驂
 
乘,又叫車右。所以《左傳·宣公二年》說:"其右提彌明知之。"(注:見本書第一冊
 
28 頁。)兵車情況不同。主帥居中自掌旗鼓,禦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護主帥,叫做車
 
右。一般兵車則是禦者居中,左邊甲士一人持弓,右邊甲士一人持矛。
 
駕車的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則有驂服之分。兩旁的馬叫驂,中間的馬叫服。一說服之
 
左曰驂,右曰騑。籠統地說,則驂和騑是同義詞。所以《楚辭·九章·國殤》說:"左驂殪
 
兮右刃傷。"(注:見本書第二冊 560 頁。)王勃《滕王閣序》說:"儼驂騑於上路。"(注:
 
見本書本冊 1171 頁。)
 
古代貴族的車馬還有若干裝飾附件,不一一敘述。
 
上文說過,戰國以前馬是專為拉車用的。《左傅·昭公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乘馬
 
而歸。"孔疏:"古者服牛乘馬,馬以駕車,不單騎也。至六國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云'
 
車千乘,騎萬匹'是也。"但是孔疏又引劉炫的話,以為左師展"欲共公單騎而歸",這是
 
"騎馬之漸"(開端)。我們認為春秋時代可能有騎馬的事,但那只是極個別的情況。到了
 
戰國時代,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從匈奴學來了騎馬。後來騎馬之風才漸漸盛起來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王力,来源:古代漢語,来源地址:)

上一篇古代文化常識——宮室

下一篇古代文化常識——飲食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