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幻想的彩翼

作者:秦牧     来源:未知     时间:2012-09-20
28491



      在戏曲艺术片《还魂记》放映的时候,我听到座后一对男女观众议论的声音:

 

“真是莫名其妙!两个不相识的男女在梦里会碰在一起互相恋爱,女的死了,埋在地下好久掘出来还会复活,这样的情节怎能教人相信和感动呢!”

 

《牡丹亭》(《还魂记》)里面,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恋爱故事的确是奇特的。就是小孩子也知道这样的情节完全出于幻想和虚构。它不能使现代一般的人们感动是自然不过的事。但是,如果以为在它刚刚问世的明代,也没有人被感动过,那就大错特错了。汤显祖这部传奇,当年开始上演的时候,不知道使多少痴男怨女都为它伤心下泪。尤其是闺阁妇女,看了这出戏,更加如醉如痴,有些妇女还因此疯狂般追求起汤显祖来。当时好些妇女认为这是第一部好戏剧,理由是在世俗生活中难以办到的事,在这出戏剧中都办到了。天各一方可以在梦中幽会,死后埋掉又能复活还魂。唯其如此,她们认为这戏写尽了男女间的“至性至情”,为之倾倒不已。清代焦循的《剧说》一书,就写下了当时这出戏剧许多使人激动悲伤的故事。《牡丹亭》在数百年间魅力一直不衰,至今葬在西湖畔的一个旧时代的苦难妇女冯小青还留下了这么一首悱恻动人的小诗:“夜雨敲窗不忍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世间也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从这首小诗,也可以想见:《牡丹亭》在数百年间,感动过多少受到封建礼教禁锢的人们。

 

因此,可以说,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加以提炼升华起来的幻想,有时即使情节离奇,却同样可以具有巨大的感人力量。这些“幻想”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嬉笑怒骂而已,作者写它们的时候,是常常付出了极其真挚的情感的。汤显祖在写作《牡丹亭》的时候,据说写到伤心处,就曾经伏案痛哭。

 

幻想,这真像是闪光的彩翼,作家插上了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而抒发最严肃的感情,有时最适宜的竟是幻想。《离骚》就是一例。屈原在他的长诗中展开了一个美丽神秘、碧海蓝天的境界,神灵鬼魅,到处充斥。但是我们却不感到那些神仙有什么威严,倒是屈原骑龙使鸟,上天入地,呼叱着一切月神、日神、云神、风神,咒骂天地的不仁,怀疑古老的传说,却使我们充分感到人力的神奇和诗人追求精神的强烈。幻想,可以说是作者生活、思想、感情的一种升华。

 

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作者需要幻想;把事物集中概括起来,作者需要幻想;使“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事物纤毫毕现,作者需要幻想;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和想象,作者尤其需要幻想。

 

幻想──这对彩翼,我们经常有需要它的时候!

 

幻想,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才能!

 

幻想,只要它是从现实生根的,它又可以是一种十分切合实际的斗争手段。

 

想一想西欧的少年儿童,在数百年间,是怎样地着迷于《列那狐的故事》《鲁滨孙飘流记》《格列佛游记》吧!想一想东欧的少年儿童,是怎样地热爱他们的《白熊奶奶》《蟒魔王》《宝石花》之类的童话,我国的少年儿童,是怎样地热爱《西游记》《哪吒闹海》《老虎外婆》之类的故事吧!幻想,是儿童文学园地中一位受人欢迎的美丽的仙女。

 

如果以为这些事情谈得远了,我们也可以来谈些近的。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其中有好几篇的情节就完全是根据幻想虚构而成的(虽然那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幻想)。例如《复仇》《狗的驳诘》《墓碣文》《死后》等篇就是。这些文章的情节,有的是一男一女,裸身各握利刃立于旷野之上;有的是狗居然向叱骂它的人作了人言,雄辩滔滔;有的是墓里的死尸忽然能够坐起;有的是作者描述自己死后遇见的一切,包括蚂蚁在颜面上爬行和苍蝇舐食身体时自己的感觉等等。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些内容几乎都是荒诞不经的。然而鲁迅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奇异的幻想,使他企图表达的那个严肃的思想达到了异常深刻的境界。

 

以为幻想到超越常理的事物没有感动人的力量,是不符合于历史的实际的。《牡丹亭》的故事曾经那么风靡一时,赚了不少人的热泪,就是一个例证。

 

某些人所以会贬低幻想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只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幻想和真实之间的血缘关系罢了。

 

在提高思想、深入生活、加强艺术素养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培养和发展幻想的才能。必须能够根据丰富的生活的材料,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地虚构事物,必须能够上天入地、纵横驰骋地进行形象思维,构思一些如巴尔扎克所形容的“庄严的谎话”。

 

如果不是知识丰富、感情热烈、经常吸收丰富的文学营养、热爱思索的人,是不可能发展“幻想”的才能的。如果对别人的幻想之作毫无欣赏的兴趣,自己又怎能插上一对幻想的彩翼呢!

 

但是整部文学史都告诉我们,我们十分需要这样一对美丽的、想象的、轻快翱翔的金色翅膀。

 

阅读指要

 

作者说:“以为幻想到超越常理的事物没有感动人的力量,是不符合于历史的实际的。”文章举了哪些“历史的实际”来说明这一点?你能补充举出一些事例吗?

 

作者说:“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加以提炼升华起来的幻想,有时即使情节离奇,却同样可以具有巨大的感人力量。”请问,这“巨大的感人力量”从何而来?作者为什么强调“以生活真实为基础”?

 

作者说:“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作者需要幻想;把事物集中概括起来,作者需要幻想;使‘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事物纤毫毕现,作者需要幻想;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和想象,作者尤其需要幻想。”请联系本文,结合你的体会和经验,对这三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常见有些学生作文被人斥之为“胡编乱造”,而本文却纵情高歌“幻想的彩翼”,号召作者构思巴尔扎克所说的“庄严的谎话”。试问:“胡编乱造”与构思“庄严的谎话”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不妨与同学们讨论一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秦牧,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联想与想象

下一篇想象联想技法选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