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收藏

分享

首页 > 文库 >详情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作者:袁行霈等     来源:中国文学史     时间:2011-01-03
14480

   屈原,名平。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 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正月十四日。屈原以上古帝王颛顼氏为先祖, 属楚国公族。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上官大夫 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 “怒而疏屈平”。此后,楚国一再见欺于秦,屈原曾谏楚怀王杀张仪,又劝谏怀 王不要往秦国和秦王相会,都没有被采纳。楚怀王死于秦后,顷襄王即位,屈原 再次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顷襄王放逐。终投汨罗而死。

    屈原除了在郢都任职外,有两次飘落在外的经历。一次是汉北,这是在屈原 遭到楚怀王疏远之时,自己离开了郢都。《九章·抽思》云:“有鸟自南兮,来 集汉北。”但他在汉北仍不能忘怀君国故都:“淮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另一次是在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处,这是屈原遭顷襄王放逐 之地。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 达出来。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的关的。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屈原出自宗族感情,站在维护楚国的立场,主 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这不仅符合楚国的利益,同时也是符合中原传统文化精神 的。因此,屈原对自己的理想和行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 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之情,不得已而借诗歌倾泻出来。屈原的一生是坚贞不屈 的悲剧性的一生,他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九章》等, 都印记着他一生的心迹。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 问,与“六经”并列。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楚 辞类》引)这就是说,“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 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 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祭祀时之巫歌,后经屈原中工而 保留下来,而《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南方祭歌 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这是“楚辞”这一名称所包含的又一层意蕴。由于楚辞和汉代赋作之间的渊源关 系,所以屈原作品又有“屈赋”之称。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 《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 4篇。至于《渔父》、《大招》,王逸“疑不能明”,持两可的态度;还有《招 魂》一篇,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明确说为屈原所作,却被王逸归在宋玉名下。 在楚辞的研究史上,除了《离骚》、《天问》、《九章》的部分篇章之外,其他 诸篇的作者问题都引起过争论。现在看来,《大招》是对《招魂》的模拟;《远 游》中有浓重的求仙色彩,甚至采用了后世之典故,显然出自汉人之手;《卜居》、 《渔父》是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而作。基本可以肯定,这些都不是屈原的作品。 此外,《九章》中部分诗篇,如《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等,也曾遭到质疑。在证据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还是肯定《九章》皆为屈原 所作更为适宜。这样,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 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正是这23篇 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袁行霈等,来源:中国文学史,来源地址:)

上一篇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下一篇《离骚》艺术特色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文学联盟

文库
文学史
写作素材
中国文学史
古代汉语
写作方法
课堂
直播课程
公开课程
精品课程
辞典
人物
景物
场面
作家
中国文学
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
资源
历史文化
文学大观
传统文化
考古文化

电话:0371-65749446     邮箱:benliu1957@126.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经三路北段98号

Copyright© 奔流文学网 版权所有      主办:奔流文学院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      豫ICP备2023013536号-1

微信公众号

文学联盟

(微信扫码)