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冰心与庐隐

作者:张同俭,闫玮     来源:新编现代文学史     时间:2011-01-06
11259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之一。冰心出生于一个温暖、富裕的家庭之中,父亲是当时清朝政府的海军军官,曾随父亲移居山东烟台,因此辽阔沉静的大海洗涤了冰心的襟怀,她从4岁起就跟着母亲认字,听讲童话和民间故事,以后又跟着舅舅阅读了不少古典名著。1914年秋天考入教会办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正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读书。在时代的感召下,正做着学生会文书的冰心,经常写些宣传文章,并开始对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进行思考,随后创作了一批暴露黑暗、提出社会问题的所谓“问题小说”。她先是以处女作《两个家庭》在《晨报》崭露头角,接着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妹》等近20篇小说,还有一些诗歌、杂感,成为新文学初期最早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由于冰心自幼生活在比较优裕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的慈爱,姊弟的亲睦,使她蕴蓄着满心的爱,再加上她的个人经历和所受教育等等因素的影响,她的作品一度把“爱”作为最高理想。在她的思想中也形成了用“爱”来融化人间苦痛、填补人际沟壑、感化邪恶、拯救社会的观念。这种被她自己称为“爱的哲学”的思想构成了她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内核,并且在其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表现。一般认为,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早期作品的三个基本主题,通过对这些她心目中最美、最崇高的景物、境界、感情的描写和歌颂,表现她对现实不满的情结,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歌颂和暴露交融在一起,并且暴露往往借歌颂的反衬和折射来加以体现,因此,比较其他作家的作品通过直接描写不合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写法,冰心“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超人》是冰心第一部散文与小说的合集,1923年10月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处女作《两个家庭》首次以“冰心”为笔名。它以对比的方法写隔邻而居的两户人家,男女主人公都是留英归国的才俊,但一家的妻子治家有方,另一家的妻子虽出身仕宦人家却不谙家政,探讨的是家庭幸福和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问题。但囿于思想认识,冰心所倾心和推崇的“幸福家庭”的女主人公亚倩并不是真正的新的家庭关系的榜样,她只不过是镀了一层薄薄的西方文明金粉的中国封建式的贤妻良母,软弱空虚得很。《斯人独憔悴》直接反映了“五四”学生运动。军国要人的家庭里已经出现了初步的叛逆者,颖铭、颖石兄弟在南京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但身为军国要人的父辈却依然保持着压制晚辈的威严,他的一番震怒,就把两个血气之徒,禁锢在高门巨宅之中。四方是政府难以压制的学生运动,一室却依然存在着父辈压服儿辈的悲剧。这篇小说由于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不甘被家庭所拘囿的新青年的苦恼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的窗口审察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去国》是冰心早期忧愤较深的作品。民族复兴需要人才,但腐败的政府只需奴才,不需人才。英士这个留美七载、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含笑归国,所见的却是军阀混战,百业不振,官场社会风气恶浊,他报国无门,便又含愤去国了。因此,当英士痛苦地喊出了:“可怜呵!我的初志,决不是如此的,祖国啊!不是我英士弃绝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啊!”我们感到的是郁达夫《沉沦》的结尾那种爱国主义的义愤和悲慨。《三儿》以冰心学生时代办“半日义校”的生活为素材,写一群失学拾荒的孩子被枪弹击中致伤的惨剧,一面寄托着她的关爱和同情,另一面也向旧社会提出了强烈抗议。这种抗议的声调在《一个军官的笔记》、《一个兵丁》等小说中更见激越,揭露了使人民涂炭的“主战者”,贯穿着反战基调。
  冰心在“五四”运动高潮期写的问题小说,虽然时代色彩显目,但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弱点,即未能透过现象而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它们反映了一个胸无城府的青年女性的热心肠,也反映了一个入世未深的青年女性的天真和清浅。因此,当她在某些小说中试图开列治疗社会症结的方剂时,往往陷入只知治标、不能治本的幼稚之中。《庄鸿的姊姊》写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一个材质甚好,前程无量的女学生,因为中交票贬值,当小学教员的叔叔薪水拖欠,难以支持家计,她被迫退学,以成全弟弟的学业,抑郁失意,赍志而死。小说一连提了三个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中交票要跌落?教育费为什么要拖欠?女子为什么就不必受教育?”三个问题却仅触及社会现象,除了女子不能受教育与家庭中重男轻女有关之外,其余两个问题均未在小说中作出剖析和暗示。这与她对人生见而未透、对哲理思而不深有着密切的关系。
  1921年以后,随着“五四”运动高潮期的逐渐过去,冰心的问题小说由热情地提出社会问题,变为忧虑地探讨人生究竟的问题,由着重地思考社会的弊端,变为着重地慰藉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心灵。小说《超人》即为这种转变的一个标志。《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原本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终于被禄儿的行为所感动,在“母爱”与童心的夹击下,转而虔信“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何彬欲以“爱的哲学”来战胜尼采的超人式的“憎世哲学”。该作以《超人》为题,实质显示出反“超人”的倾向,然而过分夸大“爱”的作用,沉湎于美丽而不免空洞的幻想,并不是对社会问题开出的理想的药方。收入小说散文集《往事》中的小说《悟》可以说是《超人》的续篇,《悟》中的星如在以“爱”还是“憎”来作为处世指针的问题上,经过七天七夜的自我内心博斗,终于选定了“爱”。促使星如做出这种选择的动力是一盏象征爱的长明不熄的灯,是月夜的宁静秀美和朋友的慰问与关怀。在大量的自我的内心剖白中,星如“彻悟”到“母爱”和“自然美”是造物主对人类爱心的表现,“爱”是藏匿于每个人心中的感情;要消除人类社会的不平,只有消除自私自利这一劣根性,而最好的办法是人人都抱着“宁可我爱天下人”的伟大自我牺牲精神,让人类走回到“开天劈地的第一步上来”。《悟》企图以原始古朴的自然状态来替代“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的现代社会生活。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1926年,冰心自美国留学回国,在沉默数年之久于1931年发表了《分》,划出了她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作品写两个婴儿由于双方父母贫富悬殊,地位不同,从刚生下来时的“同”而终于“分”成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这透露了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的某种阶级观念,这对冰心这位“万全之爱”的歌手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显示了冰心小说新姿的还有《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它们显然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的“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其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
  《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期间最重要的作品结集,曾在重庆《星期评论》上陆续发表,署名男士。全书以中年男性的眼光察人论世,写了十四个女人的事,探索“五四”到抗战期间妇女的地位与命运,现实主义色彩很浓,文笔也由前期的凄美柔丽变得简劲诙谐。《后记》中说:“世界上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可见她对女性的尊崇和褒扬。
 
