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浅谈豫剧在新疆的创作与发展

作者:李瑞君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时间:2011-02-19
26841

    源远流长的豫剧民间艺术,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剧种。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全国地方艺术的瑰宝。它以平民百姓熟悉的生活化、口语化,通俗易懂的道白、唱词而痴迷观众,既热情又奔放,节奏明快、板腔严谨、旋律悠扬而传遍海内外,就连祖国宝岛台湾也有豫剧专业艺术团体,尤其在新疆,无论山西人还是山东人只要一提起河南豫剧都能哼上几嗓子,劳动一天的军垦职工听到喇叭里传来豫剧唱段再累也不怕,浑身都是劲。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感染力和生

命力。在此,笔者想浅谈一下豫剧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

  据《中国戏剧志·新疆卷》《中国豫剧大辞典》及报刊杂志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豫剧就传入新疆,当时盛世骥从河南接来一个小型剧团,演出的是曲剧、豫剧、越调等,并在新疆大部分地区陆续演出,解放前的新疆,汉族人口稀少,但豫剧、越调、曲剧作为大众娱乐的形式,已在大批来自内地的官兵与移民中拥有很多观众。豫剧在新疆扎根落户后受到各阶层观众喜爱。1954年,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老师率团来疆。慰问驻疆人民解放军及乌鲁木齐市广大观众和石河子广大观众,并把豫剧火种再次点燃并播撒到天山南北。从此豫剧在新疆这块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随着大批的河南支边青年和移民进疆,豫剧在新疆的呼声越来越高。

  1959年10月,新疆第一个专业豫剧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成立。随后各地州市纷纷成立豫剧团,高峰时多达三十多个,就连南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十余个,这种豫剧热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文革后,因种种原因新疆就仅存三个专业团体,新疆兵团豫剧团、石河子师豫剧团、兵团农九师豫剧团。

戏剧
 

  上世纪五十年代,豫剧在新疆广泛传播上演的剧目有:《红娘》《杨八姐游春》《黄鹤楼》《辕门斩子》《刀劈扬藩》《梁红玉》《破洪州》《桃花庵》《穆桂英挂帅》等。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八十年代,豫剧发展到了繁荣阶段。剧目有《大祭桩》《五世请缨》《春秋配》《花木兰》《西湖公主》《秦雪梅》《包青天》《抬花轿》《白蛇传》等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到了九十年代,我们新疆的豫剧进入一个探索和改革创新的阶段,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上演的剧目除学习内地的艺术之外,演员自身又揉进自己的创作,提炼丰满了原有舞台的艺术形象,如:《风流才子》《风雨行宫》《汉宫怨》《粉黛冤家》《绣花女》《香魂女》《草原情》《铜镜情怨》《狸猫换太子》等。到了二十一世纪,又出现了大批的剧目精品,如:《三更生死缘》《八珍汤》《英武香妃》《长孙皇后》《铡刀下的红梅》《陆游与唐琬》等优秀剧目。有正剧、喜剧、悲剧,还有青年人喜爱的小品、歌舞、歌曲、小戏曲及反映兵团农场军垦儿女事迹等剧目。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观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发挥了文化教育和大众娱乐的功能。

  多年来,新疆的豫剧创作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内地的豫剧和新疆的豫剧无法比拟,它采用了少数民族的表现风格和特点。如抖肩扭脖子翻手腕,这是中原文化艺术的再现与进一步改革、继承与发展,如自编自演的现代戏《草原情》《邻里情》《山旮旯》《军垦情》等戏就是说明了这一点。用豫剧形式演少数民族人物,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体现了党和人民对豫剧创作的要求,更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心愿。

  豫剧艺术是大众的,是百姓的,在新世纪发展中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并依此为指针,努力创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现在豫剧已在天山南北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兵团240万人口中拥有大批戏迷朋友,从事豫剧创作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寻找新疆豫剧的新途径新品位,不负时代的责任,人民的重托,完成豫剧在新疆开花结果、更上层楼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李瑞君,来源:乌鲁木齐晚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故事问题

下一篇从中国影视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