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俄罗斯无产阶级文学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俄罗斯苏联文学简史     时间:2011-02-17
14403

  随着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学也在二十世纪初形成了集团力量,并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高尔基(1868—1936)。高尔基原姓彼什科夫,他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童年时代在外祖母身边度过,刚十余岁时就开始在人间谋生,干过各种活计,在社会这所“大学”中生存、修养。他完全靠自学成长为一位作家。1892年,他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第一次使用了“高尔基” (意即“痛苦的”)这一笔名。此后,高尔基不断推出新作,如《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妇》、《鹰之歌》等,这些作品大多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是吹入当时文坛的一阵清新的风。1898年,他的两卷本的《特写与故事集》出版,从此,他成了一位驰名全欧的大作家。进入二十世纪后,高尔基继续创作,在保持其作品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流浪汉”的形象和明确的阶级立场等特征的同时,高尔基在其创作中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加强了对无产阶级未来的充满激情的呼唤。长篇小说《母亲》和散文诗《海燕》可视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

  《海燕》写于1901年,原是一篇小说中的一部分,后小说被禁,只有这一部分被允许发表。检查官也许没有预料到,这个看似没有“煽动倾向”的短短的散文,发表之后即不胫而走,成了一份革命的号召书。在这篇散文诗中,高尔基用优美的、充满激情的笔调,以象征的手法,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雄姿。海燕的形象,被迅速理解为无产阶级的化身,在诗篇的结尾处,海燕在无畏地呼唤:“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也是整个诗篇的主旨。 《海燕》所体现出的坚定的、勇敢的斗争精神,鼓舞了当时无数的革命者;而这首诗篇自身所具有的气势和优美,又使它能被后人所传诵。

  1906年,高尔基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母亲》,这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小说以俄国无产阶级斗争运动中的真实事件为素材,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工人运动进行了艺术的概括,描绘出一幅壮阔的革命画卷和一大批革命战士的形象。与此同时,这部小说在艺术处理上所作的一些尝试,也为无产阶级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某些原则,后来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美学原则,因而,《母亲》又被称之为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母亲》以工人革命家巴威尔的成长历程和斗争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俄国工人阶级觉醒、反抗的艰难过程,说明了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道理。同时,对儿子的活动从不解到理解再到亲身投入,母亲尼洛芙娜的精神觉醒历程也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母亲的形象,不仅在结构上使小说更为丰满,同时也在内容上加深了作品的深度,更展示了无产阶级自身解放运动的广度。

  与高尔基并肩站立在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发端处的作家,还有绥拉菲莫维奇、别德内依等人。

  绥拉菲莫维奇 (1863—1949)出身于顿河地区一哥萨克家庭,他虽进过彼得堡大学,但后因一篇反政府的宣言遭流放,在流放地与一些工人革命家的共同生活,使他的世界观转到了无产阶级一边。在两个世纪之交,他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主题均是对无产阶级苦难生活的反映,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抗议。1902年,绥拉菲莫维奇结束流放生活回到莫斯科,与高尔基接近,参加了有助于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文学活动。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不再一味以沉重的笔触描写下层人的苦难,不再仅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开始写出一种呼吁、战斗的声调,开始具有对无产阶级未来的自信和乐观。这一时期的作品有 《红光》、《炸弹》、《在普里斯尼亚》、《荒漠中的城》、《耗子国》等。绥拉菲莫维奇坚持不懈地以无产阶级及其生活为描写对象,以“揭露富人对穷人的剥削”为创作主旨,因此,他也被视为俄罗斯无产阶级文的创始人之一。

  别德内依 (1883—1945)原姓普里德沃罗夫,出身雇农。他后来有幸在彼得堡大学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他之所以成为诗人,则是因为根基深厚的俄罗斯民歌很早地唤醒了他的诗歌创作天赋。不满二十岁,他就常在柯罗连科主办的《俄罗斯财富》杂志上发表诗作。1911年,他的布尔什维克报刊上发表了《关于一个有害的庄稼佬杰米扬·别德内依》一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农民形象。这首诗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作者也就由此对诗中主人公的名字用了自己的笔名,“别德内依”的原意为“贫穷的”。这首诗的主题也为其作者所继续着。别德内依的诗政治态度十分明朗,用词简单,善用寓言诗的形式来宣传革命思想,或讽刺阶级敌人。他在第一本诗集就定名为 《寓言集》。别德内依在十月革命前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关于土地关于自由关于工人的命运》,长诗吸收了民间的口头创作的艺术手法,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至十月革命间俄国工农的革命斗争。长诗较重的叙事色彩,使得有人又称这部作品为诗体小说。

  高尔基、别德内依这两个笔名的原本含义(“痛苦的”、“贫穷的”),源自无产阶级当时真实的社会处境,同时,用这两个笔名似乎也可以概括出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无产阶级文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风格:对无产阶级贫穷生活的写照,对无产阶级痛苦生活的同情,以及由此而来的强烈抗议和对斗争的呼唤。世纪之初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社会前提下迅速壮大,成为文学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为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文学创造了前例,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俄罗斯苏联文学简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俄罗斯现代主义文学

下一篇十月革命和文学概说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