   在艺术风格上,庐隐是颇具个性的。庐隐的抒情风格,清浅直切,又不失隽丽潇洒,缠绵悱恻与慷慨悲歌间有,笔锋常带感情;庐隐的小说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影响,风格感伤,基调悲戚,可与同时期的郁达夫媲美;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大多数采用日记或书信或讲故事的形式,这在“五四”小说家中可谓首屈一指;她的语言流利、自然、真切,纤?而不失酣畅;她小说的结构趋向散文,在缺少约束的行文中浸透着浓郁的感情,细腻蕴藉,沉哀入骨,前期作品结构松散,词藻华丽,后期有长足的进步。
 
  [作品选析]
  海滨故人庐隐
  1923年分两次刊载于《小说月报》第14卷上的《海滨故人》是庐隐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带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的小说,庐隐说:“《海滨故人》等是真的由我生活中体验出来的东西”(《庐隐自传》,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年版第90页),小说中所写出的五个女性,均可在庐隐和她最要好的大学女友的身上找到影子,尤其露莎即是庐隐的化身,她的身世、性格情感都与庐隐相契合。这篇小说主要写露莎、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五个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很有抱负,立志追求美好的人生,以“发展自我”“共事社会”为共同的人生目标。她们都勤奋活泼,曾共同欢聚海滨,对白浪低呤,对激潮高歌,对朝霞微笑,对海月垂泪,浪漫之情跃然纸上。而“人生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她们还是一个难解的谜。她们只知道包围着她们的现实生活太黑暗了,她们应该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一种“人生应得的生活”,方不虚此生。但是,时间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些天真的少女提供编织更多好梦的机会,她们便已在生理上渐趋成熟,仅恋爱、结婚这一关,便粉碎了她们当中不少人的好梦:或如云青,因爱情失意而闭门谢客,日研佛经,以图出世;或如宗莹,虽恋爱成功,婚后却不再想奋斗。莲裳和玲玉,婚后也都如此。一个个风流云散,真可谓“愁怨日多,欢乐时少”,凄然之情,其浓似酒。五人中最富理想和奋斗精神的露莎,正是在这种“聚散无定”的人生环境中研究哲学,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的。她难以摆脱内心的矛盾和彷徨:“十年读书,得来的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她从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感到苦闷和惆怅:“人心险恶,甚于蛇蝎!地球虽大,竟无我容身之地,欲求自全,只有去此浊世,同归于极乐世界耳!”面对社会的污浊,世人的苛毒,露莎变得憔悴消沉,痛感“人生不过尔尔,苦也罢,乐也罢,几十年全完了,”形成了“人生祸福正不可定,能游戏人间也未尝不是上策”的人生哲学,最终留下一纸绝笔,和爱人一起,不知所终--或如信中暗示,若“理想”失败便“同赴碧流”,那就是追随屈原了。
  《海滨故人》写于“五四”运动退潮期,反映了一代不甘醉生梦死的青年人的苦闷,也透露出作者初经涉世时,对封建礼教、家规、世俗所造成的女性的不平和不幸的遭遇的深长隐忧。茅盾说这“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享乐主义边缘上的青年的心理”。“游戏人间”是“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困惑于人生意义的写照。庐隐在小说中通过露莎和她的几位同窗女友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大胆坦露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生活的作品。
  《海滨故人》以其清丽的文笔,清新的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表现出她与其他“五四”女作家的不同风格:一、自叙传的写法。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作者前半生的写照。二、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海滨故人》中的五位女学生都先后面临着这一问题的困扰,智与情的交战使她们的内心充满矛盾。与一般写男女爱情的小说不同,庐隐对男女之爱虽然有所希望,而更多的却是疑惧。对异性的不信任感,导致了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恨”,而不是爱。三、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海滨故人》不以情节的复杂、曲折取胜,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显示了突出的抒情才能,女主公们对昔日良辰美景的伤逝之感,对无法把握的命运遭际的哀怨之情,使作品充溢着悲观的色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张同俭,闫玮,来源:新编现代文学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叶圣陶的小说

下一篇许地山与王统照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